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钝感”是相对于“敏感”而言的,但“钝感”又不等于迟钝,它其实是一种大智,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别样智慧。“钝感力”一词先是由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出的,意为“迟钝的力量”。课堂教学中的“钝感”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抱愚守拙,故留时空,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信心和热情,促使课堂新境界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刘通 《老年教育》2009,(10):57-57
钝感力,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创造的一个新理念。他有一本散文集,书名就是这三个字。钝感,字面与中文的“迟钝”接近,意义却相差甚远。迟钝是指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而钝感则是一种比较高明的处世态度和人生哲学。  相似文献   

3.
钝感力     
在各行各业中取得成功的人们,当然拥有才能,但在他们的才能背后,一定隐藏着有益的钝感力. 钝感就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一般来说,提起“迟钝”这个词,人们头脑中联想到的都不是好事. 实际上,“那个人好迟钝”和“那个人很敏锐”这两种评价,可谓是天差地别,如果听到别人议论自己反应迟钝,一定会气得火冒三丈.同时,人们口中有关钝感一类的言词,也都带有明显的贬义和否定的成分.  相似文献   

4.
“钝感”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由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提出的: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相比激进、张扬、刚硬而言,更易在竞争激烈、节奏飞快、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也更易取得成功,并同时求得内心的平衡及与他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钝感”是相对于敏感而言的,敏锐、机智是每一位教师所永远追求的课堂智慧。然而,世间万物均有其两面性。老子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在课堂教学中难得的“钝感”会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钝感力”一词是由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出的,意为“迟钝的力量”。生活中的钝感力,是一种隐忍、包容、专注的处事风格。若将这种钝感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师有时需要“隐身”,需要“放下架子”,依据教学情境、教学事件,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策略,从而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凸显出来,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从另一种方式来诠释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6.
正"钝感"是相对于"敏感"而言的。教育需要敏感,教育有时也需要钝感。教育的敏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教育智慧;教育的钝感,也许可以说是一种境界。按照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如此看来,敏感、钝感都是一种智慧,就看我们怎么去  相似文献   

7.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钝感力”一词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以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相似文献   

8.
正在追求速度、效率,甚至带着功利性、浮躁色彩的社会,教育追求敏感力的同时也要有一些钝感力。正如渡边淳一所说钝感力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如果说敏感力是高明剑法,那么钝感力就是无招胜有招的无招;如果说敏感力是妙曲华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1.从渡边淳一的《钝感力》中感悟"钝感力"的内涵《钝感力》是日本学者渡边淳一的随笔集,从人际、爱情、事业、生活等角度讲述了"迟钝力量"的必要与优势,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难得糊涂有异曲同工之妙。认为"钝感"不是单纯的迟钝,而是面对周围一切逆境因素,排除  相似文献   

10.
钝感力,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所提出的新词。按照渡边淳一的解释,“钝感力”,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可以看出,钝感力强调的是对待困难的一种耐力,对抗外界的一种能力,是积极向上的一种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1.
<正>"钝感力"一词是由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出的,意为"迟钝的力量"。生活中的钝感力,是一种隐忍、包容、专注的处事风格。若将这种钝感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师有时需要"隐身",需要"放下架子",依据教学情境、教学事件,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策略,从而把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最大限度地凸显出来,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从另一种方式来诠释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正策划人语:2007年,有一部叫做《士兵突击》的电视剧在电视荧屏上火热地播放、重播。主角许三多更是成为人们热议的人物。他的迟钝、木讷、一根筋,不断刺激着浮躁的人们。一时间,钝感力成了人们热议的词语。什么是钝感力?在渡边淳一看来,"钝感就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们的才华开花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在《新周刊》(2007年第264期》)看来,  相似文献   

13.
吕迅喜 《班主任》2023,(10):70-71
<正>“钝感力”一词由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提出,可解释为: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不过度敏感,坚定地奔向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因此,钝感力并不是指人的反应迟钝,而是在敏感的同时增强面对困难的耐力,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钝感力是一种快速忘却不快的能力。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不快的事,  相似文献   

14.
正日本小说家渡边淳一先生在其(钝感力》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颠覆一般社会常识的观点,即钝感胜于敏感,敏感的人未必比迟钝的人更优秀。他用生动的事例,剖析了从身体的钝感(睡眠良好、不易食物中毒、善于忍耐疼痛、更利于癌症康复等)到人际相处时的钝感(情绪稳定、能坦然承受批评乃至抱怨和讽刺、善于容忍和谅解他人等)所给予人生和生命的馈赠,  相似文献   

15.
正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认识发展史的科学总结,它建立在现代科学和先进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并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所以,我们看待教育中的"钝感力"和"敏感力"的关系,也要用辩证的角度和科学的眼光来对待。首先,我们先理解一下什么是"钝感力"。"钝感力"一词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发明的。按照他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  相似文献   

16.
子岚 《母婴世界》2010,(5):126-127
"钝感力"一词来源于日本作家渡边淳——2006年,他出版了集结其人生智慧大成的《钝感力》一书,并在日本热卖100万本。近几年,在处于高压快节奏的的现代职场中,"钝感力"成为白领口中一个时髦的词语。究竟什么是职场钝感力呢,我们一起来探讨。  相似文献   

17.
2007年,电视剧《士兵突击》火爆流行。同年,剧中的虚构人物许三多击败李安、王朔、史玉柱等候选人被评为年度新锐人物,获奖理由是许三多身上拥有钝感的力量。由此可见,人们对钝感的力量的期待与渴求。钝感不等于迟钝,它其实是一种大智。在教育领域,从教学效率和专业成长的角度思考,教师若能用好钝感,同样会让自己的教学拥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近日读了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新作《钝感力》。作家在书中颠覆了许多人对“迟钝”的理解,认为钝感力是一种迟钝的力量,更是一种智慧。庄子云:“呆若木鸡者胜”。“呆若木鸡”讲的是经过多日训练的斗鸡,由盛气凌人磨练到真气内蕴,虽貌似木头,但令对方望而生畏,结果不战而胜。两个时空相差如此大的人都认为“迟钝”者实则大智。这自然让我想起了我的一位学生吴言。  相似文献   

19.
我们需要敏感力。适当的敏感能让人拥有及时察觉别人好恶、生活习惯的本事,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以便在学习、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但我们同样也需要“钝感力”。  相似文献   

20.
一线教师做教科研,要兼具敏感性和"钝感力"。较强的敏感性使研究常遇触媒,频获启发,拥有资源,建构基础;而一定的"钝感力"则有利于凝神聚力,专注焦点,由表及里,走向深入。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素养与基础的教师有必要在"敏钝兼修"的前提下,注重"钝感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