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也在不断的发展,由于当前各种企业重组行为中的非货币资产的交换越来越多,而这种交换不涉及或较少涉及货币性资产,如果用以前的核算准则和方法可能会带来资产计量和损益确认方面的困难.因此,财政部于1999年6月28日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并要求我国境内所有企业于2000年1月1日按本准则的要求对有关非货币性交易进行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本文拟就该准则中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以期解决实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中的计价基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在处理非货币性交易会计事项时 ,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计价基础 ,按这一原则 ,虽然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在会计处理上具有可验证性 ,但却不能反映换入资产的真实价值 ,并且在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会导致其会计处理背离谨慎性原则 ,为解决这一问题 ,应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孰低的原则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我国公布的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准则,它对减值迹象的判断更加明确,对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明确了资产组的认定及其减值的处理,增加了商誉减值的测试与处理的规定,重新规定了对减值损失的转会处理。这些变动必将对企业的会计信息、利润、税收产生影响。为了保证准则的顺利实施,职能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进一步培育信息市场、价格市场,增强资产减值信息的公允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4.
在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资产减值准则有了新突破,与原会计制度相比更为全面、详细.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时间与计量方法,较原企业会计制度具有较好的操作性.由于规定了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大大遏制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损失调节利润的行为,增加了企业财务透明度.但鉴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如何规范地进行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计量属性上引入公允价值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针对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资产的传统计量属性是以历史成本作为入账价值,而今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引入公允价值,那么哪种计量方法更可靠,众说纷纭。笔者对此也提出一些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6.
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引入会计的准则体系。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优势,以及我国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有利条件,并就如何实施好公允价值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发布的会计准则中规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这是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向国际会计准则迈进的标志,也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这对充分发挥会计准则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是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中迈出的实质性步伐,它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新准则将公允价值作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纳入其中,这必将给会计计量体系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对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谷亚芹 《职大学报》2010,(1):100-101
本文从公允价值的含义、应用条件及其计量出发,简要地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准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大力倡导运用面向现在和未来的、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允价值属性进行会计计量。我国自2006年的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为了跟国际接轨也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这就导致相关准则中出现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存的现象。结合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和财务人员对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使用的困惑,特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例,谈谈双重计量属性在我国的应用问题,从而消除财务人员在这一问题上的疑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