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飞花拾零     
1911年,新文学倡导者刘半农,一有次为了编一本“骂人专集”,便在《北京晨报》上刊登了一则“启事”,公开征求各地骂人方言。语言学家赵元任看到这则启事后,一时兴起跑到刘半农邪里,用湖南、四川、安徽等地方言把刘痛骂一顿。稍后,周作人也来用绍兴土话对刘半农大骂,尔后扬长而去。后来,刘半农去教室上课,又被粤、宁等籍学生用土话数落一番。一连几天,刘半农处处挨骂,被弄得哭笑不得。1922年,党派肖楚女去四川开辟工作。他应邀担任《新报》主笔,几乎每天都以“楚女”之名发文章。由于他文笔俊逸,逻辑性强,很快名声大振。有的青年猜测他定是位“楚楚动人的女  相似文献   

2.
贾亦凡 《新闻记者》2001,(11):16-21
当20世纪即将过去、21世纪就要来临之际 ,美国方言学会于2000年1月举行了一次“世纪之字”评选活动。获得提名的“世纪之字”有 :“自由”、“正义”、“科学”、“政府”、“自然”、“OK”、“书”、“她”……而进入决赛的只有“科学”和“她”。最后“她”以35对27的选票战胜了“科学” ,从而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一个字”。人们或许不知 ,“她”在12世纪之前的英文字典里还没有自己的地位 ,而“她”进入汉语字典则更晚。古代汉语中没有“她”字而只有“他”字 ,中文的“她”字是由现代诗人刘半农首创的。刘半农19…  相似文献   

3.
杨爱林 《编辑之友》2011,(10):117-119
"五四"时期的中国文坛,巨人大家辈出,刘半农为其中引人注目的一位。作为《新青年》的编辑人员,他的名字与陈独秀、胡适、鲁迅、周作人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新文化运动勃兴时期,他撰文"骂"倒"王敬轩",宣传初期白话诗歌创作,标点出版《何典》,搜集并精印《初期白话史稿》,首创中文新式标点和"她""它"二  相似文献   

4.
在读书界和学术界,止庵有两个为人所知的身份:一是继钟叔河之后周作人作品最主要的整理出版者,他先后整理出版《周作人自编文集》、《苦雨斋译丛》、《周氏兄弟合译文集》等七八百万字的著译;二是一个受周作人影响的散文家,他私淑周氏,研习其作品20余年,深得知堂文章的神韵。正由于以上原因,年初在鲁迅博物馆举行的“苦雨斋文丛”首发式上听止庵说,他的《周作人传》即将面世,我是充满期待的。  相似文献   

5.
周指周作人,张为张爱玲。去年9月18日的《光明日报》上刊登了何满子先生的《反“好汉奸论”说周作人》一文,因为周作人与张爱玲是同时代的文化人,而且都是在改革开放后突然“红”起来、“热”起来的“名流”,这里便将他二位放到一起略加评说。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早期摄影艺术史上,刘半农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在摄影艺术创作上,还是在摄影艺术理论研究方面,他都是贡献卓著的开拓者与先躯者。学习这段历史,必须从研究刘半农开始。   刘半农生于 1891年,江苏江阴人, 1912年任《中国新报》、《中华书局》编辑。 1917年任北京大学预科教授。后赴英、法留学。 1925年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语言学家。   刘半农还是当年新文化革命运动的一员勇将。鲁迅先生称赞他向封建文化冲击“活泼,勇敢,很打了几个大仗”。   从十七八岁起,他…  相似文献   

7.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寿彭,后改名刘复,初字伴侬、后改字半农,号曲庵.江苏南沙人.作为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刘半农一生涉足领域众多且都成就斐然.他是著名新诗人、小说家、杂文家、中国现代实验语言学的开创者之一、著名摄影家和摄影理论家,在中国民歌的收集和创作方面也有很大成就.同时,刘半农还是著名的翻译家,他是首批翻译外国散文诗的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把高尔基作品介绍到中国,最早将狄更斯、托尔斯泰、安徒生的作品译成中文的译者.其译著主要有《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  相似文献   

8.
方箫 《新闻传播》2007,(10):56-57
假设一个孩子长到十岁却一直没接触过异性而且没有接受过一点有关异性的教育,这时有人发现了他(她),问:“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他(她)肯定搞不懂该怎么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他(她)对自身,存在缺乏比较性的认识。到头来这孩子要么缄默不语,要么就乱答一气,难免不闹出笑话来。这种情况下,熟知性别区分的旁观者最有发言权(因为性别的区分问题毕竟是个几乎人所共知的事情),他们一句明确的答复也使这个孩子对自己的性别有了最早期的心理认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习现代文学史的人都不难于知道当年北大两教授的一次作文造假。那是1918年3月《新青年》杂志上署名“王敬轩”的《文学革命之反响》。但,世上本无王敬轩,他是北大教授钱玄同化身的假名。在这个名头下,文章对新文化运动肆行攻击。然后由北大另一教授刘半农撰文批驳。  相似文献   

