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讯题材在广播中所占比重很大。新闻性节目如‘新闻报纸摘要》、《各地电台联播》节目,常播出重要通讯稿。对象性专题节目,如《青年之友》、《对农村广播》,几乎天天都能听到通讯播音。通讯介绍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先进经验,较之消息容量大,而且生动、具体,受到听众的欢迎。报刊上的一些优秀通讯作品一经广播,迅速扩大了本身的影响。有的广播时间距今已有很长的时间,但在人们头脑中仍留有深刻的印象,这除了文稿本  相似文献   

2.
关于改革成就的宣传,应是报纸、广播、电视经常的、大量的任务.可是,我们在这方面的宣传不尽如人意,有的给观众、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有不少象碗“白开水”淡而无味.这就需要研究如何宣传好改革的成就题。据反映,“小中见大”的宣传报道方法,比较受欢迎,效果也比较好。采用“小中见大”的方法,无论是消息、通讯或新闻评论,所说的都是群众看得见、摸得住的具体事,讲的入情入理,群众喜闻乐听。最近,河南电台在“新闻联播”节目里,播发了一篇《大家谈》小言论:《看“阳台”,话改革》。文中没一  相似文献   

3.
5月2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青年之友》节目中,播送了一篇题为《愿春风激荡心灵》的配乐通讯。我们听完,深为沈阳市那位个体残废修鞋工成安师傅的事迹所感动。现在细想起来,觉得除成安师傅的事迹感人、通讯写得生动外,关键还在于耳目一新的播送形式,让人深受感染。配乐通讯,是在保证新闻必须真实的基础上,采用广播对话的形式交代人物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塑造健康人格 倡导积极人生”──写在“百草园”节目开播六周年前夕李成在《百草园》节目播出第300期时传来喜讯:送评的第248期节目获中国广播奖’94社教板块类一等奖。这不但对我们主持人是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是这个节目6年来首次参加中国广播奖评选,在...  相似文献   

5.
没想到,《“猪八戒”住高楼》这篇通讯见报的第二天,就有部分县市有关读者来电话说:头一次看到猪还能住在五、六层楼房里饲养的事,真新鲜,我们  相似文献   

6.
付天喜 《传媒》2017,(10):57-58
在2016年记者节当天,河南电台教育广播又有了新的节目创意:从晚间11点半开始,FM106.6播放着一种绵绵的音乐,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开始数羊。这一节目从“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数起,也许听不到“二十只羊”的时候,听众就会酣然入睡了。这就是教育广播新开发的公益催眠节目。传统广播的节目都是吸引听众收听,而催眠节目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7.
去年9月我和张礼同志一同采写了一篇题为《抠司令与富大力》的通讯。这篇稿子在报上发表和在广播里播出后,受到了市区领导和同行们的好评,在北京市第四届好新闻评比中被评为二等奖.下面谈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8.
田三万分家这一事实,王安治首先写出通讯《“田三万”分家记》,发表在河南农民报上,被评为1984年河南好新闻;李守之、吴功勋在此基础上,经过补充采访,写出广播故事《“田三万”分家》,由河南电台播出,被评为1984年全国好广播节目。现将两稿原文和作者体会同时登出,读者会从比较中有新的体会和收获。  相似文献   

