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责任是道德的核心,是道德的高层境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应该是我们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认为,实施“责任教育”应建立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上,实施“责任教育”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素养,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在责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首先研究确定了“责任教育”的总体目标。我认为,责任教育的总体目标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三个方面,其中:对自己负责,包括:学会自理、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对他人负责,包括:学会关心与爱护、学会理解与尊重、学…  相似文献   

2.
学会负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会负责,是学习和做到在作出满足自己需要和愿望的个人决定时,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以至对影响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等有全盘考虑并承担起应有责任。学会,是指主动积极地去获得,对教师而言,意味着培养和教育;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学习和掌握。负责,是指经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后,对自己作出的选择履行义务,负责的范围包括自己、家庭、朋友、他人、团体、国家、全球社会和生态利益等等。学会负责可以说是学校基础教育中人道、伦理/道德、文化价值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后能否很快被社会接纳,其知识技能能否有效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衡量标尺。过去人们对学校不  相似文献   

3.
“责任教育”理念要求通过各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从而使责任意识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责任童话创编校本课程的实施研究,能让责任与童话创编联姻,以童话故事为责任领航,该课程的实施,将推动责任教育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4.
论教师权威的现代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要关注整个人生世界和意义世界,唤起和激发主体对新的生活方式和更高精神境界的渴望与追求。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社会是以教师作为媒介来传递社会主流价值观,培养为人处世能力(道德)的重要系统。在传统社会,教师以师道尊严对学生施加道德影响,培养其道德习惯。在现代社会,传统的教师权威遭遇挑战。但是,教师作为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社会道德的诠释者”,其社会职责、职业伦理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道德成长担负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5.
华建宝 《教书育人》2000,(14):18-19
学会负责是要求人们在做出满足需要和愿望的决定时,懂得并做到对自己、他人、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学会,才能学会做人,成就事业。以培养人为已任的学校理应承担教育人学会负责、学会做人的责任。然而,现行教育在这方面的实际效果不很理想,突出地表现为学生缺乏必要析社会责任感。英国哲学家洛克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改变当前教育在这些方面的不足,提倡“学会负责”,开展做人教育,乃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学会负责是教育目的的重要纬度之一。基于教育的自由本质,人自由自觉的类特性,道德责任对于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应把道德责任教育置于高校德育的基础和核心地位。为了更好地开展道德责任教育,应该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责任需要,理性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基于道德的实践性特质,让学生在民主参与中生成负责态度,学会负责。  相似文献   

7.
责任感是个人素质的核心成分,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素质的优劣。美国的西点军校曾将“责任”二字作为校训。1993年,联合国在中国召开了主题为“21世纪挑战及教育改革”的会议,来自24个国家的与会专家提出了一个共同看法: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的,也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可以说“学会负责”已成为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一责任感是个人素质的核心成分,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素质的优劣。美国的西点军校曾将“责任”二字作为校训。1993年,联合国在中国召开了主题为“21世纪挑战及教育改革”的会议,来自24个国家的与会专家提出了一个共同看法: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少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的,也是无法适应社会的。可以说“学会负责”已成为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只有具备高度责任感的人才会主动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使用教材:首都师范大学版《思想品德》(七年级第二册)第11课《担当自己的责任》。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意识,并努力在生活中使自己成为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人。能力目标方面,通过情境与活动体验、典型事例分析等方式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实践探究的能力和分析综合等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知识目标方面,认识到对自己负责包括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对他人负责,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  相似文献   

10.
论教育伦理规范的两个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教育伦理研究重新受到人们较广泛的关注。在教育伦理研究中,教育伦理规范问题无疑是其核心问题之一,它为我们对教育进行道德反省和道德追寻提供了基本标尺和方向。正因为如此,国内外学者对之倾注了较多热情。美国学者斯蒂瑞克和索特里斯于1985年推出了专著《教学伦理等》。在这本著作中。作者结合案例讨论了教学的“公正”、“自由”、“平等”等问题。布朗在其著作《正义,道德与教育》中主要讨论了教育公正问题。我国学者王本陆博士在其《教育崇善论》中提出教育基本伦理规范为人道、公正并对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勿庸置疑,这些研究中所揭示的伦理规范是我们对教育进行价值批判和规约的重要向度。但笔者以为,这些仅仅是教育伦理规范的一个向度,教育伦理规范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向度,这就是教育自身的道德。这种伦理道德是教育活动得以存在和顺利进行的内在保证。这两个向度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伦理规范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