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双轨道”备课是从优化教学方案的设计这一角度去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操作,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它最大的特点是一改以往教案只备教师的“单系”活动过程,为兼备师生的“双系”活动过程。教案中既备教师的活动,又备学生的活动,既备教师的教法,又备学生的学法,从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就体现出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将本人教学《詹天佑》一文第二课时的“双轨道”教案摘录如下:教师一、复习:教师提出问题1詹天佑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2当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筑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后,国内外有何反应?二…  相似文献   

2.
设计教案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新课程强调以“活动设计”为中心进行“三备”要素,即备课程理念、备学生心理、备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尽量体现开放性和动态性。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谈教师如何备好英语课。  相似文献   

3.
纵观小学数学教案,几乎无一的。这种注重教忽视学的教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们尝试变编教案为编课案的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课案,是指课堂教与学的方案,它包括“教案”和“学案”。编写课案前,教师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人研究教材教法,全面了解学生,进行双轨教学设计,既备主导目标,又各主体目标;既备主导过程,又备主体过程;既备教法,又备学法;既备“教路”,又备“学编写课案的一般方法是:把一个版面纵向分为两部分(左边部分占十,右边部分占合),左边部分写教案,右边部…  相似文献   

4.
《教育革新》2005,(4):20-21
“预设”是新课程改革中经常出现的一个新词。预设的含义就是“预先设定”、“预先设计”。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预设比起教案计划来要活得多,因为预设立足于创新的设计,预设方案要求教师从问题表象中跳出来,以任务驱动为前提,以学生学习活动为线索,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方向。问题先行,目标明确,分层推进,分类指导。所以,教师在预设方案的设计上不能仅停留在教材知识和教学过程的简单复述,而要大胆地抛弃原有的陈旧思维,超越既有观念的束缚,又有深入理解新课改的精神,把教案看成课堂教学的脚本,以创造者的不懈追求,使教案成为一件属于教师个人的出色作品。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必须严把课堂质量关,上好每一节课,力求使课堂教学达到“二高一优化”。“二高”:“高水平、高效率”;“一优化”:教学过程优化。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求有一个好教案,又要相机而动,灵活调整,驾驭学生、驾驭课堂。鉴于此,特提出“课堂教学”“望、闻、问、切”。  相似文献   

6.
缪继红 《广西教育》2011,(35):12-13
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要求我们的课堂提供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平台。“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因此应运而生。在此种模式中,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同时还要求教师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自主学习设计“活动单”。“活动单”就是引领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活动方案,它是教案的一部分,但不等同于教案。  相似文献   

7.
“以学案定教案”教学法,就是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学习方案确定和实施教师的教学方案。以学案为中心,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品质为目的,通过学案与教案的动态发展,相互作用,优化整个教学结构,最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教案”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所用的脚本已让人非常熟悉它的内涵。教案,顾名思义,指的是教学所采用的方案,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已经设计好该教什么,该怎样教。不可否认,教案在指导教师教学实践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表明教师课前曾经做了某些准备。然而,若认真反思,我们就会发现“教案”一词的背后还隐藏着另一种含义,即教师编制教案时往往只注重教师个人的经验和认识,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管理论上有“备课也要备学生”的说法,但实践中很少有人去实施,教案中也没有体现,更不用说体现在教学活动中了。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活…  相似文献   

9.
正教案表达教师的创新思想,"教"字成功,需要"备"字先行。笔者在教学视导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行为随意,教学低效;在课后翻看教师的教案时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模糊空泛,教学过程罗列教学内容、知识点,缺乏师生活动设计,备课上课两张皮;在座谈交流中还了解到,一些教师不知道如何备课。由此看来,需要在教师的备课与编写教案环节加强引领。以创新教学设计为突破口,以"教  相似文献   

10.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而编写的具体方案,它是教师整个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必要准备,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备课的关键就在于编写一套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又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好教案。  相似文献   

11.
生命化教学遵循倡导关注生命完整性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前,教师既备教材,又备学生,还可以引导学生提前为课堂教学做准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听说为本,读写并重;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文化的差异,且注重输出;在课堂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模拟命题设计,深化他们的语言意识。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我的体会是-精心的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使教师的教案符合学生的实际隋况,而不是学生适应教师的教案。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人格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各环节连续活动的整体,师生课堂上的活动只有依照精心设计的教案的思路进行,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否则,容易引起教学上的随意性,出现思路混乱现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做到课前既备大纲、教材,又备学生,精心设计、认真编写教案,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应该首先肯定的。当然也有少数教师因没有认真备课,草率走进教室而陷于窘境,这里且不谈这类问题,就是认真备课的教师课堂上也会经常遇到“冷不丁”的问题而感到棘手。特别是在外出听评课中,也常遇到这种情况,弄得上课教师大不自在,影响讲课效果。要解决此类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备课时要有进行课堂“随机教学”的准备,并且善于“随机处理”。这与我们所倡导的认真备课,认真编写教案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4.
“无生上课”是近年来中小学教学、教研和教学竞赛、选优等活动采用的一种特殊的上课形式。它是教师根据设计好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同行教师、专家等听课者“上课”。“无生上课”省略了学生的活动过程,是一种模拟课堂情境下展开的教学活动,以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展示为主,但依然具有不少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段立珠 《今日教育》2004,(12):27-28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两备”.即备教材、备学生.这虽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将“两备”的工夫做扎实.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确是大有裨益的。通过对几届学生的归因分析.对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做好“两备”的思索.我发现“两备”中其实蕴含了一个核心问题——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既指学生本身所具有的“语文材质”.又指语文教学的教材、知识等.  相似文献   

16.
一、从“学”着眼,设计教学方案 所谓从“学”着眼设计教学方案,是指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和知识准备状态,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怎样学。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贴近学生”,“使自己成为学生”,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过程。 例如,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需要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优化课堂教学 ,首先要增强主体意识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各项素质发展为本 ,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目前的课堂教学大多是老师牵着学生走 ,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学过程受制于教案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为了配合教师完成教案 ,所有活动都要服务于教师事先“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教师设计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一个又一个训练题 ,学生在课堂上近乎麻木地答应 ,机械地应考。久之 ,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被扼杀 ,至于落实语文教学的任务 ,培养学生的技能、习惯等方面的素质更无从谈起 ,泯灭了语文学科所具…  相似文献   

18.
韩俊青 《地理教育》2014,(1):99-100
本文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中东”一节地理教学设计是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徐宝芳教授的“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思想指导下进行。“双动”即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两案”即学习方案(简称学案)与教学方案(简称教案)结合教学。  相似文献   

19.
伍莉芬 《小学语文》2011,(10):40-40
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般是“学跟着教走”。备课,主要是“备教材”;设计教案,主要考虑如何“教”;教学过程中,则一味地“走教案”。这样的语文课堂往往出现如下局面:学生已知、已会的或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仍不厌其烦地教;学生应知、应会的或教师不教学生学不会的,教师忽略不教;还有不论教师教得多么辛苦,学生还是学不会的,教师也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教。一个个宝贵的40分钟,就在学生的厌烦、畏难和失望的情绪中悄然流逝。  相似文献   

20.
反思一,教师备课,设计教案,往往多从教师“教”的层面考虑,注重是否教得流畅,是否教得漂亮。而语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本身是充满着变数的,教学过程中的种种“想不到”是无法“设计”的。而这些“想不到”又常常是课堂教学中的闪光之处,亮点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