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是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四大太空望远镜之一,它的名字来自于天体物理学家莱曼·斯皮策。斯皮策太空望远镜于2003年8月25日发射,到今年它已经12岁,它是目前人类送入太空的最大的红外望远镜。它能够探测到目标发出的红外辐射,并且灵敏度极高——波长在3微米至180微米之间的红外辐射都能探测到。所以,它能穿透尘埃、气体,直击小行星、彗星、系外行星(我们的太阳系外的行星)和一些已知的遥远星系。通过斯皮策之眼,经过多波段合成技术的加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9):I0013-I0014
这是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在红外线天空衬托下的情景。如今。它可能有助于科学家寻找围绕夭折恒星周围运行的可能适于居住的行星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称,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可能用于寻找火星大小、支持生命生存的外行星。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说,这部望远镜可能用于寻找环绕奇怪的“夭折恒星”——棕矮星运行的小型岩态外行星。他们认为,这项寻找计划可能发现支持生命存在的行星。研究人员指出:“我们的项目代表着描述类地行星大气特性和研究具备类地条件的可居住行星等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3.
正在轨道上工作的斯皮策望远镜艺术示意图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航天局3日宣布,依据该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观测结果,美国天文学家发布了号称迄今最精确的哈勃常数。  相似文献   

4.
《科学中国人》2007,(6):124-124
已知最热的行星被称为“热木星”的太阳系外行星靠近其母恒星,所以它们很可能是被潮汐式锁定的(就像地球和月球一样),并且具有永久性的白天的一边和黑夜的一边。这便提出了一个其大气层是否能够将落在白天一边的能量运送到黑夜一边的问题。现在,“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对编号为HD189733b的太阳系外行星的红外观测结果回答了这个问题。该行星黑夜和白天的气温是差不多的,在950-1200K之间,这说明来自被恒星照射一边的能量被有效地在整个大气层中重新进行了分配;这个结果与最近有人提出它是另一个“热木星”的观点是不一  相似文献   

5.
从400年前问世到现在,望远镜的主要任务就是重新定义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它曾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亵渎神明”的科学仪器,但到今天,已然成为最不可或缺的科学研究观测工具之一。太空望远镜更是望远镜领域的“佼佼者”,比如大名鼎鼎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然而,它并不是科学家安插在太空的唯一“眼睛”。在之后的近20年时间里,有大量轨道观测平台加入哈勃太空望远镜行列,其中已经做出以及未来即将做出突出贡献的便有以下几部。  相似文献   

6.
宇宙中不断诞生的恒星新生儿很多,但是新生的恒星一般都处于云汽包裹的襁褓之中,这个襁褓就像蚕茧一样把内部包裹得严严实实,人类无法窥见内部到底在发生什么。如今科学家通过红外透视眼——斯皮策红外太空望远镜,窥见了距离地球1000光年远的一颗婴儿恒星的襁褓内部,清楚地看到了襁褓内部的景象。  相似文献   

7.
再见,斯皮策     
正2020年1月30日,经NASA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工程师的确认,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已经进入安全模式,停止了所有科学运转。也就是说,在这一天,这位在太空中服役超过16年的"老兵"的工作生涯彻底画上了句号,正式和我们挥手道了别。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关于斯皮策的故事,回忆一下它工作生涯中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I0013-I0015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6月12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网站报道,通过对同一天区在红外和X波段背景信号的对比,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早期宇宙中可能曾存在大量黑洞。研究人员利用美国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以及斯皮策空间红外望远镜分别从x波段和红外波段进行了观测,得到的结论显示早期宇宙中每5个红外信号源中就有一个是黑洞。  相似文献   

9.
为恒星"家庭相册"添补了一张重要成员的照片科技信息新恒星:左图是利用赫歇尔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合成的。它拍摄相同太空区域的详细程度比美国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右)更高。  相似文献   

10.
美国航天局22日宣布,利用该机构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天文学家首次在太空中发现了固态巴基球。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科技新时代》2004,(4):6-7
看了《怎么处置“哈勃”》(见3月号)一文后,我不禁想到了曾为人类的太空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未来。一个美英专家小组发布报告认为,“哈勃”太空望远镜未来可能有3种命运。其中最理想的一种是在2010年前发射两架航天飞机去维修,以延长这台望远镜的寿命,最大限度地利用它的科学观测能  相似文献   

