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2 毫秒
1.
前年底我家属临时来队,事也凑巧,来队的第三天,基地宣传处要我到海军报社学习,看着疲倦的妻子和刚满3岁的儿子,我真不忍心让他们回去。等我给妻子说明情况后,她却面带笑容地对我说:“永军,你去学吧,俺娘俩明天就回老家,到报社学习是领导对你的信任,俺苦点累点没有啥。”听说要回去,儿子不干了,他拉着我的手说:“爸爸,坐火车人多,俺妈和我是站着来的,我不回去,不回去!”我没法回答儿子,只是紧紧地把儿子楼在怀里,眼眶里浸满了泪水。妻子决意第二天就走。坐在去火车站的公交车上,儿子问我:“爸爸,咱今天上哪儿去?”…  相似文献   

2.
去年5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巩留县广播电视局局长办公室里,一位农民送来一封“感谢信”,并悄悄地说:“赵局长,你帮俺办了录像放映营业执照,达是俺的一点意思,以后还求你多给帮忙。”赵鹏元把“感谢信”拆开一看,里面装着五百元人民币。他马上把它退还这个农民,坚决地说:“你把钱收回去!批营业执照是我的职责,如果不符合国家规定,你送什么我也不批。”但这个农民执意不肯收回,还说“现在办事都兴这个”。赵鹏元反复给他讲道理,并且严肃地告诉他:“你要是不收回,我们要通知工商机关吊销你的营业执照!”农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五年元旦后的一天,我妻子下班回来说:“小顾的爸爸回来了”。小顾是她在学校的同事。小顾的爸爸就是清江拖拉机厂的工程师顾章文,他去澳大利亚参加“国际田间日”的操作展览已几个月了。我一直等待着这样的契机,而且耐着性子等了一、两个  相似文献   

4.
一 1990年底的一天,胡德海大胆地跨进了学校领导办公室。他向领导报告:“建议咱们学校办张校报!”他以军人特有的干练简洁的语言表述了自己的设想。“谁来办?”领导问。“我!”他望着领导,领导也仔细端详着他。他明白,领导是在问他:“你这个毛头小伙子能行吗?”他默不作声地从身上取下挎包,然后从挎包中掏出一叠烫着金字的获奖荣誉证书。这些,都是他近年来从事  相似文献   

5.
记得在1993年固始县冬运会上,一位瘦小单薄的山区姑娘何艳红,出人意料地一举夺得了三项赛跑的金牌。大刘、小朱和我三人一起去采访她。大刘的报道没有写小何的片言只语,却写了领队一句话:“我代表全乡人民感谢她1”小朱写的消息中,何艳红是这样说的:“我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与教练严格要求分不开的,”我观察到:这位朴实的山区姑娘不断重复地说着;“俺说不准,也说不好,俺就知道这是为俺乡争光,所以就拼命地  相似文献   

6.
也许没有成家立业的人体会不到,如果你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番成绩,那么除了领导的关怀和同志们的鼓励外,给你帮助最大的就是你的妻子。我在基层当了15年的“土记者”,与妻子从相识相恋到结婚以来,凭心而论受益颇深。静坐细想,妻子虽然只有中专文化,且不善言辞,但在我从事新闻写作的道路上,却称得上是一位“良师益友”,她有时如和风细雨,滋润着我疲惫的心田;有时则如一枚带刺的玫瑰,让我在刺痛之余,对人生事业追求多了几分感悟,添了几分清醒。“知夫莫如委”,同样,“知妻莫如夫”,天长日久,我把妻子对我的帮助总结成为“三个…  相似文献   

7.
如果妻子外出打工时,给人做了“二奶”,任何一个丈夫一定都会说这事儿绝对不能容忍!如果妻子逼丈夫离了婚,恐怕大多数男人会从此不会再理会妻子的娘家父母。但一个山东男人却用实际行动掷地有声地回答:“妻子有错,岳父无过。我要为岳父养老送终!”他不顾周围人的冷嘲热讽,细心照料岳父,直至他去世。当他得知离他而去的妻子患了重病,又被包养她的男人撵出家门后,他又不计前嫌,倾力给妻子治病,  相似文献   

8.
三年前寒假的一天,当刘念友对病弱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说“我打牌去了,要是回得晚就住学校了,你们别等我”时,没有人会想到,刘念友这牌,一打就是三年。三年后,妻子仍然是病弱,家里依然是四壁空空,女儿和儿子先后考上了大学,上学的钱却仍然需要一借再借……更没有人会想到,刘念友压根就没有去打什么牌,他瞒着所有的人,在附近煤矿地狱般的井下挖了整整三年煤!  相似文献   

