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段 (一)复习目标 1.能准确地分清自然段中有几句话,理解句子意思和句子间是怎样联接起来的。 2.能正确划分段内层次,归纳各层意思;概括自然段大意。 3.能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顺序合理的段落。 (二)重点难点指南 1.分清一个自然段有几句话,关键要看句末标点。句号、问号、叹号、省略号,是一句话结束的标志。分层必须要保持句子的完整。分清了一段话由几句构成,明白每句话讲了什么,才能明白各句是怎样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中进行段的训练,实质上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要让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使其弄清段的结构关系,理解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读懂一句话和另一句话是怎样连接成一个自然段的,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现以自然段中句子之间几种常见的关系为例,谈一些粗浅的做法。一、并列关系。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三自然段。这段话分三层意思,讲的是海底的情况。教学时,可采用抓特点的方法进行训练。先引导学生概括第一句“岩石上长着珊瑚”(把修饰词和比喻句去掉),第二句“海参到处都是”,第三句“大龙虾威武”。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3.
段(即自然段,通常称“小节”)在结构上是词句向篇章过渡的中间站,它担负若承前启后的重任。段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阅读教学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篇的教学。段是一种语言单位,它由一个或几个句子组成。段与句子是结构体与结构成分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要让学生真正建立段的概念,就必须弄清段的结构,弄清段内句  相似文献   

4.
(一)根据一定的阅读方法读懂一段话我们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若干个自然段组成的,理解自然段,掌握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的前提,是理解全篇文章的重要过程。而将自然段分几层是理解自然段的重要方法。读懂一段话的基本要求是:这段话共有几个句子组成;它们是按什么顺序排列起来的;这些句子主要讲什么。一般来说,一段话是由若干个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关系排列而成的。这若干个句子往往都围绕一个主题意思,分多个层次讲下去。要真正读懂一句话,就应该弄明白每一句话所讲的内容,句与句之间的组合关系。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内在关…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句子教学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 :在阅读教学中 ,要重视句子教学。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 ,各个年级段都应重视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那么 ,在小学各年级段怎样进行句子教学呢?一、小学低年级重点指导建立句子概念 ,理解句子意思建立句子概念 ,也就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说的“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既为学生以后理解比较复杂的句子打下基础 ,又帮助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学写完整的句子。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从课文中选择一些句…  相似文献   

6.
第五册怎样理解词语用词要准确读懂每一句话把句子写通顺第六册注意句与句的联系怎么说就怎么写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确切地把握段落,有必要将段落与句群进行比较。所谓“段落”亦即“段”或“自然段”。在形式上,它有明显的标志,一段开头要空两个字的位置,另起一段时要换行。段落是文章最基本的构成单位,是就篇章结构和文章内容的角度而言的。而句群也叫“句组”,是由句子和句子组合而成的表示一层意思的言语单位。首先,句群是由句子与句子组合而成的,它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在语流中一个句群表示一层意思,它所包含的两个或几个句子相互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再次,句群的句子与句子的组合关系有时借助于“因此、但是”等关系词语,组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聪聪:王老师,把句子合并起来就是把句子一句挨(āi)一句抄在一起吗?王老师:错了,并不是任何两句话都可以合成一句话的。聪聪:那有什么条件吗?王老师:是的。要合并的两句话的话题必须是相同的。我们可以先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可省略第二句的主语,把第一句的句号改为逗号,连起来,两句话就合成一句话了。聪聪:王老师,举个例子吧。王老师:行。如原句:文文打开窗子。文文呼吸新鲜空气。合成句:文文打开窗子,呼吸新鲜空气。聪聪:噢,我明白了。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后,句子表达的意思不变,但语句更简洁了。王老师:确实是这样。☆边读边练☆把两句话…  相似文献   

9.
期末,进行小学语文课文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自然段及结构段的构成规律及其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下面谈谈如何进行段的复习: 一、弄清句子之间的联系,读懂一个自然段。句子的联系形式不同,自然段的结构就有差别,只有弄清句子的联系,才能明白段所表达的意思。句子的联系一般有以下几种: 围绕一个中心句展开叙述的。常见的有三种:1.总分关系。如七册《鲸》的第一自然段前两句概括讲鲸是最大的动物。第三、  相似文献   

10.
段落大意指文章中每一意义段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在分段基础上,用一句话对某一段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概括段意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环节,也是阅读的一项重要思维训练。 前面已有文章谈到自然段中的句间关系,一个意义段里也多有几层意思,这些意思之间的关系,在三年级的课文里主要有总分关系、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连续关系,了解了构段的这些方式,概括段意也就能根据不同的段落,采取相应的办法。这里介绍两种方法,供三年学生复习参考。 1、摘句法。这种方法多用于按“总分”或“总分总”方式构成的段落。段中的总起句、中心句或总结句往往可以统领全段大意。因此,用摘句法,取总舍分以作段意既完整又准确。如《松鼠》第一段四个句子按总分关系构成。第一句“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先总起句:后面三句围绕总起句分别叙述松鼠的眼睛、毛、尾  相似文献   

