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各种文艺形式的不断涌现,广播戏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已大不如从前;同样,面对电视等媒体的冲击,广播中的戏曲节目更是可危.为此,有些电台感到无可奈何甚至放弃广播戏曲节目创新的尝试,曾经辉煌很长一段时间的广播戏曲节目也随之跃入低谷.如何重振广播戏曲节目的。雄风,再现昔日辉煌,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迎接广播戏曲艺术的第二个春天?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的戏曲编辑们一直在苦苦探索.通过几年的潜心研究和工作实践,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创出了广播戏曲节目的新形式──戏曲故事.所谓戏曲故事,就是在原舞台戏的基…  相似文献   

2.
戏曲故事是广播文艺的一个新品种,它是以叙事为主兼容对白、唱词的一种文艺形式,是戏曲艺术和文学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把舞台艺术转换为广播艺术,以适应广播特点的一门全新的听觉艺术。 下面从听众的欣赏心理和戏曲故事的艺术特点以及创作戏曲故事  相似文献   

3.
张想苹  赵新 《东南传播》2011,(11):32-34
戏曲是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综合,在对台广播宣传中,以戏曲为载体,使两岸同胞对传统文化达成共识,这是当今戏曲广播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目前海峡两岸戏曲的现状是“最好的演员在大陆,最好的观众在台湾”,作为对台广播媒体,应该适应形势,根据台湾民众的需求传递戏曲资讯,以戏曲艺术作为媒介,传递同宗、同源、血脉相连的华夏之情。在新形势...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戏曲广播包括广播中所有的戏曲节目,不言而喻,它要受到广播形式和戏曲艺术实践的制约。首先,它必须遵循广播听觉艺术规律发展,这与音乐广播、文学广播等具有相通之处;其次,戏曲广播离不开戏曲艺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戏曲艺术的存在,戏曲广播将是无稽之谈。但是,这两种制约并不是束缚戏曲广播发展的绳索,恰恰相反,在这两种制约关系中,戏曲  相似文献   

5.
收音机作为传播戏曲的载体,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戏匣子”。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播媒体的繁荣,娱乐形式的多样化,戏曲自身发展出现了“低潮”,戏曲广播的光环暗淡了,依靠曲戏本身发展的戏曲广播走入了低谷。如何使戏曲广播节目走出低谷一直是广播工作者探讨的问题。戏曲广播是再度创作的艺术,它在能动反映以艺术实践方面存在极大的潜力。作为广播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戏曲广播剧是广播艺术形式之一,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在已经诞生的数百部戏曲广播剧中,有很多剧目,甚至是被公认为较优秀的剧目,仍然不具有鲜明的广播特点,而非常近似一部舞台剧的实况转播。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戏曲和戏曲广播剧的分析,来结识一下戏曲广播剧这个广播艺术中新的艺术样式。  相似文献   

7.
戏曲广播指的是广播中所有的戏曲节目。就整个戏曲艺术实践来看,舞台戏曲肯定是主阵地,它代表着整个戏曲艺术发展的水平。戏曲广播的发展必须依赖和借助于舞台戏曲创作实践的成果。但这并不等于说戏曲广播是无能为力的,它也有与生俱来的优势,这就是它美化、突出、筛选、利用戏曲可听性因素,能动反映整个戏曲艺术实践的灵活性、广泛性、深刻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传统广播节目受到强烈的冲击而逐步边缘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广播戏曲节目的衰落。一、广播戏曲节目的困境与当今戏曲艺术的整体现状相关联,但最大的原因是广播戏曲节目目前尚未寻找到适合当代都市氛围的话语,在普及与推广戏曲艺术的能力上显得力不从心。在传统广播中,戏曲节目曾占广播文艺的半分天下,这与上个世纪50年代戏曲艺术的繁荣有着直接的关系。当时,戏曲艺术作为人民群众最主要的文化娱乐内容之一,广播戏曲节目也受到大众的欢迎。从80年代中期开始,  相似文献   

9.
当前,戏曲广播作为戏曲艺术与广播之间的边缘性艺术,受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冲击,一个是戏曲不景气,一个是广播的降温。这种局面的形成给戏曲广播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听众的减少。听众是广播的对象,假若没有听众,广播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为此,全国各电台从事戏曲广播的同行们都以时代的紧迫感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对戏曲广播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在重新认识戏曲、重新认识广播、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戏曲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男戏剧文化的明珠,它有着深厚的艺术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男艺术之林独树一帜,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宣传普及戏曲艺术的戏曲广播就格外受到听众的喜爱。众所周知,中国的戏曲是一种高度体现写意性美学思想的艺术,它通过有限的舞台时空来表现相对无限的社会生活。戏曲艺术属于视听结合的艺术,戏曲广播则属于听觉艺术,戏曲艺术讲究唱急做打,其中占有比重最大的就是唱腔了,唱腔是区分剧的标志,也是流派艺术形成的标志,可以说没有唱腔也就没有戏曲,这也是许多戏迷把“看戏”叫“听戏…  相似文献   