9.
1998年底俺终于搭上“末班车”来到部队,走入黄河滩头的一座军营。说啥也没想到,新兵结束下连队时,却分配俺干“火头军”,你说这算当的哪门子兵?牢骚归牢骚,工作还得干,“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嘛。为早点进入状态,俺利用节假日跑到地方宾馆拜师学艺,还自己对照食谱琢磨着把连队的萝卜、黄瓜、辣椒等品种腌制成30多样“家常菜”。后来,集团军一位将军检查工作到俺连视察,品尝了俺腌制的小咸菜后,赞不绝口,把连队官兵乐得直冲俺竖大拇指:“建华,你小子行。”“舍得宝来宝换宝,舍得珍珠换玛瑙”。俺在提高炊事技术的同时,还琢磨着发挥爱好“爬格子”的特长。可能是没经过专业培训的原因吧,俺写的文章大多都是“豆腐条”,要么刊在报缝中,要么登在报屁股上,因而大伙儿都昵称俺为“中缝杨”。俺呢,不急不恼,反而乐呵呵地接受了。只是在心里暗下决心要有所突破。这不,前几天一不留神竟然上了大报,《解放军报》发了俺的一篇文章。晚上点名时,连长“狠狠地”表扬了俺一顿:“杨建华同志是咱连有史以来第一个在全军官兵面前‘露脸’的,我们应该向他表示祝贺,大家以后要多向他学习……”当然,俺也有着急的时候。俺高中时的同学——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就是“女朋友”要跟俺“吹...  相似文献   

10.
曲辰 《湖南档案》2009,(5):24-24
齐白石由木匠成大师,三任妻子是左膀右臂。 齐白石七岁时由父母包办定下了个童养媳,平时玩在一起的小伙伴讥笑他:“哎呀咧!丑!就讨了堂客”。小白石那时不知道“堂客”为何物,曾在父母跟前哭闹过“我不要堂客”。到了12岁。他的小堂客陈春君过门进了齐家,  相似文献   

11.
一个被列入烈士名单40年的人竟然又活了,这恐怕是谁都不会想到的。然而,他确实真真切切地话着,并且成了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人们自然关心:他是怎样“死”而复活的?送子参军“烈士”归队今年二月的一天,一位农民打扮,满腮白胡茬的老人由他的外甥陪同,风尘仆仆地来到保定驻军某部政治部接待室,他两手紧紧握住秘书处谢干事的手,激动地说:“可见到你们了!”谢干事惊诧地问:“你是……?”“我叫  相似文献   

12.
去年2月3日,《郑州晚报》刊登了读者李振国写的题为《上大学的儿子冲厕所》一稿.全文如下:去年,儿子考上了大连理工大学,全家都兴奋不已.我和妻子将儿子送到大连,我们三口在学校的食堂吃了几天饭,一算账,钱竟花去了近百元.儿子有点架不住了,不无担心地说:“爸,这里的消费水平这么高,我在这里读书,咱家的经济……”我和妻子一齐给孩子打了保票:“再苦再累也要挣钱供你读完大学!”  相似文献   

13.
看房励志     
历经千辛万苦,耗尽举家财产,终于搬进100多平米的新房。按说,应该消消停停地过几天甜蜜小日子了,可俺那闲不住的老公吃了“猪肉”后,竟然还无比热爱看“猪跑”了,每每遇见个不错的楼盘,就拉着我往售楼处跑。  相似文献   

14.
某报登了一篇题为《弱女洗冤记》的报道,揭露了某妇女被丈夫欺凌的事实。报道是以受害者“我”的追述形式展开的,但在追述过程中,不少论断是不恰当的,有的甚至是很错误的。现将其中一段摘抄如下: “他与我结婚后,依然公开同他的妻子同居,我去他妻子的家里堵截他们,他竟一拳把我打翻在地。”从整个文章来看,文章中的“我”是文章中的“他”的合法妻子,而文章中的“妻子”则已经不再是文章中的“他”的妻子.可是在这段文字里,“我”固然是“他”的妻子,但却又同时也称不是  相似文献   