10.
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坛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他回信说:静农兄弟:九月十七号来信收到了,请你转告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诺贝尔奖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或者我所便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可笑,  相似文献   

11.
(四) 孙武春秋时兵家。字长卿,齐国人。曾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间,被任为将,率吴军攻破楚国。他主张改革图强,认为当时晋国六卿所进行的土地制度改革,其中亩大而税轻者可以成功(见山东临沂县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竹简《孙子兵法·吴问》)。认为“兵者国之大事”(《计篇》)。提出“知彼知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8,(3)
“他”字错用何时休文/雷智勇长期以来,不少作者甚或是一些青年编辑同志,对第三人称“他(他们)”的字义,掌握和理解得不全面,因而在使用过程中屡屡出错。信手拈来三例,以资佐证:①笔者又问道:“如果她(他)只生得一张好脸蛋,而无才能呢?”这位饭店老板略怔了...  相似文献   

13.
阅读快递     
《赛金花本事》刘半农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本书是关于一代名妓赛金花的资料汇编,其中汇集了众多赛金花的同时代人对她进行采访和追忆的第一手资料,以及当时报纸上的相关报道,尤其以刘半农、商鸿逵采访晚年赛金花后所写的传记最具史料价值。通过这些文献资料,作者努力在红粉褪去之后,还原赛金花的本真面貌。  相似文献   

14.
当年清华大学学生钱锺书为沈启无编选的《近代散文抄》写书评,有云:“先讲近代,后讲散文,抄则草草了之。”现在该书重新印行,打算就其“草草了之”处略讲一二。校订者在《重印〈近代散文抄〉序》中说:“我想这个重印本,可为研究一九三○年代的晚明小品热提供资料,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读本。”乃是站在当今立场立论。前一层自不待言;后一层却可讨论:周作人最初为《近代散文抄》作序,即是类似说法,七十多年过去,难道无所变化不成?周作人说:“可惜明(按《近代散文抄》重印本此字作‘名’,兹据《苦雨斋序跋文》校正)人文集在此刻极不易得,而且说…  相似文献   

15.
陈撷芬担任鼓吹女权、提倡女学的《女报》主编时,只有十六岁。陈撷芬生于一八八三年,湖南衡山人,生长于江苏阳湖(今常州市)所以取笔名为“楚南女子”。父亲陈范赞同康梁主张,一九○○年出资承办《苏报》。陈撷芬耳濡目染,很有志向,她创办《女报》,就是走向社会、立志改革的一次尝试。陈撷芬常以主笔和记者的身份,撰写“论说”、“演论”和新闻报道。她文字优美,观点鲜明,风格泼辣,极受女界欢迎。读者称陈撷芬为“报界奇女子”。她擅长写政论,文章锋芒所指,已不仅是封建夫权,而是“朝廷大官小吏”,不仅要求妇女独立、男  相似文献   

16.
时尚人物     
田原才17岁,就已经有了作家和歌手的双重身份:她既是跳房子乐队的主唱,又是小说《斑马森林》的作者,而她的这本小说处女作还将被译成多种语言全球发行。 《斑马森林》推出后,有人预测,一位“女韩寒”诞生了。 做这个预测的人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在借力打力。“女韩寒”早就有了一大堆,何来“诞生”一说?16岁的金今出了一本《再造地狱之门》,谓之“女韩寒”;德清一女生17岁出版了一部27万字的小说《零  相似文献   

17.
周作人是五四以后最有影响的知识分子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周作人乃是右翼文学家的“精神领袖”,他的凭借,据舒芜先生分析,至少有这样几条—— 首先,远在清末,在日本,他就作为鲁迅亲爱的弟弟和仅有的战友,兄弟两个青年人共同发起新文学运动,筹办《新生》杂志,  相似文献   

18.
在编辑通讯员的来稿时,不止一次地看到这样一类句子:“我随手撸了撸额上的汗珠”;“他直起了腰,撸掉了脸上的汗水”。句中的“撸”字,读什么音?有何含义?照“秀才识字读半边”的办法,似乎可以读“鲁”。但要说出这个字的确切意思,就有些麻烦了。其实,这个“撸”字不仅普通字典里查不到,就是收字较多的《辞海》、《康熙字典》里也找不到。显然,这个“撸”字是通讯员生造出来的方言词。  相似文献   

19.
《周作人日记》(影印本,大象出版社1996年版)辛丑年后附有一份杂记,内有诗文手稿及抄件多份,其中的《惜花四律步藏春园主人原韵》,作者署“汉真将军后裔”,眉批云“都六先生(周作人)原本,夏剑生(鲁迅)删改”,又说“圈点悉遵  相似文献   

20.
11卷、7000页的《周作人译文全集》将作为"译人"的周作人重新还原。这一次是周作人译文的原貌与全貌。编者打磨掉当时时代的局限与遮蔽,让周作人的思想与观点得以真切呈现直到现在,周作人仍是一个毁誉参半的历史人物。但无论怎样,他在翻译领域的成就恐怕要被许多研究者重新评判。11大卷、总计7000余页的《周作人译文全集》将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