11.
第十届全国戏曲广播工作会议,于1991年8月13日至18日在银川市召开。会议期间还进行了“‘汾曲香’杯全国戏曲节目展播”评比揭晓以及颁奖仪式。与近几届年会相似,这次会议中,代表们讨论的话题仍然离不开戏曲界的现状和戏曲艺术所面临着的挑战,与会代表中绝大多数从事戏曲广播的同志,对戏曲艺术的认识和评价是极其深刻的,对戏曲广播事业的追求是相当执着的。  相似文献   

12.
柳莺  俊杰 《新闻前哨》2006,(5):60-61
名学王国维说:“戏曲,谓以歌舞演故事”。歌舞是手段,故事是核心。中国戏曲在它千百年的流传中,以故事为主要承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化的思想内涵。戏曲广播故事作为一种独立广播体裁始于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磨砺”已经成为深受听众喜爱的广播艺节目。其基本定义为:戏曲广播故事是戏曲与学的综合,它取材于舞台戏曲,以故事为主导,以播讲为重要的表现手段,辅以唱腔、念白、音乐、音响等各种艺术元素。由武汉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戏曲故事《三寸金莲》,在第七届中国广播专家奖评估展示中以其深刻的内涵,精心的制作,被评为一类节目。下面我们谈谈该节目的创作体会。  相似文献   

13.
广播需要戏曲,戏曲更需要广播;两者的结合,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这就是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赏的“广播戏曲”。探讨广播戏曲的特点,充分发挥广播戏曲的社会作用,对于进一步发展广播戏曲,繁荣戏曲艺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对于探索广播文艺在八十年代“异军突起”的道路,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艺术教学,是广播电视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广播电视艺术事业本身发展极为迅速,广播电视艺术教学也在不断处于适应——摸索——改革——再适应——再摸索——再改革的状态和过程之中。本文仅以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改革为例,作一初步探讨。 一、从事业发展的需要调整教学内容 就广播电视艺术事业本身的发展而言,在80年代以前,以广播艺术为主,电视艺术较弱。所以,广播艺术教学的教学内容,应顺应广播艺术的需要,以文学、音乐、戏曲(对应广播电台的广播艺术三大块)三个方面为轴心,设置了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15.
王斌 《新闻实践》2005,(8):50-50
作为广播戏曲栏目的主持人,除了必须具备一个主持人应有的基本技巧外,还必须热爱和熟悉戏曲表演艺术。戏曲广播是在无形的极其广阔的空间里,通过采访、编辑、录音、播出多种手段,把戏曲作品中故事情节,把戏曲表演艺术中的音乐和唱腔、念白,借乐队之手、演员之口传达给听众,让听众听其声如临其境,感受戏曲舞台上所体现的艺术境界和人物形象,感受戏曲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于电台戏曲节目主持人来说,“知戏”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只有知戏懂戏方能说出“戏味”。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戏曲艺术浩如烟海,蕴藏着宝贵的财富,传播之广泛,流传之久远,令世人所瞩目。戏曲既是民族化历史发展的积淀,又是一个综合艺术的载体,直接受到民族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支配和影响。当前,戏曲艺术处在多种艺术竞争的时代,必须确立和调整自己的艺术走向,充分发展自己的艺术个性,唯有如此,才能在新世纪中再创新的辉煌。作为戏曲艺术家族一员的广播戏曲节目,为张扬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必须脚踏实地地进行一番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广播戏曲,因其传播方式广泛便捷以及广播与戏曲都具有受体主要以听觉来完成传播过程这一共同特征历来为听众所欢迎。今天的广播戏曲,已不仅仅是戏曲本体在广播中纯客观的、被动的反映,而应是对戏曲本体渗透着广播意识,对戏曲本体进行积极的、能动的艺术再现。新时期广播戏曲的特点表现为从形式到内容,都呈现出扩展与延伸的趋势,对戏曲本体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表现与宣传,深入到戏曲本体的各个不同领域,涉及到过去从未涉及到的方面。就现实中广播戏曲节目所采取的形式和反映的内容,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功能,大致可分以下几类。欣赏…  相似文献   

18.
戏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但随着多元文化的影响,广播戏曲节目的听众人数急剧萎缩。本文分析了戏曲广播和戏曲舞台演出的发展现状,并就戏曲舞台艺术广播化呈现的选材、制作及吸引力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在广播文艺节目中,戏曲节目是广大听众比较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占有一定的比例,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可使听众得到独特的审美愉悦,为此,应发挥广播的听觉优势,合理编排戏曲节目。戏曲节目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内容以欣赏性为主,汇集全国各地戏曲种类,同时加强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服务型,强化戏曲艺术与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渊源关系,并精选全国各地戏曲的优秀传统戏和新编现代戏。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后,戏曲在广播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十年浩劫期间除外)。通过广播收听戏曲,这已经成了人们文娱生活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古老的戏曲艺术正面临着姊妹艺术的挑战,经受着严峻的考验。但是,戏曲已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广大农民,对它有着特殊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