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罗斯诗人亚·勃洛克称俄罗斯文化为综合体是不无道理的,他写道:“我们可以列举文化中珠联璧合的无数实例,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如:普希金和格林卡,普希金和柴可夫斯基,莱蒙托夫和鲁宾斯坦,果戈理和费多托夫等等。俄罗斯的绘画、音乐、散文、诗歌等的相互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对此,弗·斯塔索夫说,俄罗斯的文学和艺术是亲密无间、形影相随的孪生兄弟。研究俄罗斯的文学史和艺术史,可以发现许多文化巨匠异曲同工、不谋而合之处,例如巴·费多  相似文献   

2.
俄国伟大诗人米哈依尔·莱蒙托夫,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走完了短短的26年。但他的生平和作品给学者和诗歌爱好者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的源泉。诗人许多永恒的秘密和他的人品引起了许多互相矛盾的解释。在莫斯科电影制片厂,一部有关莱蒙托夫的电影正由尼古拉·巴列耶夫执导并由他领衔主演。对这位导演来说,这是他首次独立拍片。他选拍关于莱蒙托夫这个主题的影片,并非偶然。有一次,人们问他,诗人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他回答说:“诗人就是我的命运。”10年前他得到过一次扮演莱蒙托夫的机会,两年后他便利用现成的剧本,准备筹拍电影。于是实  相似文献   

3.
<正>德国诗人海涅在他的一首抒情诗中写道:"我爱过你,现在还在爱着",这优美的诗句用来形容阿赫玛托娃对古米廖夫的依恋似乎再贴切不过了。1903年,未来的俄罗斯诗歌的月亮,白银时代的著  相似文献   

4.
邱轶  彭飞 《华夏文化》2022,(4):36-39
<正>一、《诗经·周南》与“诗乐舞一体”关系考(一)“诗乐舞一体”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总体风貌诗歌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学形式,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诗乐舞一体”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总体风貌,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已成为学界共识。如《尚书·舜典》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尚书·益稷》记载帝舜时的乐曲《大韶》,百兽率舞,庶尹允谐。这表现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艺术形态。《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吕氏春秋·古乐》之“葛天氏之乐”,以上都显现出上古先民对诗、乐、舞相结合的初始形态的探索与追求。(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32-33页)在我国诗歌发生时期诗乐舞一体同源,均为感物而兴,心物交融,人心触动,以情为体的诗乐舞随之产生,将生活中的诗、听觉上的乐、视觉里的动态舞蹈相结合,统为一体,具有歌词性、音乐性、舞蹈性三位一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在离开博韦尔学校以前,就已经和杰西·钱伯斯,他书中人物米里亚姆的原型,成为朋友了。他们在哈格斯农场厨房的一间小屋里一起做作业。他常常先做完,然后就在一些小纸片上写些零散的诗句和整首诗,写完也总是随手乱丢。一个星期日的晚上,我妻子和女儿正做晚饭时,我们坐在炉火两边聊天。他突然探过身子大声说:“威利,我将要成为作家了。”我吃了一惊,说道:“是吗,伯特?好啊,如果你认为你有写作的才能,那就干吧。你必须做好经受得住几次退稿的准备。但是只要你有才华,某家出版社会发现你的才华的。”他回答时脸稍微红了一下:“我有创作能力!我知道我有。”我把这句话当做是一个知道自己聪  相似文献   

6.
平保兴 《寻根》2013,(4):31-35
普希金和莱蒙托夫是俄罗斯著名的诗人,关于他们的诗歌最早的汉译,目前主要有二说: 1.孙依我是普希金诗歌最早的译者。"我所查到的最早的一首译成汉文的普希金抒情诗是孙依我译的《致诗人》,发表在《文学周报》1927年第4卷第18期。从1837年普希金逝世,  相似文献   

