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傻问节     
“傻问节”是一个在美国被学校教师和学生偶尔庆祝的节日.这个节日通常在9月28日举行.如果此节日遇上周末,人们则会在9月的最后一个上学日来庆祝它. 20世纪80年代,教师们创造了这个节日,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问更多的问题.那个时候,一些学生不喜欢问老师问题,只因害怕他们的问题是愚蠢的,提出来会受到嘲笑.  相似文献   

2.
爱在心中     
有一天在教室里,一个学生忽然向老师提问:"老师,什么是爱?"老师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应该给出一个好的答案,帮助学生们理解。因为正好是课间休息时间,她就让学生们去学校里的一座花园,去寻找让他们感觉到了"爱"的事物,并且带回来。学生们跑了出去,几分钟后陆续回来了。老师说:"学生们,我想看看你们都带回了些什么。"第一个学生举起了一朵花儿,说:"我喜欢这朵花,它很漂亮。"  相似文献   

3.
从1985年的9月10日,到2004年的9月10日.教师节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这20年里我们的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这种变化体会最深的莫过于老师们了,同时这种变化也深深地印在他们经历的每一个教师节里,他们回忆着、感受着,同时也憧憬着……然而,在这个不同寻常的节日里,为了孩子的前途,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家长们面对的是苦涩还是无奈?本来是师生的纯洁关系,在被利益所牵引时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面对这些,老师们又作何感想呢?  相似文献   

4.
Teachers’Day     
9月10日的教师节是全中国教师的节日。该节日是从1985年开始庆祝的,以表达对教师辛勤劳动以及他们对社会所做贡献的敬意。庆祝教师节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尊敬老师和尊重知识的社会氛围。每年学期开始时便迎来教师节,这样可以激发教师们和学生们工作和学习的热情,使教学与学习都有一个好的开始。在教师节那一天,学生通常会送老师写满祝福的贺卡来表达他们对老师的尊重。在台湾,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定在9月28日,将这一天定为教师节是为了庆祝孔子的生辰,他为中国文化做出了很大贡献。别的国家也有教师节。美国的教师节是五月的第一个星期二。印度的…  相似文献   

5.
学困生是教师的财富。这个话题是几个学生来学校看我时提出的。他们问我,老师,我们班考上学的同学有回来看您的吗?我当时就愣住了。是的,没有。或许他们忙,我善意地想。学生们走后,办公室里的一位教师大发感慨。他说问大家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当你的学生毕业了,离开了你的学校,日后回学校看老师次数最多的是哪些学生?再请比较一下,是哪些学生待你最客气、最热情?我们心里都清楚,是当初被你严肃批评、处理过的学困生。  相似文献   

6.
如果问你9月份有什么节日?你一定会说教师节吧!可是,你知道吗?在中国,自1931年以来,教师节换了4个日子;在英国,只有一小部分教师会过"教师节";在朝鲜,每年9月5日的教师节没有一个孩子会向老师赠送鲜花和小礼物,老师还是会喜气洋洋;而在拉托维亚,老师们在教师节这天最快活的活动,是扮演"坏学生";而在印度,小学教师要过两个教师节,而中学教师,只过一个教师节,这是怎么一回事?一起去见识一下世界各地的教师节吧。  相似文献   

7.
“这个世界会好吗?”大概是当代的生活节奏太快了.人们想问的问题永远堆在嘴边,他们一刻不停地问,问股市、问房价、问官职的升迁,问工资、问待遇、问孩子的成绩,然而,他们不曾问过世界,不曾问过:这个世界会好吗?甚至,他们以为这样的问题愚蠢而可笑。  相似文献   

8.
《四川教育》2001,(5):42-42
成都市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问:以前,是学生害怕老师。现在,尽管学生仍然怕老师批评。怕老师家访。但是好像很多方面都让老师怕他们。老师们一怕要求严格。学生不来校上学。更怕他们离家出走;二怕严格要求后。学生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一辈)心痛他们。而向学校领导甚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告黑状”而被批评处罚……班主任老师究竟应该怎样做才对呢?  相似文献   

9.
《教育》2007,(27)
在这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和新的开始,每当开学的时候,让人更多地想到了校园,想到了讲台,想到了辛勤耕耘的老师们,耳旁回荡的是他们的谆谆教导,眼前浮现的是他们勤劳辛苦的身影,亲身感受到的是他们对学生的关爱。老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学校的宝贵财富,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鼓励和支持去面对新的学期,迎接新的挑战。那么,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们,他们又将有怎样的祝福对老师们说,又会有怎样的期望对老师表达呢?本刊特邀一些校长谈谈他们的心里话。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一年一度的高一新生开学了,校园里车来人往,彩旗招展,一派节日气象,学生们脸上都布满着笑容,笔者为他们能考上省示范高中学校深造而高兴,但又为之担忧:在人生成长道路的转折时期,作为老师、家长及学生本人能否相互配合,把握住初高中的衔接,这对学生能否在高中三年健康地成长、成人、成才是一个十分重要却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课题。二、初高中衔接的误区与对策1.监护误区主要表现在:家长与学校老师对学生的监护脱钩。〔分析与对策〕有些家长特别是农村学生的家长,认为小孩考入县城中学,就交给老师了,而老师认为自…  相似文献   

