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 198 2年我国全面发展科技出版业算起 ,我国的科技图书出版已在市场上拼搏了 18个年头。从一开始“书荒”时代任何一本科技图书都可以发行十余万册 ,到 1999年绝大部分科技图书发行不超过 5 0 0 0册 ,从低潮到高潮 ,再到低谷……科技图书出版业几经考验 ,终于迎来了全行业“准成熟”阶段。“准成熟”的含义突出表现在选题的目的性不断增强 ,对大读者群的细分比较到位 ,营销意识空前强烈等。尤其是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日期逐渐逼近 ,我国科技图书出版业也加快了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近一段时间来 ,科技图书出版业呈现出主动出击、向国际图书…  相似文献   

2.
1985年中国大陆出版期刊4705种,发行量25.6亿册,当时中国人口12亿多,国人年均期刊占有量2册多.这不仅成为中国200年期刊史的高峰值,也引起了一些期刊研究者的郑重关注.如何认识、求解1985年期刊总量增长的成因以及关联问题几乎成为中国当代期刊史研究毋庸回避的难题.张伯海先生在《期刊六十年回眸》中设专节《二十年难以越过的"屋顶"》中说: 在经历了1978年至1985年之间的期刊品种与期刊发行总量的飙升之后,中国期刊开始出现在发行总量上的踏步现象.1985年我国期刊发行总量为25.60亿册,此后或降为17.14亿册(1989年)、16.15亿册(1990年),或升为28.46亿册(1999年)、29.51亿册(2002年),到2007年,我国期刊发行总量总算微微突破30亿册,达30.41亿册.相比近二十年来我国各行各业发展速度之迅猛,期刊发行总量的缓慢微增,甚至时有下降的状况是与之不相称的.在我国,发行量是期刊出版的主要经济增长点,是衡量期刊出版业实力的金指标.因此,我们一再地期盼期刊发行总量走出洼地,也能像其他行业那样,有翻倍增长的业绩,但这一期盼总是落空.长达二十年之久,期刊发行总量游弋在25亿册到30亿册之间,难以超越,这就形成了令人焦急的"屋顶"现象①.  相似文献   

3.
叶新 《传媒》2004,(2):50-51
据统计,我国近儿年全国杂志发行总量一直没有突破30亿册大关,而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每年的杂志发行总量就在48亿册左右,到了1999年,这一数字已超过62亿册.两者相比,我国杂志无论在发行总量还是人均指标上都很难与美国抗衡.而从单个杂志来看,美国<现代老年>2003年上半年的期发量达到2001.82万册,<读者文摘>为1054.02万册,而我国的<读者>月发量最高才800万册,依然有不小的差距.无论如何,美国杂志发行市场经过两三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相当成熟的市场.今天,我们了解美国杂志的市场现状、发行方式、销售渠道、期发量和价格等,对我们搞好我国的杂志发行市场还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4.
农村科技图书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科技图书市场分析广西新闻出版局发行处覃春如何扩大农村图书的发行,特别是农村科技图书的发行已成为专业科技出版社的头等难题。目前面向农村的科技图书80%以上的品种征订数不足千册,有些品种征订数甚至是零册。这一状况使出版社对农村科技图书的发行问题深感困...  相似文献   

5.
网络发行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网络发行虽然还不完善,但相对于传统发行仍极具优势.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其他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发行乃大势所趋.麦克卢汉的文化传播理论对我国的出版发行改革有着深刻的启示.从"网上书店"到"图书电子中盘",我国出版业正一步步走近网络发行之路.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经营性图书出版单位全部完成转企改制任务,极大地解放了文化生产力,新闻出版业取得丰硕成果.图书出版产业持续增长,规模快速提升,发行呈现多元化趋势.到2010年底"十一五"规划结束时,我国出版图书超过32万种,总印数71.7亿册(张),我国图书出版品种数和总印数已居世界第一位. 本文利用《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发布的图书出版统计数据,对"十一五"期间我国图书出版产业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以研究和反映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吴锋 《传媒》2005,(10):16-18
1985年<洛阳日报>首创"自办发行"至今,我国自办发行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其中有一路凯歌的喜悦,也有初试江水的痛苦,但自办发行始终沉着应对,逐步走向成熟.如今,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从南国岛屿到北部草原,从都市报到专业报,从党报到行业报,自办发行模式遍地开花.回顾历史,我们发现,自办发行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实现了三大突围:第一次是冲破了邮发的垄断局面,取得了发行自主权;第二次是冲破了观念和体制上的束缚,引入营销理念,进行公司制改造,初步形成了自办发行体系;第三次是引入"整合营销"和"物流"理念,实现了"发行经营"向"经营发行"的转变,自办发行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8.
十大新政     
《传媒》2013,(1):10-17
一、《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 2012年1月9日,新闻出版总署出台2012年"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全面梳理了"走出去"已有的扶持政策并颁布了新的政策.这是我国第一次围绕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出台专门文件. 《意见》提出"走出去"的具体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末,版权输出数量突破7000项,引进与输出比例降至2∶1,力争持平;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出口金额突破10亿美元,年均增长30%以上;实物出口数量突破1150万册(份、盒、张),出口金额突破4200万美元;印刷服务出口规模总量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力争到"十二五"末,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政策体系更加完备;新闻出版企业海外投资额显著增长;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打造一批实力雄厚、有国际竞争力的"走出去"龙头企业;培养一批外向型高层次的新闻出版专业人才;"走出去"国际布局基本完成;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9.
2001年,俄罗斯出版业度过低潮,开始慢慢回升。去年出版品种为7万多种,发行为5亿多册,相比于2000年的增长都是两位数。 随着出版业的情况一天天好起来,囊中羞涩的俄罗斯政府也想从出版业“分利”。尽管俄罗斯出版界持续反对,俄  相似文献   

