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些年,关于奥数的争论持续不断。从"奥数热"到"奥数退烧",有言论讲"奥数学得好,数学学不好",提出了封杀奥数。足见奥数的教育价值受到了质疑与否定。本文试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视角论证奥数的教育价值不可否定,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数学能力等。  相似文献   

2.
"奥数"产生于一种特殊的数学教育活动--数学奥林匹克."奥数"金牌显示了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优秀成绩和华夏子孙卓越的数学才智.但是,数学奥林匹克对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它在我国中小学数学教育中普遍化和规模化的存在,主要是受到多种内在因素,如数学竞赛的教育观念、教育传统和文化心理,以及思维方式等的钳制.因此,"为数学奥林匹克'松绑'"会相当不容易,而废除"奥数"也不符合数学教育的现代理念.  相似文献   

3.
"奥数"是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是全世界高中学生最高水平的数学赛事,由具有数学天赋或对数学非常有兴趣的中学生参赛,为发现数学人才做出了贡献.因为爱好、特长而学习奥数是学生的自由,奥数本身没有错,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奥数.有人说"奥数无助于甚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无疑是片面的,说奥数教育是"万恶的"无疑也太夸张了,但不可否认奥数教育的确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4.
取消加分真的就能还原"奥数"吗有关"奥数"教育的争议,其实早就开始了。笔者发现,不管是过去对"奥数"教育的赞成与反对,还是今日大家在此问题上的纠缠,并没有跳出以下基本观点框架:其一,"奥数"教育本身没有错。"奥数"教育的本意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质,在国外已开展了几十年。哈佛大学教授、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就曾说过:"我认为‘奥赛’是用来激发学生兴趣的,是引起大家关注数学的一个渠道,应该是一种很好的业余活动、课外活动。在美国,有许多高中生参加,我邻居的儿子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和中国的学生不一样,他们学习‘奥数’纯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有关奥数教育的争议大量的出现在各种报道之中,影响奥数教育发展的因素也越来越多的被提及.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的存在都不可避免的会与经济利益相联系.本文就影响奥数教育发展的经济因素运用相关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奥数被妖魔化源于奥数社会功能的扭曲。对于奥数,应科学认识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可以尝试将奥数引入日常教学之中,以训练并发展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7.
日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就"奥数"现象进行了专题报道,节目播出后新一轮的反奥数呼声渐趋高涨,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接收记者采访时也明确提出"禁止以奥数或各种竞赛成绩作为入学依据"。事实上,作为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近年来,奥数教育始终处于风口浪尖,但从未真正退出历史舞台。正如中央电视台所总结:奥数教育背后的根源还是利益的竞争,屡禁不止的择校现象为奥数教育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解决奥数问题,归根到底取决于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6年,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在《数学家之路》一文中专门谈到"奥数"教育.他说:"我在美国看到很多年轻学生‘,奥数’念得很好,竞赛也得高分,后来成为很好的数学家.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学习‘奥数’完全是凭着兴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目前的"奥数热"作了简单描述,同时从孩子、家长、高校、奥数成功者等的反映简单分析了出现"奥数热"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声音     
《中国教师》2011,(1):3-3
<正>"只有5%智力出色的儿童适合学"奥数",如今社会对奥数存在很大争议,根本原因是奥数教育走向歧途,被彻底功利化了。"辽宁省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辽宁大学数学系教授毕耜琨谈他对奥数的观点。时下,由于高考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