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贝内特·塞尔夫说:"阅读的快乐不在人家告诉了你什么,而在于借此你的心灵得以舒展开来."阅读是指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训练学生语言技能和语言理解的重要途径.阅读可以分为深阅读和浅阅读两种,在教学中,我们大多数时候采用的阅读都是浅阅读.但就像培根所说:"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我们的教材中总是不会缺少一些需要细细品读的作品,这些作品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引导学生品读这些作品时,不仅需要教师立足文本、走进文本、重视文本,还需要教师把握适合学生品读的"着力点",从而实现有效品读.  相似文献   

2.
阅读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阵地,而品读是学生深入阅读的重要策略,对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师如何紧扣阅读课堂,有效渗透品读方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呢?本文从整体品读,理解文本韵味;品读关键字句,体会文本情感;品读语言表达,提升习作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为了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耕耘,本篇浅谈了通过引导质疑、品读细节、咬文嚼字、精心总结、善于联想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4.
文本的理解和鉴赏在于品读,而阅读能力的提升则在于课外阅读的拓展和延伸。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文本精品细琢的同时,应围绕主题精心挑选文章,构建主题式拓展阅读模式。教师应指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阅读相关文章;围绕作者背景,阅读系列作品;围绕文体,阅读同类文章;围绕表达方式,阅读同手法文章。这样的阅读拓展,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想: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阅读整本书、大部头,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师生都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品读重要名著节选,贴近文本细致分析,层层递进深入阅读,以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本课教学设计旨在立足原生态阅读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在思辨式阅读中把握人物形象,在拓展式阅读中丰富阅读体验,进而帮助学生增进对整部作品主题的把握.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是理解文本的前提,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虽然很多教师都很注重阅读教学,但却鲜有教师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在兼顾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领悟文本的真谛,感受文本的内在情感。一、通过个性品读,理解文本语言当前,教材所选取的课文都是一些优美的文章。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文本的优质资源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文本是教学的根基,也是阅读的载体。教师所面对的是一群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学生。在阅读理解中,教师该如何兼顾学生的特点与阅读教学的目标呢?笔者认为,个性化品读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文本语言的内在意蕴,而且能  相似文献   

7.
王长英 《考试周刊》2013,(89):26-26
培养中学生对古诗文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其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加强古诗文教学,使其好学、乐学的有效举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作者作品的情感世界,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到理解,引导学生享受审美,增加人文底蕴。  相似文献   

8.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十分强调引导学生品读.通过品读,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文本蕴含的意韵.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品读呢? 一、个性化品读——彰显学生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确实,学生是带着自己的思想走入文本的,在阅读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品读,这样才能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9.
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心,既在于粗略之"阅",也在于精细之"读",更在于精准之"评"。这是语文阅读课堂培植文本阅读吸引力、提升文本阅读组织力的重要依托。选取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实践引导学生品读的方法,要求教师从多元视角来安排品读教学,鼓励学生在倾听中感知情感温度,在诵读中理解情感深度,在品评中感悟文本内涵,在读写中培育品鉴素养,进而提升个体的品读素养。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进行对话的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读文本,这是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语文素养的环节.然而,在小学语文课堂实践中,有很多教师在品读选择上不分轻重,找不准细读的点,影响了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其实,对文本的品读,不是每字、每词都必须浅斟慢酌的,有效的阅读应从找准细读点开始,发挥好文本的例子作用.  相似文献   

11.
洪晓 《广西教育》2011,(13):19-19
所谓品读,是指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品味性阅读,体会文本的语言特点和情感内涵。但一些教师对"品读"理解存在误区,导致课堂上出现了"急于求成"式的读悟、"夸夸其谈"式的读悟和"空中楼阁"式的读悟等现象。为避免走入误区,教师要善于捕捉文本中适合学生品读的“发生点”,让阅读教学更高效。  相似文献   

12.
文本认为阅读的语言分析应该从"语言的运用"的角度,从小处入手,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语言进行比较、推敲、锤炼和品味,带领学生品读文字,分析语言,感受精妙。  相似文献   

13.
1.语文教学要把“文本的课堂”转变为“体验的课堂”,变阅读课文为经历生活,在感受人物情感的同时,进行自我情感的表达。2.阅读是一种感悟,要通过品读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悟出隐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情感。3.阅读是一种对话,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要既尊重文本,又超越文本,在对话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文本意义。4.阅读是一种理解,要通过阅读理解他人,理解自己。在体验他人生命活动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悟,丰富作者的创作原意。5.阅读是一种发现,要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深层体验与思考的习惯,透过文本中的文化意…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个性化阅读中增强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而品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个性化阅读与品读的有效结合就是个性品读,通过个性品读,可以使学生有效品味文本语言、触摸文本意境、体验文本情感,从而让阅读课堂更高效。一、在个性品读中品味文本语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很多课文都是一些文字优美的名家名篇,这些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15.
文本阅读的语言分析应该是着眼于“语言的运用”的角度,得从小处入手,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语言进行比较、推敲、锤炼和品味,带领学生去品读文字,分析语言,感受精妙。  相似文献   

16.
车文芳 《甘肃教育》2021,(6):168-169
数学中的“品读”,其实是阅读,它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之外,应格外注重学生曲数学文本知识的体会与理解。本文从培养学生的读题习惯,提升审题能力、学会品读绘图、练习插图品读、细品实践插图等方面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品读”能力进行了初步地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品读,因为品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通过品读,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文本语言的特性和蕴含的意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已经在课堂上广泛地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品读,但是,如何提高小学生文本品读的实效却成了一个瓶颈问题。在一些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品读却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过程伴随着阅读,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对作品的品读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语文成绩,而且也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与训练中,培养学生品读作品的能力始终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听、说能力的培养融入对话教学,让学生在对话中仔细地聆听,并大胆地表达。这样,阅读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听、说、读三方面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在日后的习作中有着较好的写作思路。那如何引导学生对话呢?一、通过品读对话,理解文本语言在文本中,语言总是细腻的、有味道的。所以,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细细品读,在品读中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品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用提示关键词、关键语句以及关键段落的形式来让学生对文本中进行品读。品读,不仅是内容上的品读,更是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如,在教学《木兰从军》一课时,教师与学生展开了如下品读,深入了解文本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老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及独特感受、体验。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给学生以自由阅读的空间,引导学生在阅读的空间里自由驰骋,品读感悟,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下面就如何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促进理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这个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