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弟子规》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主要是约束儿童的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现在一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有出息。但怎样才能使孩子成才呢?培养孩子,其实是有其规则的,而《弟子规》里的一些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做人的规则。  相似文献   

2.
《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传统国学典籍是中华民族珍贵遗产。《三字经》、《弟子规》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内涵丰富;《论语》则记述了学习的方法、态度,做人的修养、德行等。它们是学生不可不知的精神养料。在初中思品课中运用好它们,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对教育的解释是指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同时指导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习惯比任何教育都重要,好的习惯能影响到学生的一生。在小学中,我们引入《弟子规》的学习,其中包含着很多有教育意义的道理,让学生读起来很流畅。《弟子规》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具有很好的作用。一、用《弟子规》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弟子规》中有很多对于孩子孝敬父母的教育,也有父母教  相似文献   

4.
问:我有几个朋友都把孩子送去上了国学启蒙班,还建议我也给孩子报一个,说是挺火的。其实也就是背背《三字经》、(《弟子规》什么的,不是都强调要启发式教育,不能死记硬背吗?这传统老方法怎么又火起来了?  相似文献   

5.
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怀,提升学生的心灵境界,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胸襟、有抱负、明是非、辨美丑的大写的人,是自古及今、不分中外所有学科的教师都必须肩负的重大责任。卢梭在《爱弥儿》中说过:“只有一门学科是必须要教给孩子的:这门学科就是做人的天职,……因为问题不在于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  相似文献   

6.
法国18世纪教育家卢梭指出:对一个教师来说,重要“的问题不在于要他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是的,人们常说“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是把思想品德教育视为教师的主要职责。我国历来都比较重“视德”。《论语》强调“为政以德”《;三字经》里“有教之道,德为先”的说法《;礼记》里要求“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而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一个人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如何,以及如何做人和做事,已经成为决定人的事业成败的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弟子规》讲的是前贤的教诲,是生活的规范,它能使人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这种道理我们每个人都应明白,所以每个人都应学习《弟子规》.  相似文献   

8.
只有一门学科是必须要教给孩子的,这门学科就是做人的天职……我宁愿把有这种知识的老师称为导师而不称为教师,因为问题不在于要他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有用之才。”同时,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流传了五千多年,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优秀的道德遗产,被称为中华传统美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而最适合德行教育的教材首推《弟子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教育尤其是蒙学,都非常强调"做人"的教育,在知识教育里都渗透着做人的道理,贯彻着为人处世的准则。《弟子规》是清朝李毓秀据《论语》分五部分编成,列举了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处世和求学时应有的礼仪规范,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1.
《弟子规》中对小学生的人格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爱亲敬长的孝悌意识,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的人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及正确人生价值观等,本文分析了《弟子规》与小学生人格培养之间的联系,让小学生规矩做人规范做事。  相似文献   

12.
正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完整的人"和合格的公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教我们孝敬长辈、关爱兄弟。学习《弟子规》是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抓手,它能让我们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社会上学生补课现象愈演愈烈,部分家长不堪重负却又"乐"此不疲。原因之一是部分家长的教育观还停留在应试教育时的分数成才论上,认为成才就是考高分上大学,存在功利心态和盲从、恐惧、焦虑心理。笔者建议家长和孩子合理制订新学期计划,让孩子在张弛有度的学习生活中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家长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教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从做人的一言一行抓起,逐步养成说话有礼貌、做事有分寸、行  相似文献   

14.
我发现,我们教师有一个通病,就是总喜欢改变别人,总希望别人按照我们希望的样子去成长去发展.可是,却常常忽视一个真理——我们自己也没有成长为师长当初希望的样子.《中庸》开篇就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说,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简单地说,就是告诫教育者培养孩子要以人为本,一定要遵循和尊重孩子的本性.孩子最大的本性是什么?就是天真、活泼、好动,对什么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何保持孩子的天性,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相似文献   

15.
<正>伦理道德教育是学校与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弟子规》是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良好模本,让《弟子规》走进教师、家长、学生的心灵深处,将会极大提升伦理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教育家叶圣陶说:"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培养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都有重要作用,借助《弟子规》博大精妙的千古良训,在每个孩子心灵深处播下良好行为习惯的种子,必将收获丰硕的果实。开发实施《弟子规》德育校本课程,发  相似文献   

16.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曾提出:如果按照《弟子规》《三字经》的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到社会上90%是吃亏的。"你把孩子按照《弟子规》那样培养成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到社会上混混看,马上被人摆平,这是大问题啊。"  相似文献   

17.
弟子规     
《小学生》2009,(1):40-47
《弟子规》是一本学习待人处事的必读书。从2008年第9期我们开始连载《弟子规》漫画版,得到大家的喜爱,2009年《小学生》探索心理版将继续连载《弟子规》漫画版,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更多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18.
当今高等教育的宗旨是学生获得知识同时,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规范行为、待人处事,懂得伦理道德,孝亲尊师,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的人才。《弟子规》是品德教育的佳作,大学英语又是基础工具学科。将《弟子规》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助于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还提升他们的品德修养。该文试从教师、教学、课外等方面探讨将《弟子规》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论坛》2013,(12):62-64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共360句、1080字。除总叙外,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7个章节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一是指学生;"规"就是规范。《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防邪存诚、涵养德行的优秀读物,也是儒家文化的根基之作。  相似文献   

20.
侯海哨 《教师》2014,(12):16-17
中华传统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博大精深,能感化人、启发人、教育人,教育人们学会做人、懂得生活的道理。浙江省平阳县昆阳镇第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采用《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著作,开展“巧读文化经典积累国粹文化”活动,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校的德育品位,增润教育的文化底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