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与缺陷     
古诗云: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而又有古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是一片萧瑟之景,无限的愁思贯穿一秋;秋,又是喜悦之时,万里霜天辽阔无际。自古以来,关于秋,便有两种不同的见解。诚然,秋景是美的,高远的蓝天,飞翔的大雁,搏击的雄鹰,嫣  相似文献   

2.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诗歌创作在当时独树—帜。这首诗是在被贬朗州后写的。秋天,草木枯萎,万物萧条,在多愁善感的文人笔下,便具有愁肠九曲的秋意,诗人一扫千古陈说,拓展出崭新的意境,在中国诗歌史上,可谓凤毛麟角。本诗题为《秋词》,所以在诗开头,诗人就用常理;“自古逢秋悲寂寥”,写出秋的意境,秋的特色,在文人墨客的眼中,秋是一种悲凉,是一种寂寞,秋是悲的象征;是孤独,寂寞、惆怅的载体。但接下来,诗人却大胆而充满豪情地道出对“秋”的理解,对秋的追求:“我言秋日胜春朝…  相似文献   

3.
<正>"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是李清照眼中的秋,是悲凉的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刘禹锡眼中的秋,是壮美的秋。我对秋的爱,和刘禹锡有几分相似,因为,家乡的秋总是那么美!家乡的秋,是丰收的秋,是恬静的秋,是壮美的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简单的诗句正是家乡秋季的真实写  相似文献   

4.
咏秋诗话     
宋子伟 《初中生》2002,(34):23-24
咏秋是历代诗人热衷的话题,有人说古代诗人多悲秋,但也不尽然。本文选取几首历代咏秋名作,供读者欣赏。“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秋词》。秋高气爽,江天寥阔,  相似文献   

5.
古今中外的文人作家,对秋或歌或悲,要么直抒胸臆、热情颂秋,如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毛泽东《采桑子·重阳》“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要么写得萧瑟暗淡、愁情悲秋,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瑾的绝命词“秋风秋雨愁煞人”……而郁达夫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将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这情是故乡情、爱国情;这落寞之秋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写照,是对国运衰微的喟叹。“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  相似文献   

6.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读着罗兰的《秋颂》,我忽然想起了刘禹锡的《秋词》。是的,罗兰笔下的秋天是一幅画,是一曲歌,是一首诗,胜过那姹紫嫣红的春天。一幅飒爽明澈的秋美图从古到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吟咏过秋,在他们的笔下,秋是忧愁悲伤的代名词。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  相似文献   

7.
秋日渔趣     
<正>盛夏的余热尚未消散,秋就裹挟着阵阵凉意趁势而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红硕的果实昭示秋天的到来,无尽的收获在坚守中如约而至。秋日的阳光洒向大地,天空碧澄,白云朵朵。“耶!我们终于出发啦!”在我的雀跃声中,我期待已久的秋钓之行启程——看着那沉甸甸的钓鱼装备,我想我们一定能满载而归!  相似文献   

8.
秋词     
自古逢秋志衷零我言秋日胜春朝。暗空一鹤湘卜云上,便引诗请到碧霄。 自古以来,每到秋日人们就悲叹它的寂寞荒凉,我御认为金色的秋天胜过明媚的春天。秋日,万里晴空,一只白鹤冲天而起,展翅飞翔,便把我浓浓的诗情带到了高远的蓝天。 这首《秋词》,以轻快激扬的诗句,描绘了一幅胜过春天的秋日图,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奋力向上的精神。秋词@刘禹锡  相似文献   

9.
秋之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在古人的眼里是寂寞的、萧条的,而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的心中,秋天是多姿多彩,是五颜六色的。12年前的秋天,我来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来到这个美丽世界的秋天。从那时起,我就深深爱上了这深沉而美丽的季节……红色、黄色的秋。岳麓山上  相似文献   

10.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从宋玉的《九辩》"悲夫哉,秋之为气也"开始,到汉代无  相似文献   

11.
孙长林 《文教资料》2005,(31):128-129
在众多的描绘秋的古典诗词中,有“秋风秋雨愁煞人”的,也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同样是秋,何来悲喜之别呢?其实,秋作为客观的存在之所以有悲喜之情,皆缘于诗人的悲喜之情。因此,秋只是成了诗人情感的外现。所以说,秋风秋雨总关情。下面,我们从“秋之悲”和“秋之喜”两大方面具体来感受秋与诗人情感的内在联系。秋之悲悲秋,说白了,只是借秋景以抒悲情,借景抒情罢了。梳理悲秋之作,其悲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羁旅之思、离别之苦、年老之悲、身世之叹和失意之感。羁旅之思:秋季,天地空旷,凉风透衣。长期在外的游子,一…  相似文献   