9.
王康宏 《记者摇篮》2006,(10):10-11
《新闻招手停》是沈阳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沈阳新闻》节目的一档子栏目。这一栏目于2000年年初创办,主要定位在突发事件、社会新闻、民生新闻、新闻监督以及新闻调查类报道。6年来,这一栏目累计播发稿件4000多篇,其中30多篇稿件获得辽宁省好新闻一等奖、辽宁广播奖一等奖等奖项。2005年5月,栏目组获得沈阳市"五四奖状",同年被评为辽宁省广播新闻奖十佳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新闻活动中,我碰到"广播迷"老周,他是离休干部,整日收音机不离手,对江苏扬州广电总台广播节目主任播音员石翔主持的《绿杨城郭》更是情有独钟。石翔以出色的主持曾获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银奖及"全国百优节目主持人"称号,《绿杨城郭》连续多次获得江苏广电"十大名牌栏目"称号。老周将所有报道石翔的文章都做了剪辑,还曾对照过我采写她的多篇通讯,发现竟没有雷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杨陵农科城四十年巡礼》这篇报道在这次陕西省好新闻评选中被评为—等奖,我们很高兴。《杨》稿是为中央台1989年国庆重点报道采写的,它先后被《新闻与通讯》节目、《午间半小时》节目和对台部的《今日祖国》节目采用.一篇稿件短时期内在三个节目中播出,其采用率是较高的,也并不多见。有幸的是,这三个节目都在这篇报道中找到了适合它们采用的内容,它至少说明这篇报道基本上满足了编辑部对国庆重点报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在1986年度全省广播优秀节目评比中,我站的新闻性专稿《婆婆啊,婆婆》被评为一等奖,省评委会还特别对这篇稿件的播音质量,作出了比较好的评价。《婆婆啊,婆婆》这篇通讯,内容真实、生动、感人,作者和编辑对稿件做了精雕细琢的处理,我们播音员也  相似文献   

13.
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规律可循,人们就是在对事物规律的不断探寻中,推进、完善着事物本身。作为在广播百花园中刚刚破土而出的综合板块节目,更需要我们广播工作者,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探寻她、爱护她、完善她。本文试图以烟台人民广播电台的综合板块节目《烟台晨光》为背景,就板块节目的编排技巧作一些规律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2007年举行的2005~2006年度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评选中,河南人民广播电台选送的《河南新闻》荣获优秀栏目大奖。这是继《河南新闻联播》节目荣获全国广播电视新闻奖“十佳栏目奖”后,河南广播电台在新闻节目方面取得的又一项国家级荣誉。  相似文献   

15.
试论广播《综合文艺板块》节目丛林一次全国性的广播文艺评奖在羊城落下、帷幕,这为几十年的广播历史开了先河。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这一瞬间,而在于未来;不仅仅在于评奖本身,而在于它给我们留下的思考和启迪。下面,结合这次评奖,就综合文艺板块的界定、内容、编排、...  相似文献   

16.
“走出去办广播,办看得见的广播”,这是近几年来广播领域倡导的一种发展趋势。从2005年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开力、了《直播中国》节目,成为“走出去办广播”的一个范例。这档节目就像一扇开启的窗,为中央台走进地方、地方台走向全国送来了清新的风。青岛人民广播电台在《直播中国》节目开办三年来,六次与中央台中国之声合作,推出大型直播节目“走进青岛”,节目影响力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记协、新闻学会: 我报发表的通讯《师拜徒》,被河南省评为1985年好新闻。有人反映这篇通讯有失实问题。经我们调查结果是:《师拜徒》的基本情节都是属实的,但发现三处有毛病:(一)老瓜农王钦孟是长辈,对青年人王继法用科学新技术种瓜获高产表示学习、钦佩,但说“正式”拜师就有些不妥了;(二)王继法经常坚持收听中央广播电台举办的农业广播学校节目,但未正  相似文献   

18.
杭晨 《新闻世界》2023,(2):74-77
在电视节目娱乐化、明星化泛滥的现状下,河南卫视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植根文化沃土,深耕文化节目,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本文梳理了河南卫视文化节目的整体发展脉络,分析了河南卫视为何选择“文化立台”这一频道定位,重点以河南卫视文化节目的开山之作《梨园春》和近年成为爆款的《唐宫夜宴》这两档节目为例,从两档节目的共性因素来一窥河南卫视文化节目的成功之所在,创新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通讯《告别缺水的日子》(原载《河南日报》2003年8月25日一版)获得2003年度河南省好新闻奖一等奖,细细想来,这其实是一篇被“逼”出来的好新闻。原来,2003年夏季《河南日报》在一版开设了一个专栏,名为“潮涌中原———‘三个代表’在河南的生动实践”。报社记者部就此专门给各  相似文献   

20.
“节目主持人”的形式是广播宣传改革中开放的一朵鲜花,它一出现就受到听众的由衷的欢迎,大大地提高了宣传效果。1981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开始采用节目主持人形式,试办《空中之友》节目。二十天以后,中央台就破天荒地收到了台湾岛上的听众写给节目主持人徐曼小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