7.
1837年3月中旬,莱蒙托夫因“大逆不道”的诗篇《诗人之死》被判处流放高加索,行将离开彼得堡。这一事件使对他宠爱备至的外祖母伊·阿·阿尔谢尼耶娃大为震惊。在莱蒙托夫启程前夕,她向教莱蒙托夫习画的画家扎鲍洛特斯基订了一幅外孙的画像。这幅肖像不久就画好了。然而,无论是这幅画像,还是他的其它画像,都不能把同时代人所记述的诗人心灵的火花,激情和忧郁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1909年11月27日,一位暂居巴黎的美国著名作家在给伦敦《泰晤士报》驻巴黎通讯记者的短翰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请你于下星期三以前亲自给我带来或托人转来现存的那些残简行吗?”并继续写道,“正如我对你所说,一方面,我不在乎这些信件的存亡;另一方面,我憎恶日后有人别有用心地利用这些信  相似文献   

9.
<正>俄国大诗人普希金曾满怀深情地写道:"12世纪,在炎炎当午的法兰西的天空下,回响着普罗旺斯方言的韵律,听来极其悦耳。这是行吟诗人在引吭高歌,为他们的诗歌想出各式各样的变体,用难度极高的形式环绕着诗歌的韵律··"这里普希金所称扬的就是普罗旺斯抒情诗。普罗旺斯抒情诗虽迄今尚不为国内读者所熟稔,但其实它在西方诗歌史、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甚至被誉为现代欧洲诗歌之肇始。著名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在《中世纪的衰落》里写道:"时至12世纪,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初期在文学领域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的宗旨就是追求人性的解放。他们通过种种文学形式鞭挞旧的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束缚和压抑,表达了他们对自由人性的向往。当时人们思考最多的是对爱情的追求。在这众多艺术形式中,诗歌是最便于用来表达这种感情的一种形式,“五四”时期许多著名的文人都留下了他们的诗篇。鲁迅曾用白话写作一首《爱之神》(作于1918年),诗中写道:你应该爱谁,我怎么知道。总之我的箭是放过了!你要是爱谁,便没命的去爱他;你要是谁也不爱,也可以没命的去自己 死掉。诗中透露出被封建礼教束缚了几千年的“新青…  相似文献   

11.
俄国大诗人普希金曾满怀深情地写道:“12世纪,在炎炎当午的法兰西的天空下,回响着普罗旺斯方言的韵律,听来极其悦耳。这是行吟诗人在引吭高歌,为他们的诗歌想出各式各样的变体,用难度极高的形式环绕着诗歌的韵律……”  相似文献   

12.
餐馆广告     
美国著名音乐指挥斯托科夫斯基在巴黎时,常到一家小餐馆去吃饭,老板每天好菜好饭款待他,且收费很低。一天,斯托科夫斯基问老板:“你为什么对我这样客气?我又不是付不起钱。”“我非常喜欢音乐”,老板热情地大声说道,“为了音乐我可以牺牲一切。”斯托科夫斯基非常感动地走出餐馆,突然他发现餐馆橱窗里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请到本餐馆与伟大的斯托科夫斯基一起共进早餐、午餐、晚餐。”斯托科夫斯基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竟成了该餐馆的“活广告”。餐馆广告@刘兆华  相似文献   

13.
哦,在平静的胜利中坚强、美丽、欢欣,你音乐中的永恒魅力!一位伟大的诗人曾经嘲笑过你,说你像大自然一样粗糙。而我,长期聆听你的音乐的人,则梦见远方白雪皑皑的山峰前面熊熊烈火在灿烂的晴空下燃烧;黑暗中狄安娜的长矛闪闪发光,暴风雨和薄雾织成的花环交替出现,从谷到山谷,回响着瀑布的喧嚣。夜独自轻轻地吻着这些山谷,万籁俱寂,只有在遥远的天际,启明星在朦胧地闪烁。华尔斯坦奏鸣曲(黎明)·贝多芬@卡彭特 @陆家齐  相似文献   