10.
一、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出版研究的宏观背景 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出版总署,负责全国出版事业的领导工作.1950年起,国家开始对出版、印刷、发行实行专业分工,并开始调整公私出版业的关系.1956年初,国家对全国出版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全国的出版业呈现出从百废待兴到蒸蒸日上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由漫画家萨多维圣贝执笔的面向"超级初学者"的入门书《从电脑的"电"字开始--Windows98应对版》,一上市即受到中老年读者的追捧.2000年4月初版首印5万册,到了2000年10月24日,13次印刷,发行突破24万册.  相似文献   

12.
《少年文摘》在新加坡发行的短短6年时间内,期发行量由800册上升至1.1万多册,在新加坡华文期刊市场所占的市场份额约为80%。在马来西亚,其首年总销售量也超过了3万册。《少年文摘》海外发行成功的秘密,一是其成功的定位和高品质的内容;二是适宜的市场条件及全球中文热的兴起;三是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在国家鼓励出版业"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少年文摘》"走出去"的成功实践与探索对于业界极具启示。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按需印刷已发展为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业内的每个人:从作者到出版商,从批发商再到书店.按需印刷出现伊始,就预示着图书印制、发行及销售环节的革命.读者选中任何一本书,只需稍等片刻,即可拿到符合自己个性的印刷本.这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图书印刷和发行模式,以后再也不会出现所谓的"绝版书"了.可惜按需印刷并未得到充分发展.并成为多年来西方出版业发达国家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期刊是新闻出版大军中一支重要的方面军,也是党和国家的一块重要的舆论阵地。近20年来,四川省期刊出版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新闻出版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成就20年:走出盆地的又一座"金桥"1978年以来,四川省期刊出版业有了较大的发展。1978年,四川省有期刊84种,年总发行量8875万册。到1995年,四川省有各类期刊389种,年总发行量6500万册;平均期发量在10万册以上的期刊门种、其中,《四川党的建设》、《党员文摘》的平均期发量在80万册以上;期刊的规模数量位居全国第3位。1997年初,四);I省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重庆成立直辖市,…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 当前,中国出版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具体表现在: (一)图书出口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出口数量超进口. 据统计,1999-2003年,我国图书出口由224万册增加到465万册,增长107%;同期进口由152万册增加到285万册,增长88%.无论从增加数量还是增长速度上看,出口都明显高于进口.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问题的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科技出版事业呈现出兴旺发达的局面。但是到了1985年下半年,科技图书的出版发行形势急转直下。图书征订印数大幅度下降。仅以辽宁科技出版社为例,1984年图书的平均印数近5万册,到1985年下半年,由于科技图书订数萎缩,平均印数下降3万册左右,到1986年平均印数则不足2万册。我们对1986年的87种新书征订印数作过分析,万册以  相似文献   

17.
强化科技图书发行王平,王雪红,俞银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把科技图书发行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出版发行战线刻不容缓的事。近几年来,科技图书的出版发行逐年萎缩,状况堪忧。据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科技图书...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出版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编辑、印刷到发行乃至企业的战略制订等方面,都出现了网络化的趋势.近年来,网络出版、网络书店、按需出版、电子书和网络版权贸易等新兴出版现象接踵而至.不过,在这种数字化浪潮面前,机遇、挑战总是与矛盾共存,新兴出版技术并不意味着产业的发展与成熟.于是,很多行业人士在关注国内出版业发展的同时,也开始把目光聚焦到国外.  相似文献   

19.
印度本国的图书出版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世界出版业的排行榜中已经跃升到第6位。每年在用本国不同的24种地方语言出版7万册图书的同时,还印刷发行了大量的英文版书籍,数量仅次于美国和英国。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出版市场的格局,使得各科技图书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科技图书的编辑充分掌握科技图书的读者对象,从而进行科学的选题策划,再加上合理的编辑加工,使得所出版的科技图书更加受到读者的喜爱,以促进我国当代科技图书行业的更好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科技图书的选题策划、读者对象、编辑加工三方面对其发行及终端市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当代科技图书对编辑的综合素质要求进行探讨.希望对相关人士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