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称谓语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正确使用和翻译称谓语能够促进个民族之间的了解,具有很大的意义,《水浒传》里的称谓语及其复杂,及维语翻译方法极其丰富,其中比较特殊的是音意兼译法,本文简单描述水浒传维语翻译中的音意兼译法现象。  相似文献   

2.
文化渗透在语言中,语言又反映了文化。称谓语便是其中的一个例子。中国的称谓语丰富多样,而在西方,人们对称谓语的使用却不像中国这样频繁。因此,称谓语的翻译也就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由于人物身份、地位的不同,称谓语各不相同。不同文化背景的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处理这些称谓语,比较两种版本的英译,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文化差异对翻译称谓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从翻译角度,分析了汉英亲属称谓语、社交称谓语和公文式称谓语几方面的异同点及常见的误译情况,提出译者应合理运用异化、归化等翻译策略,力求在汉英翻译中准确地传达源语的称谓语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星梅 《考试周刊》2011,(43):36-39
称谓语的使用及转换受到诸多社会语用因素的影响,称谓语的社会语用功能应根据具体语境恰当分析,因此译者在翻译称谓语时应根据其特定的社会语用功能达到动态对等,对于语用不可译性也应尽可能保留语用含义,更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沈钟钟 《考试周刊》2007,(39):144-145
《红楼梦》中称谓语的使用既精彩又复杂,既反映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尊卑及其相互关系,又深深地打上了中华文化的烙印。诚然,这也给称谓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从语境因素、人物关系和文化差异三个文面探讨了称谓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描述性称谓语在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塑造起着关键作用,但由于缺乏固定的称谓对象,常常给翻译实践带来困难。运用关联翻译理论的称谓语的翻译研究方法,以贾平凹小说《浮躁》及其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描述性称谓语的翻译,旨在说明关联翻译理论对描述性称谓语的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称谓语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交场合和文学作品中的称谓语也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体现出很大的差异。探究英汉称谓语的差异及其背后存在的各种原因,能够使得在称谓语翻译过程中知己知彼,正确对付。本文通过对英汉称谓语的定义、分类、差异及原因等方面的介绍与研究,重点分析了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中存在的差异与原因,并针对所述差异,相应提出了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文中的称谓语往往体现着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学识修养以及亲疏程度,但英文中的称谓语却很难体现出这些。因此如何将汉语的称谓语准确无误地翻译成对应的英语称谓语显得非常重要。在《红楼梦》的两大译本中霍克斯和杨宪益都尽其所能对称谓语进行了翻译,通过对比他们对称谓语的翻译,可以得出在翻译称谓语时,首先应该注重原文称谓语的所指,其次应该注重原文称谓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传统的儒道佛思想视角分析《西游记》中称谓语的动态翻译,阐述因受到语境的变量和称谓语背后隐藏的文化的影响,书中称谓语的正确翻译乃是难点之一,应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和其隐含的意思来解析并选择最适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受中国和英语国家不同的家庭结构、宗法观念、姓名文化、文化模式和礼貌原则等的影响,汉语和英语中称谓语的使用不尽相同。在四大名著的多个英译本中,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翻译目的等,分别采用了归化策略和异化策略,通过替代、改写、直译和加注等具体翻译方法对称谓语中存在的文化差异进行了翻译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