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论淮阴乡土文化对周恩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淮阴的封建“士”文化,是对周恩来产生影响的主体文化层面。淮阴地域性文化“流变”和“积淀”对周恩来产生了主要影响。属“流变”方面的:母亲丧葬的浮费,使童年周恩来经常借贷和出入当铺,周恩来一生俭朴,反对浮费奢华,与他从小身受其害关系至深;淮阴士子倾向和投身革命的大趋势,则对少年周恩来投身革命起到政治上的启蒙作用。属“积淀”方面的:淮阴士子对客籍人士兼容并包、平等相待,充满儒侠精神;淮阴居南北之冲,士子多有文采而不浮,有气节而不野;淮安有“诗城”之誉,诗人们多尊奉儒家诗教,这些都给周恩来以很深的影响。关于地方历史名人对周恩来的影响,除韩信外,清道光年间的大学士、淮安人汪廷珍和周恩来外祖、地方名宦万青选二人,对周恩来也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一直静静地坐在那里,没有抢着发言。魏校长注意到了,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他回答。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10年秋至1913年7月,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度过了三年不平凡的读书生活。在这里,少年周恩来亲身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亲眼见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灭亡,接触了早期的民主革命思想,感受到社会危机和民族灾难的深重,开阔了眼界,积累了学识,为他光辉战斗的一生打下了初步的基础。自从那次修身课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像风帆一…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是当代世界伟大的政治家,他的品德著称于世。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道德之纯厚,堪为天下先。由于周恩来自童幼就从古今传统道德中汲取精华,再加上在革命实践中自我修养,所以他的道德观,发展到了光华照人的高度。 一、周恩来道德观的形成 周恩来道德观的形成大抵分两个阶段,即其家庭、私塾对童幼时期的周恩来的培养与熏陶的阶段,中小学时期中国社会现实对少年的周恩来的影响至五四爱国运动是他道德观在原基础上自我更新以及自我完善阶段。故可以说,周恩来道德观的形成年限,大抵从他诞生至一  相似文献   

4.
只要认真学习周恩来抗战时期的论著,并联系抗战的实际作具体分析,就可看到周恩来同期倡导确立的“革命的前进的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他的“革命的前进的人生观”的内容结构是一个有序的体系,包含一个根本问题和从根本问题而来的三个基本关系以及由政治原则、道德规范、人生目的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展开的具体内容;今天研究“革命的前进的人生观”的基本特点,就必须强调它的时代特色、超越时空的生命力和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学习周恩来关于教师问题的论述高宝立周恩来同志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第一任总理,他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始终非常重视教育工作,对于从事各级各类教...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五四”时期的文艺活动可分为:南开学校时期、日本留学时期、天津领导学生运动时期。本文将周恩来的文艺业绩分别同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郭沫若等人的理论文章、文艺作品以及戏剧活动进行比较,论证了周恩来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杰出贡献和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JANE 《初中生》2009,(9):123-123
特殊的纪念品 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记者看到总理办公桌上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现象的奇特表现在于,他是一位付出爱和收获爱最多的人,一位死后变得更强大的人,一位使对立世界为之消融的人,一位反对偶像终成偶像的人。周恩来现象的典型特征是:"不倒翁"——"调和主义者周恩来选票多";"周的人"——不搞宗派的周恩来却拥有庞大而松散的追随者。周恩来现象的内涵是:周恩来"故事"、"精神"、"影响"引申出的周恩来魅力、周恩来智慧、周恩来方式。周恩来现象的本质是情感回报、心理愿景与现实期盼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祖辈何时迁居淮安?周恩来的祖父、曾祖父是否做过县知事?周恩来的启蒙教师是谁?1939年,周恩来续写在家谱上的“恩勤”是谁?周恩来的小婶母陈氏是他的“继母”吗?周恩来少年时期在沈阳读书时是否有位教师叫高戈吾?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说法。作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考证了这些史实。  相似文献   