12.
1993年12月2日至13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载着7名宇航员完成了“哈勃”太空望远镜的修复工作,开创了人类在太空修复大型航天器的历史。“哈勃”望远镜是1990年4月25日发射的,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之一,总共耗费21亿美元。但在“哈勃”望远镜升空两个月后,科学家便发现望远镜的直径为2.4米的主反射镜边缘过于平坦,这使进入望远  相似文献   

13.
据美国《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报导,科学家借助"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等一系列观测设施,在遥远的宇宙中发现了一个异常罕见的星系,该星系内每年新形成1000颗到4000颗恒星,堪称"造星机器"。  相似文献   

14.
“哈勃”太空望远镜是由美国宇航局研制的一台空间天文望远镜,它以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P·哈勃命名。1990年4月22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将“哈勃”太空望远镜送入太空,从此,“哈勃”太空望远镜就像一名忠实的侦察兵,源源不断地把窥视到的太空奥秘报告给地球人,因此它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I0012-I0012
欧洲航天局和美国NASA发现织女星存在小行星带证据 近日,天文学家发现织女星周围可能存在小行星带。这一数据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和欧洲空间局(ESA)的的赫歇尔空间天文台共同观测得到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雨燕”2004年11月,在美国佛罗里达的卡纳维拉尔角航天中心,一个最新的、现在宇宙观测卫星中最灵敏的天文卫星“雨燕”发射升空了。“雨燕”是一颗观测宇宙伽马射线和紫外线源的天文卫星,是由美国宇航局、意大利、英国的航天部门共同开发的,耗资2.5亿美元,科学家们之所以为它取这样一个名字,是希望它像雨燕这种伶俐的小鸟一样开展观测工作。在“雨燕”的腹中,隐藏着三个望远镜:广域爆发警示望远镜,X射线望远镜和紫外线光学望远镜。当它一旦探测到太空中出现爆炸,它的灵敏检测器会立即转向爆炸发生的宇宙位置,并将其主检测仪器瞄准该位…  相似文献   

17.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6,(5):I0002-I0002
这个在哈勃望远镜中成拱形的恒星簇,位于我们的银河系。这个巨大的星簇绵延25000光年,是我们的星系中已知的最密集的初期恒星聚集区。此图是根据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地面望远镜的红外线观测资料绘制的艺术想象图,图像中明亮的蓝色恒星是天文学家利用哈勃望远镜所观察到的最大的恒星之一,质量大约是我们的太阳的130倍。位于左下的明亮的红色天体是我们银河系的中心,距离拱门形的星簇100光年远。天空中的拱门  相似文献   

18.
高悬在太空的遥感卫星为什么能像“千里眼”一样透过云层,穿过森林和沙土,洞察地下的矿藏?为什么能穿透土层,显示隐伏在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为什么能预报地震和火山活动? 遥感卫星的这些神奇的本领都来自于遥感技术。“遥感”,顾名思义即是遥远感知的意思,从遥远的太空感知地球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就像古代神话里的神通广大的“千里眼”一样。 我们知道,现代最先进的望远镜,也能对千里之外的物体进行观测、侦察,这是不是遥感技术呢?当然不是,因为望远镜依赖的是可见光的传播,而先进的遥感技术,不仅应用可见光,还应用红外线、紫外线、…  相似文献   

19.
近日国际天文学家通过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一项最新观测结果,在宇宙中某一狭窄区域范围内,首次同时发现了多达21处却一直深度隐藏着的宇宙“类星体”黑洞群。这一重大发现第一次从正面证实了多年来天文学领域有关宇宙中有数目众多的隐身黑洞广泛存在的推测。充分的证据使人们相信,在浩瀚的宇宙中,一定有数量众多、质量超大的黑洞巨无霸,正借助着星际尘埃的隐蔽,在暗地里不断发展壮大着。(摘自新浪科技)宇宙中遍布黑洞  相似文献   

20.
视点     
《科技新时代》2009,(7):10-15
太空杂工 这个正在太空望远镜模型上忙活的机器人名为“狐猴IIa”,它被科学家看做是太空中的瑞士军刀。按照构想,它将在太空中自主检查并维修“猎户座”载员探测工具这样的在轨航天器。它的每条手臂都有4个自由度,并且具有“快速连接”特性,让航天员能根据需要方便地为它更换工具。固定在环形滑轨上的两台三维相机赋予了它全景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