15.
繁华街头的某个角落,坐在面包车驾驶车位上的他,“漫不经心地与同伴聊着天,目光不“安分”地四处搜寻,不露声色地观察着来往行人。“有动静,准备行动!”他掐灭烟头,迅速启动面包车跟踪目标眼神专注而敏锐。“上!”他手一挥就和同事们上前,一把将刚刚得手的窃贼摁倒在地……几乎每一天,杭州市西湖公安分局刑侦大队反街面犯罪中队的刑警施炳权都会重复上面的镜头。工作30年来,他抓获的窃贼已近6000人,成了当地有名的反扒能手,被行内誉为“华东第一捕快”。而同事们更喜欢亲切地叫他“阿施”,在他们眼里,阿施是个传奇人物。不但创下的反扒纪录…  相似文献   

16.
阿龙 《新闻世界》2005,(6):31-33
年轻的妻子得了尿毒症,久治不愈,丈夫的心却早已飞出了家门,更可恶的是,他还将外面的女人公然带回家。倔强的妻子毅然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年仅6岁的儿子牵着妈妈的手说:“妈妈。别怕。我是个男子汉呢,长大了我要当医生;治好你的病!”妈妈抱起儿子,擦干眼泪,重重地点了点头:“你行的,妈妈相信你。我等着这一天。”为了实现各自的诺言,儿子一边拼命学习,一边照顾着妈妈的生活,妈妈在儿子的感召下,顽强地走过风雨。如今,9年过去了,她还依然健康地活着,为了儿子那稚嫩的誓言,她要等儿子慢慢长大!  相似文献   

17.
报为媒     
林经翠 《军事记者》2006,(11):67-67
俺都已是“花甲”之年了,还保存着1966年3月17日的《解放军报》。那是俺头一次看到的《解放军报》,也是俺和丈夫从相爱到结婚的见证。你看,报上那篇《寻找规律,保养武器不生锈》的末尾,印着俺丈夫的名字。那时候他当兵,这篇稿子是寄到报社的,当兵不到两年就登报,还登了《解放军报》,真让俺佩服。看来看去,俺就动了爱慕之心。打从收到俺发出的“信号”,他就把印着他名字的报纸不断寄来。《解放军报》就像一根“红线”,牵着俺俩的情和爱。3年后俺们结了婚。俺结婚那时候不兴佩金戴银,他送给俺的“结婚礼物”也是一张《解放军报》,日期是1969的…  相似文献   

18.
七月底,孝感市国营朱湖农场菱角湖养鸭场张榜公布半年决算。围观的人们打趣着一位叫郑国曙的小伙子:“喂,讲一讲你的‘女状元’是怎样教你的!”名列榜首的“女状元”叫池双兰,是小郑的妻子。小两口包养一棚鸭。小郑不在行,妻子就成了他规规矩矩的师傅。去年冬,小池回娘家住了一宿回来,一进棚舍,就见丈夫蹲在角头,抱着脑壳抹眼泪。再一看,满棚鸭全都趴下了。她定神一查:嗨,急个么事!不就是昨晚降温、棚里没加垫草,鸭子发了“冷瘫”么!小池半是嗔怪、半是温存地轻轻搡他一把:“亏你还是个男子汉哩!给你讲了‘两箩筐加一筲箕’,怎么连个‘窝干食饱’也忘了?……”话音才落地,小郑泪  相似文献   

19.
我刚走上编辑岗位的时候,编过一篇人物通讯。这篇通讯写一位退休教师人退心不退,继续帮助学校后进生的事。其中有一段写他的妻子向亲友“数落”自己的丈夫——“我家的老头是白天未见学生面,夜里草席都擦破。”这句话一方面形象地道出了这位退休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心,另一方面也使一位热心支持丈夫并且向亲友炫耀丈夫的农村妇女形象跃然纸上。但当时我觉得这句话太土了,马上大笔一挥,改成“我的老伴真是以校为家啊!”通讯中还有几处精彩的口语,也都被我作了类似的删改。文章见报后的三四天,《金华日报》也刊登了这篇通讯。一位同事  相似文献   

20.
书香门第     
我爷爷有一种奇怪的性格,那就是不肯轻易相信任何人、任何事、任何见闻乃至于知识的性格。他的口头禅是:“有这么回事儿吗?”“你这是跟俺说故事!”“俺才不信哩。”这些口头禅一旦冲出,表示他已经很能信得过什么了。更多的时候他只是摇头、拍桌子。我奶奶曾经背着我爷爷取笑他这种德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