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中,我发现无论是人教版还是北师大版教材,"想"字后面都有三种不同标点出现。即":想"字后面加冒号;"想"字后面加冒号、引号;"想"字后面加逗号。  相似文献   

2.
正生:老师,"这个案子的‘罪犯’呢"一句中的"罪犯",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师:你连标点符号都注意到了,真是细心人!大家可以先回忆一下引号的用法。(生交流、补充,完善对引号的一般用法的理解。)师:很好。再思考一下"罪犯"加引号的表达作用。生:我认为是表示突出强调。上文介绍完赫留金的伤情,作者用"这个案子的‘罪犯’呢"一句  相似文献   

3.
在山乡村野,我们在河溪之中可以看到人们为方便走到对岸而摆置的一些石头,那就是搭石。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在学习分数时所交的新朋友——单位"1"中的1是加引号的。你们想过没有,这个1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它与整数中的1有什么不同吗?  相似文献   

5.
问:引号用来表示文章中引用的部分。除了在文章中引用别人或别的文章中的语名须加用引号之外,引号还有哪些用法? 答:前面已经说过,引号是用来表示文章中引用的部分的一种标号。引号有时是使用在引用别人的(如果是人物对话,也包括引用自己的)语句的前后,有时是使用在引用别的文章的语句的前后。引用不同的人的语句或不同文章的语句,如果不是连续引用,都应该分别加用引号,以便把引用的语句跟本文的其它语句明确地区别开来。引号的这种用法是最基本的。  相似文献   

6.
在引用对话中正确使用引号和冒号一直是小学生的一个难点,也是令许多语文教师头疼的一个问题。学生在作文或给已知(需加引号、冒号)句子加标点时,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漏加引号或冒号。如:妈妈对我说你可要努力学习呀!二  相似文献   

7.
在标点王国里,引号的"人气"旺不过逗号和句号,但引号的"出镜率"并不低,"回头率"更高.引号有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读课文时,抓住带引号的句子,理解引号的用法能帮助我们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 一、引号,引出文本的亮丽 引号在文章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文字无法替代的.它是文章中一道不可忽略的风景.  相似文献   

8.
直接引语,就是直接引用某人所说的话,加引号表示;间接引语,就是转述他人的话语,不加引号。例如:  相似文献   

9.
爆小编的料     
不厚道的歆雅2008年9月**日天气:多云有阵雨一大早,小柏就一直在哼着一首"歌"。之所以要把"歌"字加上引号,是因为坐得离他最近的我,竖着耳  相似文献   

10.
编者同志: 你们好! 我在学习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时遇到了一个问题:教材第46页有这么一句话:“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这句话中的“左”为什么加引号,而“右”没有加引号呢?请来信告诉我。  相似文献   

11.
连续使用的引号、书名号之间应该怎样停顿,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从理论上说,并列的引语之间有停顿,应该用顿号,但是由于各引语已经加了引号或书名号,看起来很醒目,不会造成混淆,所以,可以不用顿号。现在新规定并列的引号或书名号之间一般不用加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12.
大家都知道,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语时要加引号,这是显而易见也是容易掌握的,但在具体运用时,却往往很难把握相关的标点符号的运用。一、“说”的位置不同导致标点产生相应的变化老师在教授引号的用法时,一开始举的例子往往是某人说,后面说的话上要加引号,说的后面加冒号,这是很简单的。但是在见多了以后,渐渐地就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比如:例1:“你们今天到哪儿去了?”妈妈说,“到现在作业还没有完成。”例2:“我们已经把作业都做好了。”小明和小刚说。在这两句话中,前一个说后加逗号,后一个说后加句号都与平时所认为的后加冒号的用法不同,是…  相似文献   

13.
灵性汉字     
佚名 《高中生》2011,(22):23
汉字充满灵性,是很有意味的一种文字。许多汉字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和警示。"人"字最简单易写,只有两笔,一撇一捺。有人说:一撇象征男人,体现阳刚之美;一捺象征女人,体现着阴柔之美。《说文解字》说:"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人之所以为"天下贵",是因为人有"灵气",是采天地日  相似文献   

14.
圆明园兽首铜像,又称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圆明园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铜像南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设计监修,清宫廷匠师制作。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现仅有少量得以收回,因此已经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教材中以人物所说的话作为题目课数量比以前有所增加,这不仅丰富了课的内容,而且体现出教材改革的一种趋向。笔拜读了《这些题目也应该加引号》(载《小学教学研究》2001年第l期)一以后,认为以人物语言作课题还是不宜统一加上引号,加不加引号应该从课的内容和人物特点出发,因而异才对。  相似文献   

16.
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六册《“你们想错了”》这篇课题目加了引号。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116页的教学建议中也提出布置“课的题目为什么加上引号”的预习题。联系课内容可以知道,题目加上引号,是因为这是中方志敏同志说过的原话。  相似文献   

17.
足球趣事     
《中学教育》2007,(10):64
足球在这一组画中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它象征着快乐,象征着生活。而我们的青少年却在与足球有关的"趣事"中遗憾着、辛酸着、苦恼着、无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刚接触苏教版小语教材,对教材中有关标点符号使用的情况想提两个问题: 1.人物想的内容加不加引号。第六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中“小骆驼默默地想:我……”“想”字后未加引号,而《水上飞机》中“小海鸥想:‘客轮……’”“想”字  相似文献   

19.
话本的很多篇目中,城市尤其是都城显现出强大的向心力,成为人们向往和迷恋的空间和人物身份、命运转变的象征符号;相反,村野山水则被描述成危机四伏之处,话本中的城市和山水被营造为一组对立的空间修辞幻象。随着城市空间涌入叙事,文学作品人物生活的田园诗意也在失落。  相似文献   

20.
这里提供的不是具体的写法,而是一种审题、选材、构思的思路[审题]文题属偏正短语,“开放后”、“城里一分别对中心词“人”从时间和范围上作了修饰和限制。“开放”加引号,特指“改革开放”;“城里人”加引号,既有引用口语中习惯说法的意思,也有指(其中有一些)不是真正的城市居民,而是涌入城市的临时人口的意思。随着改革开放,人口密集的城市,尤其是沿海开放城市的“城里人”,无论从成分上、生活上,还是观念上、精神上都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本文写作的中心正是要通过当前“城里人”的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