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1年中国主题“网红”传播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当前的“网红”内容生态中,生活体验、观念探讨、视频节目和数码智造等四类中国主题的内容格局日趋清晰,持续强化国际传播信息的有效供给;在现阶段的传播态势中,中国主题“网红”开启高速发展进程,以内容收视水平的不平衡局面为特征,揭示了未来内容细分赛道的发展机遇,也释放了视频质量标准提升、接轨国际“网红”市场等前瞻信号。如今“网红”国际传播浪潮方兴未艾,仍需客观审视“网红”传播模式的优越性与局限性,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中国文化传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及强化新媒体传播效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产业     
《职业圈》2010,(16):12-13
中国造船业面临“接单荒” 中国造船企业正面临新一轮“接单荒”,国际船东观望情绪浓重。中国造船业或在两年内经历第二次“大洗牌”,其影响将超过金融危机发生时。这是近日在南京“中国国际船舶工业博览会”上多位业界人士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对外大传播》2008,(1):64-64
第六届“迎奥运杯”香港国际武术节举行;“中国文化年”活动在英国各地举办;上海世博会暨世界博览会历史回顾展览巡展在全国各地展出;“匈牙利文化季”活动在中国继续举行;“德中同行”系列活动继续在中国举办;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上海世博会,被许多媒体称为“绿色世博”、“环保世博”,在城市最佳实践园区的诸多案例馆中,滕头、杭州和厦门三地通过各具特色的方式,向国际社会介绍了中国特色的环保理念,为世界各国医治国际“城市病”贡献出“中成药”。  相似文献   

5.
《计算方法》是培养学生算法意识的基本课程,不能靠单纯讲授来培养学生的科学计算能力,必须在计算机环境下通过来完成科学计算。文章探讨了在《计算方法》课中应用数学软件MATLAB进行“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教学的案例。  相似文献   

6.
“中国方案”为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与国际社会开展平等和建设性对话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话语资源。本文认为,“中国方案”话语的国际传播实践与研究兼具现实与学术价值,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国际传播知识体系提供了思路;基于“中国方案”三类话语的国际传播策略,即政策话语降维体现普遍价值观,学术话语推动国际传播研究的中国面向,以及日常话语以情服人,可为中国未来国际传播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下,争夺国际话语权已成为各个国家捍卫自身利益、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必然诉求,与此同时,国际交流和对话中各个国家的话语和话语权均受制于彼此间的权力格局。虽然当下“中国话语”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但毋庸置疑的是,如今国际话语格局仍是西强我弱,因此要切实推进“中国话语”在全球的传播,首先要努力让全世界“听得见”,增强文化互动、减少国外误解,进而争取让全世界“听得进”,最终使得中国在成为行动巨人的基础上也成为话语巨人。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英语”就是不可忽视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职业圈》2006,(Z1)
“怪难吃”扬名中国美食节在2005年12月11日结束的第六届中国美食节暨第四届国际美食博览会上,来自重庆的“怪难吃”在众多知名餐饮企业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名菜”、“全国餐饮业优秀品牌”两项殊荣,并且受到香港、澳门、台湾及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地美食家的高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关系的演变和国际新闻的流动中,西方国家在国际传媒中对中国的指责是否公平合理是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指摘增添了中国外交中“软实力”的建设代价,使中国在非洲的形象大打折扣。 要改变现有国际社会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并塑造美誉的国家形象,就需要考虑如何在传播全球化的流程中表达中华民族的历史,阐释中国“和谐文化”的意义。 成功的和谐文化传播不仅要随着中国对非政策的演变不断调整自己的传播内容,还要通过富有创造性的文化交流活动,引领中国对非外交活动的进展,从而更彻底地赢得广大非洲国家的受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在“香港回归祖国”、“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克林顿总统访华”等CCTV重大新闻报道中,人们都看到了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新闻》主播徐俐的面孔。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国际传播虽然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与鲜活经验中取得一些成果,但更多是以中国的在地性经验去注解和印证西方国际传播理论,而我们自身的国际传播大量借鉴外来概念与体系,建立在西方国际传播基础之上,由于外来理论的普遍性无法应对中国场景的特殊性,导致其对新时代涌现出丰富多彩的国际传播实践的学术解释力和引领力不足。因此,我国国际传播的历史使命在于构建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基石的自主知识体系,从而使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从潜在的“自在”存在到超越自身的“自为”存在,以更大的底气科学地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12.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在“两会”专题栏目中,特别打出了有关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字幕,令观者耳目一新。2006年8月,中国外文局主办的“跨文化传播与软实力建设”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2007年伊始,由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联合主办的“国家软实力建构与中国公共关系发展高层论坛”也在北京举行。可见各方对此话题的关注。在今年的论坛上,50多位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公关界、外交界、新闻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国家软实力建构与中国公共关系发展”这一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讨。综合与会专家学者的学术演讲和发言,写成了本文。  相似文献   