12.
告别了冰雪交融的冬季,也告别了艳阳高照的夏季,剩下的是最能让人陶醉的季节——春和秋。大凡读过朱自清先生《春》的人,无不发出声声赞叹。“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是春天的活泼,是春花扇动着美丽衣裙的舞蹈;“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是春天的浪漫,是春花为生活增添的无限色彩。春天让人精神抖擞,春花更是那样生机勃勃。“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此乃刘禹锡《秋词》之诗句。如果说春天是山花烂漫之时,那么秋天就是月光璀璨之季。“一轮  相似文献   

13.
一、激发对秋天的向往 师:“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诗人刘禹锡的诗句,在他的眼里秋日比阳光明媚、万物更新的春天更美好。他对秋天真是情有独钟啊!现在正是秋季,让我们一起欣赏一组秋景图。(出示秋景图片1:秋天的树林)怎么样?  相似文献   

14.
[案例背景]自古以来,“士多悲秋”。马致远面对“夕阳西下”,慨叹“断肠人在天涯”;杜甫登上衡山。凭高望远,道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孤愤;同样是秋天,刘禹锡面对“晴空一鹤”,却唱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冲霄豪情。一代伟人毛泽东笔下之秋,一扫历代文人官场失意之愤、得意之喜,喷射出的是如火如荼的激情和远大抱负,  相似文献   

15.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的《秋词》是古代诗歌中写秋景的绝唱。严阵的《绝唱》与《秋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6.
秋之颂     
不经意间,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秋天总是唱着单调而凄凉的歌。瑟瑟秋风中,花低了头,叶离了干,草失了色。一片枯黄中,一切又是那么凄清而冷寂,让人不由愁从中来。自古文人,有多少咏叹秋愁、悲泪两行的诗句,引发人秋之惆怅。“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换一种  相似文献   

17.
秋之野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小诗人怀着和唐代诗人刘禹锡同样的心境,细细体会、品味着秋季的美,并由此引发自己的诗情,作出了这首生动细腻、兴趣盎然的诗歌。  相似文献   

18.
落叶舞清秋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题记飘零的落叶终归尘土不忘情,化作春泥静待来年将树养。这就是我爱的,无私的秋。秋,没有春的温暖和煦;不若夏的热情如火;不及冬的桀骜不驯。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咏春赞夏叹冬。孤寂的秋依然循着四季交替的规律,忘不了的是它“承夏启冬”的职责。于是乎从零落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故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像是稍纵即逝的美好,让人丝毫不敢懈怠。它不张扬,但涵蕴着不张扬的美丽。它的美撩人芬芳,却没有盛气凌人的嚣张,只是守着生命的承诺,默默地…  相似文献   

19.
清风伴秋行     
古往今来多悲秋,但我与诗人刘禹锡的心中之爱不谋而合,“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在这凄凉的秋季,你不可以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秋风吹过,像父亲的大手,庄严而又不失关爱。画龙须点睛,清风点缀秋季。湖水没有鱼儿的嬉戏不灵动,生活没有喜怒古的穿插不多姿。倘使,天空没有风筝的舞动就少了些韵味。秋季的早晨,是放风筝的好时光。在田野里,秋风卷起许许多多色彩斑斓的风筝。它带着放筝人的愿望,凭借秋风,一飞冲天。在这个南国小城镇的秋季,中午时分,仍感到热气缠身。走出露台,秋风到来。不信,请看路人给调皮的秋风撩起的衣角…  相似文献   

20.
    
正10月18日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千年前刘禹锡发出的感叹。就像诗中所说的,秋往往象征了凄清寂寥,但我并不认为秋全然如此,我对刘禹锡的观点倒颇为赞同。秋没有春那么生机盎然,没有夏那么聒噪不安,亦没有冬的冰纯浪漫。但秋也有属于它自己的标签。不懂它的人说它凄清寂寥,那是他们没有看到满地金黄的作物,没有看到秋那颗孕育万物的炙热的心。回过头来,看看窗外的秋景,也并非人们眼中那么凄清,无边落木萧萧下,生命的轮回是我们无法决定的。因此不要看到树的凋零风的哀号就觉得凄凉生命有开始也必会有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