11.
写下这个题目,缘于日前读到了两则动人的教育故事。一位教生物的乡村女教师领到一台盼望已久的显微镜,她十分喜爱。学生们能够在显微镜下观察奇妙的微观世界,也都高兴极了。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天早晨,同学们发现放在教室柜子里的显微镜不见了,他们去问老师,老师也不知道。于是学生们自发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经过一天的调查,他们都把疑点集中在一个叫彼佳的学生身上,并决定星期天去他家进行侦察。  相似文献   

12.
三月到四月,在欧洲有一个特别的节日——春天节,这个节日的来历很多,在各国的具体时间也不一样,但主要是迎接春天的到来,表达人们喜悦之情。对这个节日最期盼、在节日中最活跃的就要数孩子们了。就让我们来看看,以下几个国家的孩子是怎样庆祝这个美丽节日吧!德国3月20日是德国春天开始的时候,因而这一天就被定为春天节。说是春天已经开始,其实气温还是很低的,树木也都是光光的枝条,没有一点绿芽点缀,人们也都穿着厚厚的冬装。在春天节这一天,德国的各中小学都会举行春天联欢会。在春天联欢会上,老师和学生同台演出,学生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  相似文献   

13.
5月20日,北大附中教科室与语文组联合召开了“语文教学座谈会”。到会专家及语文教师代表共40余人。会议由语文特级教师程翔主持。北大附中语文组组长陈振群老师首先代表语文组全面介绍了北大附中语文教学的情况,她说,北大附中的语文教学一直注重对学生心灵的关怀,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启发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哪怕幼稚天真的观点也得到老师的鼓励。她说,老师们还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机会,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生活。小论文的写作已经坚持了20年,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小论文,有的还在全国获奖。学校还经常邀…  相似文献   

14.
刚下课,好几个学生围过来问“:老师,开空调的时候,温度调到多少度最好?”在以往,我会信口开河地回答,自从和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以来,我觉得这个日常生活问题很值得让学生作一番探究.于是,我把“空调温度调控在多少度最好”作为一个专题,让学生们自主去作调查探究.任务布置下去了,我也赶紧翻书查资料、寻找答案,可是在家查找完自己所有的工具书,也没有寻找出一个确切的数字.我只好向老师们求助,可是当我逐一问完办公室里的老师,又把学校里的所有生物老师问遍,也同样得不到答案.倒是一位老师提醒我说,这个问题医生应该比较清楚.于是,我便利…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一年一度的高一新生开学了,校园里车来人往,彩旗招展,一派节日气象,学生们脸上都布满着笑容,笔者为他们能考上省示范高中学校深造而高兴,但又为之担忧:在人生成长道路的转折时期,作为老师、家长及学生本人能否相互配合,把握住初高中的衔接,这对学生能否在高中三年健康地成长、成人、成才是一个十分重要却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学艺会     
9月、10月是日本学校文化体育活动较多的季节,几乎每个周末都听说有某某小学在搞学艺会啦,某某中学举行文化节啦,某某幼稚园开运动会啦,这个时候一般家长都被邀请去观看。家长们简直会忙得安排不开时间似的。  相似文献   

17.
把爱寄出去     
一天,一个社会老师走进七年级的教室,问同学们:你们打算如何改变世界?学生们被这个问题震住了,他们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于是,老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作业:想一个能改变世界的办法,并且付诸行动.十一岁的崔弗想到了一个"将爱寄出去"的主意:自己去帮助三个人,作为回报,获得帮助的每个人又必须再帮助三个人.这样,"将爱寄出去"的行动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四个月后,世界真的在慢慢改变……  相似文献   

18.
质疑学校 我在曼哈顿教了三十年书,好学校、差学校都待过。在漫长的教师生涯里,我谙熟了厌烦的滋味。周围的事物索然无趣,如果你问那些学生:究竟是什么使他们感到厌烦?回答总是一个:学习很愚蠢。内容他们早就知道,他们想干点儿实在的事,而不是总坐在那儿。他们还说,老师并不太清楚自己教的东西,很明显,他们也不想去作更多的了解。孩子们是对的,老师跟学生一样,也感到厌烦。  相似文献   

19.
路子对你说 9月,学生都开学了,一伙一伙,笑闹着走向学校。老师迎来了自己的弟子们,也迎来了自己的节日:教师节。“老师”和“学生”,是9月的两个关键词。其实,这也是一个人一生中的两个关键词。人这一辈子,不是在做“学生”,就是在做“老师”。  相似文献   

20.
曾经有人问过我:学校怎样才能吸引学生呢?这问题问得有些着急,问得有些无奈,问得更有些心酸!是啊,我们的学校,我们老师为了学生可以说是苦口婆心,点灯熬油,劳神费力,可是,一个让我们不得不感到尴尬的问题却把我们的这些努力打得粉碎——学生从小学开始,越来越讨厌学校,对于老师的心血他们并不领情,学校不能吸引学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