13.
陈正 《对外大传播》2013,(11):47-48
习近平主席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梦”之后,不仅引发全国范围内学界、业界的积极学习、研究和畅想,同时也引起国际社会对“中国梦的国际传播”、“中国梦与中国发展”,“中国梦与世界关系”等议题的高度关注。无论是在传统媒体还是在国际社交媒体,中国梦所承载的新内容和新方向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德国,YouTube已经成为仅次于Facebook的第二大受欢迎社交网络平台,有38.7%的德国受众通过该平台获取信息,其中每天至少有41.60%的互联网用户登入到该平台’。本文试对中国梦在YouTube上的传播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德国受众对“中国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陈省身是20世纪的大几何学家,在微分几何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他在美国数学界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权威人物,他所发现的一些数学定理被美国学术界冠以“陈氏”定理。作为美籍华人学者,陈省身对自己曾生活了几十年的中国充满深情。他十分关心中国数学的发展,为促使中国早日跻身于世界数学领导地位而殚精竭虑。早在1946年就与姜立夫教授苦心经营中央研究院数学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过去41年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历史全面回顾,总结中国国际传播人才的整体模式,总结特征,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方向。整体说来,传统的中国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是典型的集中权威(authority)模式,是以国家需求导向,以国际传播能力培养为核心内容,复合其他学科尤其是语言能力的“国际传播+”模式。在培养效果上,该模式满足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对国际传播人才的临时性和表层需求,但在中国全面融入世界体系的今天也导致了中国国际传播结构性失语,难以适应新时代对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国际关系、国际格局的变化以及当下媒介技术引发的全域性、生态性、颠覆性变革,未来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亟需走向分散枢纽模式(hub),通过在不同专业、学科复合国际传播能力培养,实现从“国际传播+”走向“+国际传播”,从不同专业、学科赋能国际传播走向国际传播赋能不同学科、专业,实现因校、因专业制宜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专业、学科体系建设,解决中国国际传播在专业领域的结构性失语。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作出了更大贡献,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关注。围绕热点话题,强化对外传播,主动回应受众关切,及时澄清谬误,在加强“自塑”中减少“他塑”,在主动减少“落差”中有力消除“反差”,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日报社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对外传播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做好热点话题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7.
精品展柜     
《对外大传播》2011,(2):64-64
《中国的全球战略:走向一个多极世界》 作者珍妮·克莱格(Jenny Clegg),英国中兰开夏大学亚太问题研究所高级讲师、中国问题专家。本书集中关注中国在不断变化的国际秩序中发挥的作用。该书的第一部分“单极——多极”态势,从“全球态势下的中美关系”,“历史视角看多极化”,“巧妙走向多极化”,“全球化、帝国主义和多极化”,以及“推动多极化:亚洲的区域组织”这五个方面,着重描绘了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干涉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应对手法:  相似文献   

18.
面对全球发展进程,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注重开展品牌文化传播活动,讲好中国企业品牌故事,深刻影响着海外市场对中国企业和中国精神的情感认知和心理认同。面对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中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民心相通,有力促进了中国精神和中国企业的全球发展。中国企业在全球发展过程中,通过高质量的国际传播行为让世界读懂中国企业,理解认同中国。以“范式理论”作为研究视角,本文尝试探讨中国企业在全球传播中形成的品牌传播范式、公共外交范式、跨文化融合范式、国际传播范式等四种范式,初步形成了针对中国企业全球传播范式研究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熊猫借助“熊猫外交”与“熊猫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与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从跨文化传播视角来看,中国以大熊猫为媒介建构出以“萌文化”为基础、中国文化为核心以及“和文化”为灵魂的“熊猫文化”内涵;针对目前熊猫文化在跨文化传播中存在着消费色彩浓厚和泛文化现象严重的问题,需要国家牵头,多方合力,重视熊猫文化研究和熊猫IP打造,加强国内外传播力度,以助力提升中国文化自信与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追求命运与共、维护国际秩序、共享发展成果的大国作为,在此基础上,和平发展作为新时代中国国际传播的核心叙事,为中国式现代化增添了“共同现代化”的核心阐释。在国际传播中,可以充分挖掘中国和平发展历史、参与全球安全治理的实践和中西方和平发展价值观的对话,从共利共赢、共商共建、共享共话三个维度理解走和平发展道路如何促成共同现代化发展格局。在国际传播的身份建构中,中国以特色和平发展话语体系做和平发展的建设者,将构建国际和谐社会为最终目标;以高质量发展做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倡导各国同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以深耕平台化的跨国公共领域做全球现代化治理的参与者,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