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金豹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Z3):107-108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根据这一基本思路,现行的初中数学课本增加了相关的实际问题,以便于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然而,如何根据学生所处的实际环境,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学习素材,不是一本教材或一套教参所能完全解决的,它需要每一个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地创新。根据在北师大版初中数学课本第一轮实验中的体会,本人认为要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去挖掘数学学习素材。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建模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已经成为不同层次数学教育重要和基本的内容."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  相似文献   

3.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新教材,对幂函数部分定理的证明作了删减,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2002年全国高考,数学卷的部分试题出现了有关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这预示着数学课改的一个大方向:减少部分数学基础知识及定理的严格论证,增加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水平。怎样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探寻一种既适合学生实际又能充分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呢?我们把研究性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  相似文献   

4.
1.内容生活化.数学课内容的构建是专家在理论研究、实践基础上,按知识生长体系,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精心选择优化组合的.而数学实践活动则是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思维的拓宽与延伸,让学生结合数学知识的学习发现数学问题.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学生学习了人民币,可以开展"小小商店"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兑换.科学设计实践活动内容不仅能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也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养成探索精神,充分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功感.  相似文献   

5.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数学探究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数学探究即指数学探究性课程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帮助下,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拓展、延伸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内容生活化。数学课内容的构建是专家在理论研究、实践基础上,按知识生长体系,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精心选择优化组合的。而数学实践活动则是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思维的拓宽与延伸,让学生结合数学知识的学习发现数学问题。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学生学习了人民币,可以开展“小小商店”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兑换。科学设计实践活动内容不仅能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也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养成探索精神,充分让学生享受到学习数学的成功感。  相似文献   

7.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课标非常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结合。这就告诉我们,要打破传统数学的封闭性,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那么,我们该怎样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呢?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下新颖的数学建模教学模式,是我们数学教师值得探索的课题。它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  相似文献   

9.
1.内容生活化。数学课内容的构建是专家在理论研究、实践基础上,按知识生长体系,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精心选择优化组合的。而数学实践活动则是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方法及思维的拓宽与延伸,让学生结合数学知识的学习发现数学问题。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学生学习了人民币,可以开展“小小商店”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兑换。科学设计实践活动内容不仅能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也能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养成探…  相似文献   

10.
在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中,多数例题都由生活场景引入新的学习内容,把丰富的生活素材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学重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支撑数学学习,或通过创设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活动平台,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学习。  相似文献   

11.
学生升入初中,不仅身体、心理有了新的变化,学业的内容和难度也有了一个新的提升。相对于小学知识,初中数学做了进一步的细分。初中数学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和高中学习挂钩的,如果学生不能牢固掌握这些内容,将会影响日后的数学学习。因此,数学教师要有一个全局意识,在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把握好初中学段的整体教学。  相似文献   

12.
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尤为重要。一、读活教材,实现数学建模的内容和思想双重设计。想要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老师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建模意识。这不仅仅意味着我们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的变化,更意味着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综合实  相似文献   

13.
杨秀丽 《考试周刊》2011,(48):80-81
数学实践活动是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一种新的课程学习内容,它反映了数学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提供了一种学生进行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它的着眼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中数学课程要求把数学建模的思想以不同形式渗透在各模块和专题之中.标准指出: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出高中数学课程应提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反映数学的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设立体现数学某些重要应用的专题课程.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本文中笔者将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案例、数学问题和大家一起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由此可见,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需要,也是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创设有效情境,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第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且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间接经验的学习有直  相似文献   

18.
柴艳丽 《考试周刊》2008,(20):57-58
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模拟生活,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使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通讯》2006,(6):I0001-I0002
初中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通过这阶段的学习需要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础的、普及的以及发展的),进而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课改以来,按照“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数学教与学的理念开始转变,新的课改数学教材,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课题学习几个方面,对原初中数学学习内容中的代数、几何内容进行了整合.在内容选取以及编排体系上与时俱进,有了较大突破,改变了传统教材在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由于课改初中数学教材(7~9年级用),在计算的繁难程度与几何证明等方面的要求有所调整,在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综合与分析能力,形成-一定的数学思考习惯,以及提高学生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有了进一步加强.这对于进入高中一年级学校继续学习的学生来说,虽然自主与合作地学习数学的能力有所提高,但在计算的难度、解题方法以及几何论证等方面出现了差距,在高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到后续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为了使学生进入高中后,能尽快适应高中数学教学要求,并有足够的数学基础知识来应对高中阶段的深入学习,特邀请高中数学教师、课改初中数学教学研究人员合作,编写了为解决高初中数学平稳过渡而需补充的学习内容.……[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曹鹏举 《教师》2013,(28):80-80
《数学课程标准》中增设了"实践与综合运用"这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调让学生"做数学"比让学生知道数学事实更重要,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做数学"的具体体现。它是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学习形态。1.动手操作,促进兴趣,在"做一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