10.
1910年的铁岭作为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经济较发达地区、重要交通枢纽、文化传播重镇,在启迪少年周恩来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锻炼强健的体魄以及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方面发挥了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生活上严于律己,不搞任何特殊化。周恩来的“东方人的生活习惯”,既是“爱国歌”也是“爱民曲”。周恩来的崇尚精神和人格,感召和哺育着一代一代共产党人,已成为推动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一种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精神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在新的历史时期周恩来精神对高校教师具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事业联系着千家万户,办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才,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教师学习周恩来精神,就是要学习周恩来心系人民、淡泊名利、严以责己的精神品格,做大学生满意的教师。  相似文献   

13.
在南开大学南大门广场草坪中央矗立着一尊高大的周恩来全身塑像,塑像基座的正面镌刻有周恩来手书的“我是爱南开的”6个铄金大字。它记载着周恩来对南开母校的眷眷情怀和南开人对周恩来的无限思念。出生于江苏淮安的周恩来随伯父周贻赓在奉天(今沈阳)读完小学。1913年周贻赓调天津长芦盐运司,15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在鲁迅逝世二周年纪念会上说:“在血统上,我也或许是鲁迅先生的本家,因为都是出身浙江绍兴城的周家”。那末,周恩来和鲁迅到底是否同宗?二人又是否属宋代理学开山祖周敦颐的后代?这是国人异常关心的问题。本支作者在广泛调查、掌握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仔细研究考证。终于找到了较为满意的答案:周恩来是周敦颐的32世孙,他和鲁迅应是本家,因为二位都属周敦颐的后代。由于篇幅所限,本期只刊登《周恩来鲁迅世系考》的第一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亲身参加了两次国共合作.《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出版说明指出:“周恩来同志在他伟大的革命一生中,为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愧是我们党建立以来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第一个模范.”本文按我国统一战线发展的历史,通过周恩来与五次统一战线的关系论述他对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以纪念他诞辰95周年.  相似文献   

16.
1910年,周恩来 12岁时,随伯父到东北奉天.在具有进步思想的老师的影响下,他阅读了大量书籍,从中了解到许多民族危机的情况,朴素的爱国救民感情不断得以升华.1913年,周恩来随伯父到天津,考入南开学校.在周恩来早期的著作中,阐述了学校办学宗旨、教师责任以及注重人格教育等问题.周恩来早期关于教育问题的见解,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真实是历史的生命.历史是一位伟大的教师.文章以大量真实的材料说明周恩来从1898年诞生到1927年的伟大革命实践活动及其高尚情操,旨在阐明纪念周恩来,学习周恩来!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有两句遗言,又是嘱咐,又是祈求,语极沉痛。他说:“你们要记录在案。我活着的时候,你们不要增加农业税;我死了以后,你们也不要打农民的主意。” 这两句遗言,只讲了不可增加农民的负担,没有讲为什么不可增加农民的负担。其实,听话的人,如果涵泳玩索,不难从遗言中寻绎出周恩来想讲而未讲出来的道理。至少可以体会出下列三层道理。 第一,人民政府同以往的旧政府在理财上有两个大区别。人民政府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旧政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文艺思想反映人民的感情和思想,表现人民生活的意志和愿望,具有广泛而深刻的人民性 周恩来早年投身革命,探求真理,于五四运动前夜东渡日本,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他在诗歌中说,于“模胡中偶然见着一点光明,真愈觉娇妍”。他执着求真,看到社会主义思想的曙光,吸取外国诗歌的丰富营养,采用群众口头语言新鲜活泼的形式,写出“扯开自由旗,唱起独立歌,争女权,求平等,来到社会实验”的新体诗。后来他又奔走西洋,实地考察西欧赤况,理愈明,信愈真,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决心“举起那  相似文献   

20.
有一位少年,他的梦想是要成为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闲就练琴,练得心醉神痴,却进步甚微。有一天,这位少年去请教一位有名的小提琴教师,教师对少年说:“孩子,你先拉一支曲子给我听听。”少年拉了帕格尼尼练习曲中的第三支。可是拉得非常难听,简直破绽百出。一曲结束,教师问少年:“你为什么特别喜欢拉小提琴?”少年说:“我想成功,我想成为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教师又问道:“那你快乐吗?”少年回答:“我非常快乐。”教师把少年带到自家的花园里,对他说:“孩子,你非常快乐,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在我看来,快乐本身就是成功。”少年听了教师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