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于庆洋  贺伟 《体育世界》2007,(10):89-90
在科学高速发展快、社会竞争压力大的今天,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的压力之下,身体健康状况日益下降。培养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思想有着其深远的意义,这种思想的贯穿需要一个良好的桥梁。但是传统体育教学对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产生了很大的束缚,不能使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以其达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细想的形成。体育俱乐部近几年在我国高校逐渐发展开来,在"体育俱乐部"宽松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是培养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细想的有效桥梁。  相似文献   

2.
杨丽丽 《精武》2012,(35):48-48,50
在高收体育教育中,学生不但能够了解体育运动的锻炼常识,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减少体育运动损伤,还能养成良好的体育远动习惯。扣果可以将良好的体育迢动习惯一直建续下去,对学生一生的身心健康奔走大有益处的。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高投阶段,对学生一生有着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体育是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样才能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苏玲 《体育师友》2010,33(2):56-57
体育素质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学校要肩负起教育的时代责任,努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实现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文章分析了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希望通过加强学校体育管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使学校体育更好地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即指学生通过学习与理解体育教学中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完成体育锻炼的能力。这种自我锻炼能力不仅可以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增强自信心,还能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鼓励学生自觉获取体育锻炼的知识、方法以及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所以,体育教学是否可以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学会自我锻炼,成为全面培养人才的关键所在。文章以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概述及意义,分析学生缺乏自我锻炼的现存问题,由此提出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有效对策,从而实现全面教育人才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终身体育与体育兴趣,体育能力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育意识,要从学生抓起,要突出解决好体育兴趣与体育能力的培养。改变目前体育课程建设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能力,保证终身体育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王玲 《拳击与格斗》2020,(2):12-12,14
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要求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的运动技能,更需要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锻炼习惯.因此,从学生体质培养、兴趣启发等具体角度出发,将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相融合,细化体育教学内容,突出学生本质,推进体育锻炼"生活化"延伸,将从根本上实现高校学生的健康培养目标.基于此,本文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与课外锻炼联动之间存在的问题,从坚守体质和兴趣培养视角出发,综合探究两者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刁东亚 《健与美》2024,(1):130-132
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校有必要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帮助学生夯实体育锻炼根基;以体育实践为平台,提升学生体育锻炼能力;以强体砺志为评价,树立学生锻炼自觉;以终身锻炼为目标,督促学生养成习惯等。此外,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在政府政策、教师资源、课程资源、资金和教学环境等多方面保障下,学校才能充分发挥教学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与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是运动能力的培养,也包含了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锻炼能力和良好的健身习惯。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布置及完成可以打通体育核心素养中的内在关联,既有利于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学生终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付金秋 《辽宁体育科技》2003,25(3):63-63,65
积极的体育态度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基础,通过体育教育的正确引导,可使学生转变不良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呈下降趋势,大学生不注重体育锻炼,终身体育意识越来越淡薄。民族传统体育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理论为基础,注重人身、心两个方面,从整体上维护人体健康,其独特的健康思想理念对大学生生活中出现的各种身心健康问题有独到而又有效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对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体育锻炼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发育和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就必须注意运动与营养卫生,以获得通过运动锻炼促进生长发育、延缓衰老、增进健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普遍重视技能教育,单一关注体育竞技成绩,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缺乏充分重视,影响了学生运动习惯和体育意识的有效培养。为此,在“学生为主”的体育教学理念指引下,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引导学生享受体育乐趣,构建项目多元、全员参与、协同成长的全员运动会。该文分析了体育教学“全员运动会”的价值及创新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雪地足球运动是东北地区独具地域特色的冬季体育锻炼项目,东北地区高校大力开发校园雪地足球运动,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养成.通过对雪地足球项目的研究,总结出校园开展雪地足球运动具有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释放学生心理压力,获得快乐、成功体验;养成学生良好道德风尚,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的发展等意义和价值.并提出政府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雪地足球运动的开展;学校应从场地和师资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社会、家庭、商家应加大对雪地足球运动的赞助力度;学生应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等应对措施和对策,为东北地区校园雪地足球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关键是树立正确的体育观,使学生具有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和要求。对学校体育而言,应借助武术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的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学会科学健身方法,养成锻炼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体能、增强体质、掌握技术、娱乐观赏、内容充实为目标,学校体育应着手于学生的未来,以终身体育为导向,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以服务祖国和人民为最终目的,教给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使其对体育产生兴趣,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的核心是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则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从培养学生的主动锻炼能力,传授科学的体育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三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造就新世纪体育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美华 《体育科技》2003,24(4):89-90
高校体育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科学知识 ,熟练地掌握体育运动的技术和技能 ,培养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勇敢顽强进取的精神 ,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 ,并养成能自行进行终身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 ,从而具有健康体魄 ,成为实现全民体育教育的模范和带头人。所以我们要在深化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以适应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世纪高质量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设计并实施了贫困生参与健身俱乐部锻炼的方案。结果证明,贫困大学生参与健身俱乐部能够有效促进心理健康。分析表明,课余参与健身俱乐部锻炼能有效地调节人际关系、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心理健康因子。建议高校体育发展的同时,应关注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新时代学生的升学压力大,人们看重分数,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良好品质等"隐性能力"的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下降,导致难就业。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针对学生的难就业问题,通过体育榜样影响学生,培养"隐性能力",提高社会竞争力。研究表明:学生因体育教师"身正学高"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学中学生因敬佩老师对其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教师积极向上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处事态度;教师是一本生动丰富的人格教材,无声无息的撼动着学生心灵;教师在体育比赛中引导学生多关注比赛中的击掌、鼓励、安慰,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