11.
文章是由句和段组成的。段是连句的结果,也是篇的雏形和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应当重视段的教学。 一、要正确地区别自然段和逻辑段的概念 从文章的外在形式中可以看得出,自然段就是一句话或几句话连在一起,自成的段落。逻辑段则是一个自然段或几个自然段联系起来的,是若干句话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所以它是句与句内容的概括。概括得小一点是自然段,概括的范围宽一些,便为逻辑段。 由此看来,段的训练包含着两项内容,一是学生理解怎样把一句话一句话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学生在获得段的概念的过程中,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12.
读了《中学语文教学》1980年第5期斯尔螽同志的《怎样教学多重复句》一文以后,觉得这篇文章对多重复句的分析有一些问题,这里提出来供作者和广大读者参考。 一、把几句话当作一句话。多重复句虽然层次复杂一些,但仍然是一个句子,并没有打破句子的界限。它的层次关系是一个句子内部的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几个句子之间的关系。而作者所分析的“多重复句”,有不少都不是一个句子,而是由几个句子组成的句群。例如文章的第1例; 那天天气很冷,‖(并列)漫天大雪。|(转折)但会场上热气腾腾。(《地质之光》)  相似文献   

13.
文章是一句一句写出来的,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必须把每一句话所表达的意思理解清楚。句子教学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但是,如何让学生把句子所表达的意思理解清楚,这里面有一个“结论”与“过程”的问题。好的方法应该是引导学生经历理解句意的过程,而不是仅仅让学生知道句意的结论。请看下面两个句子的不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段首先是自然段的训练呢?我认为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抓好以下五步:一、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自然段是由相关的若干句子,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连缀而成的。因而读懂一段话必须首先读懂每一句话。教学时要着力培养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进行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如《一个粗瓷大碗》,第一段有三句话,各写的什么意思?要一句一句弄清楚:①这个大碗现在陈放在哪里,谁用过的;②她曾经做过什么工作;③这个碗与她有什么关系。读懂每句话,训练学生概括主要意思,应着力反复训练,让学生从中学会思考的方法与表达的技能。基础较好的班级,在低年级就可以有机渗透,提早起步。  相似文献   

15.
范老师把小怡、小海叫到办公室,对他们说,上次我们讨论了“把每句话写生动形象”。今天,我们研究一下“怎样写好每一段话”。范老师说:一个简单的意思,只用一句话就可以表达清楚了。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意思,就要用许多句话才能表达清楚。那些共同表达一个比较复杂的意思的句子,互相连接,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段落”。段落一般简称为“段”。  相似文献   

16.
段有自然段和意义段。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节。它是作者在表达内容时,围绕一个意思说一句话或几句连贯的话,是构成篇章的最小单位。意义段又叫逻辑段,它可以由一个自然段组成,也可以由几个相关的自然段合并而成。自然段着重文字表达的需要,意义段着眼思想内容的划分。我们学习段,一是弄懂怎样把话一句一句地连起来,表示一个主要意思;二是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概括能力。怎么划分段落层次呢?  相似文献   

17.
周柳翠 《海外英语》2013,(22):20-21
插入语(Parenthesis)是一种独立成分,与句子的其他成分一般没有语法上的联系,大都是对一句话作一些附加的说明。将它删掉之后,句子结构仍然完整。插入语在句中有时修饰句子本身,有时补充说明句子意思,有时用来表示说话人对句子所表达的意思的态度,有时则是为了留给说话人一定的思考时间。它通常由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构成,位置较为灵活,即可置于句首、句中,也可置于句子的末尾,一般用逗号或破折号与句子隔开。插入语的种类繁多,该文就常见插入语作一归纳,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一个语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后衔接的句子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组合而成,它能准确地叙述一件事,描写一个细节,说明一个问题和阐明一个观点。语段有这样几个基本特点: 形式上,构成语段的每个句子都有表示句子的语音停顿,书面上至少要有两个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这种语段,既不同于阅读分析文章划分的意义段,又不同于只有一个句子或复句的自然段。结构上,语段开头常有中心句,概括地提出语段的中心意思,或确定语段涉及的范围;围绕中心句而展开的句子称为支撑句,或叙述,或阐释,或描写,或说明,  相似文献   

19.
要弄清楚文章的结构、作者的思路,就必须对文章中的段进行分层,而一些较难理解的,又是文章重点的段,如何教学生分层呢?一、运用顺推法。所谓顺推法就是指导学生按照段中的句子的顺序一句话一句话地分析,先弄清楚每一句话各讲什么意思,然后分析哪几句话的意思是相近的,意思相近的几句话在一起,就把它归为一层。例如:《绿色的办公室》中的第二段,作者具体介绍“绿色办公室”  相似文献   

20.
句子与句群的关系是指这么两个方面的内容:一、句群内的每一个句子与整个句群的关系.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靠句序或关联词组合成一个句群时,每一个句子就成为这个句群中的一部分,对表达句群的中心语义有不同的功用.根据各句在句群中所处的位置及功用,它们与句群的关系分别是:始发句提出句群的话题,揭示中心语义.始发句指句群的第一个句子,或第一和第二两个句子.后续句在整个句群中起承上的作用,说明中心义.后续句即紧接始发句后面句子,可能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