14.
丽子 《世界文化》2004,(2):24-26
摇滚,那特有的音乐表现形式,渲泄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摇滚歌手,以其振耳欲聋的配器,声嘶力竭的喊叫,销魂挑逗的呻吟,疯狂粗野的扭动,展示着他们与生俱来的才华。在摇滚歌手中,很有几位是英年早逝,这些极富才华生命的陨落,都让人感慨不已。珍尼斯·乔普琳(JanisJoplin)(1943年—1970年27岁)——“一个狂野的女人,一个任性的孩子。”她的父亲这样说过。乔普琳曾经是一个来自德克萨斯的,丝毫不漂亮甚至有点浮肿的小女孩,在发现自己的音乐天赋以后,她迅速地将长久积累的那点自卑和愤怒通过音乐喷吐出来。她的音乐仿佛地狱中燃烧的火焰,炽热却依…  相似文献   

15.
莱蒙托夫(1814一1841帆在那大海上淡蓝色的云雾里有一片孤帆儿在闪耀着白光!……它寻求什么,在遥远的异地?它抛下什么,在可爱的故乡?……波涛在汹涌—海风在呼啸,桅杆在弓起了腰轧轧地作响“··…唉!它不是在寻求什么幸福,也不是逃避幸福而奔向他方!下面是比蓝天还清澄的碧波,上面是金黄色的灿烂的阳光……而它,不安的,在祈求风暴,仿佛是在风暴中才有着安详1 云天空的行云啊,永恒的流浪者!你们,放逐的流囚,同我一样,经过碧.色的草原、绵联的山脉,由可爱的北国匆匆地奔向南方。是谁在迫害你们:命运的判决?隐秘的嫉妒?还是公然的诽谤?苦恼你…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典诗学中,“文学与病”是一个较为边缘化却不容忽视的重要话题之一。自古以来,虽然以“病”作为诗的主题在诗歌发展史中并没有浓墨重彩呈现,但是在漫长诗歌长河中也从未间断过。《诗经》最早出现了关于“疾病”的相关诗句,如《周南·卷耳》中“陟彼崔嵬,我马虺馗”;“陟彼高冈,我马玄黄”;“陟彼诅矣,我马瘩矣”。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大诗人米哈依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于1814年10月2日夜诞生于莫斯科。其父尤里·彼得洛维奇出身于古老的没落贵族,是一名退休的大尉,在土拉省拥有一份不大的产业。诗人的母亲,玛丽娅·米哈依罗芙娜·阿尔赛尼叶娃是一个富有的名门贵族的独生女。诗人的外祖母对女儿这桩非门当户对的亲事十分恼怒,便迁怒于女婿。莱蒙托夫一家在莫斯科一直住到1815年春末初  相似文献   

18.
任何信息的传递都必须借助媒介,《诗经·卫风·氓》:“非我延期.子无良媒。”可见.无媒不足以传.无论物质还是信息。诗歌作为一种信息,它的传递当然也要借助媒介。然而诗歌传播媒介丰富而多样,人类传递信息所用到的各种媒介.在诗歌传播中大都可以用到。  相似文献   

19.
今年有不少可纪念的日子。而这些日子又都这样或那样地相互联系着,它们是“黄金世纪”音乐文化史上的重要标志。米·伊·格林卡的歌剧《伊凡·苏萨宁》(《为沙皇献身》)成为俄国古典音乐的奠基石,并决定着俄国古典音乐进一步发展的道路。1986年12月,是该剧首次上演一百五十周年。因此,等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来到时,我希望能讲讲这部歌剧的创作史及其不平凡的命运。现在我只提醒一下,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的俄国音乐中,几乎没有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不是以米哈伊尔·伊  相似文献   

20.
“我衷心希望我的音乐能够得到普及与推广,衷心希望那些喜欢我的音乐并从我的音乐中得到慰藉和支持的人的数目能够不断增加,”彼得·柴可夫斯基写道。他的这一理想已经完全实现。全世界人民对他的音乐的酷爱非但没有减弱,而且日益增长,并将永远在所有人的心灵中得到回响。有关柴可夫斯基的文章和论著何止千万,但任何文章和论著都不能代替熟悉音乐家本人的人的生动叙述。正因为如此,在纪念俄国天才音乐家诞辰150周年之际,《旅伴》杂志特选登原彼得堡帝国剧院管理处主任弗拉季米尔·波戈热夫的回忆录片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