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谚语和成语是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语言。谚语、成语涉及到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饮食穿戴、伦理道德、自然环境等。俄罗斯民族拥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俄语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其中含有大量的谚语、成语。从文化角度对俄语谚语成语的汉译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加深对这类语言要素的理解和认知,对语言教学和语言运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陈玉霞 《池州师专学报》2001,15(2):42-43,101
成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中最生动、最精炼的语言,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英汉民族语言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成语,由于语言之间,不同表达方式之间存在诸多文化差异,两种语言在成语上的文化内涵具有浓郁的民族性,本文旨在通过英汉成语的对比和分析,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成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中最生动、最精炼的语言,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英汉民族语言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成语,由于语言之间、不同表达方式之间存在诸多文化差异,两种语言在成语上的文化内涵具有浓郁的民族性.本文旨在通过英汉成语的对比和分析,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因而都拥有大量的成语.成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形象、简练、寓意深刻、机智幽默等特点.既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那么文化的差异也必然在语言中反映出来.成语又堪称是语言的精华,因而成语在体现语言的文化差异方面,比之其它语言成分,就更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我们民族文化几千年来不断积淀和发展的精华,是汉语言宝库中的珍品,它是前人认知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成语具有言简意丰、形象生动的特点,被誉为汉语言词汇库中  相似文献   

6.
成语是民族语言特色的一种反映,是一国语言所固有的。除了少数偶然巧合之外,绝大多数甲种民族语言的成语,不可能在乙种民族语言中找到铢两悉称的等值成语。成语翻译之所以成为问题,主要就在于这一点。英语和汉语都是世界上极为优美丰富的语言。我国文化悠久,领域广阔。汉语中有大量的成语,它是我国文学的精髓。英语是英吉利民族的民族语;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用英语。英语中也有大量的成语  相似文献   

7.
张静 《宜春学院学报》2008,30(Z1):74-75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是英汉两种语言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们通常结构稳定、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承载着相应的文化信息,其翻译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移植过程。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之间是否对应,是否能彼此互译,两种语言的成语之间对应情况如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族人民在长期使用语言过程中经过千锤百炼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成语。它具有浓厚的民族、历史和地方色彩。成语形式简练 ,形象生动。有的意思明显 ;有的含蓄 ,意在言外 ,可引起丰富的联想 ,有的可能包含几种意义 ,须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来明确它的意义。成语是语言的精华 ,也是翻译的难点。因此 ,研究和探讨成语的翻译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这里所谈的成语是广义的 ,凡社会上口传耳闻 ,常为人们所用的谚语、习语等皆称为成语。一、英汉成语的差异1 历史背景不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因此成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农业有关。例如 :瓜熟蒂落 …  相似文献   

9.
汉语是一门在中华民族中传承了五千年的语言,它是一门优美的语言,字正腔圆,传承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和古人的智慧,而成语是一门语言技术,是汉语中的瑰宝。成语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部分历史,让学生对民族文化产生兴趣和敬仰,还可以提高课堂气氛和效率。成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教师应该把成语教育和积累列入日常的教学计划中,引导和督促学生进行成语学习和积累,让学生了解民族的语言魅力,在学生的心中埋下热爱语文的种子。教师可以改进上课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成语学习,让学生对成语产生兴趣。  相似文献   

10.
汉语成语(以下简称成语)是经过千锤百炼而形成的汉民族语言中的瑰宝,它的特点是精练、形象,状物或说理富有表现力,运用得当,能收到恰切、生动、深刻而且言简意赅的效果,所以历来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用。  相似文献   

11.
彭莉 《考试周刊》2008,(48):37-38
成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语言文化,是汉语中最精炼的语言。国标本教材非常重视这一瑰宝,在每个练习中都安排了成语,这些成语都以明确统一的主题,深刻丰富的内涵,真切实在的情趣,并配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感染着每一个学生。然而,成语又以其短小精悍中融会深刻的意义而让学生对学习成语望  相似文献   

12.
汉语源远流长,是世界语言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在其悠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成语。这些成语不但蕴藏量极为丰富,而且其形式上的凝固性和表义上的整体性使它独具特色。它在使用中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它以四字格为主,富有很强的音乐性,形成独特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成语是汉语言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说话写作中合理地运用成语,可使语言表述更生动,形象描述更具体,情感表达更真切。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凭借成语,透视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感;凭借文本,走进成语世界,感受成语魅力,可使阅读教学更精彩。一、显化:感受成语的形象画面课文  相似文献   

14.
汉英动物形象的联想意义及其成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两种语言由于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语言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又由于一种语言的成语集中反映了该种语言的文化意义,所以对其进行分析比较是很有意义的。联想意义是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的体现,是语言符号唤起的联想以及它所暗示的、或者作为它一部分的概念和印象。语言的深层意义差别,往往在联想意义上体现出来。一种语言的动物形象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积淀。本文将分析比较汉英两种语言的含有动物形象的成语的联想意义,深入探讨其间的异同及翻译表达。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大凡历史比较悠久的语言,几乎无一不包含大量的成语.成语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与认识凝炼而成的思想结晶.它反映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是语言中的精华和最稳定、最富有活力的组成部分.汉英成语都源远流长,数量浩繁,应用广泛.有的学者把它们喻为:“食物中的维生素”;有的辞书把它们称作:“语言中的核心和精华”;有的专家甚至把它们视为“语言的生命和灵魂”.这些说法都从不同的角度阐明成语在语言中占着重要的地位,在书面语和口头表现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材料.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中英两国人民生活中的相似之处远大于其差异之处,两国人民经常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生活经验.因此汉语和英语相互之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这一事实也就很自然地导致了汉英成语相互联系,两者之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其一,语义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其二,结构的稳定性;其三,语法和逻辑上的不规则性.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汉英成语在诸方面都有着许多不同之处.下面本文就从修辞手法和文化内涵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凝聚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是全体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汉语中的成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意义。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由此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17.
成语是各民族人民长期以来语言使用的结晶,是语言演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髓,它蕴藏着极为细腻的文化传统及特有的生活习性.在英汉两种语言的成语中常采用比喻这种修辞格,并且其比喻情况相当复杂.文章就这两种语言中习用性比喻的设喻情形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英语成语翻译的基本方法有三种:直译法、意译法和直意译兼用法.每一种方法又可以再分出两种情况:成语译为成语和成语译为非成语.   一、形象生动的直译法   直译是翻译成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有利于保留原文成语的比喻形象、民族特色和语言风格.有些成语在译语中能找到成语与其对译.   ……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成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能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它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文章从语言世界图景这一语言文化学概念出发,通过俄语成语中所蕴含的语言世界图景分析了俄罗斯人民在宗教信仰、饮食习惯、历史事件、自然地理、风俗习惯、数字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了解这些对我们学习俄语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在英汉成语中有大量含有动物形象的成语.这些动物形象往往具有固定的喻义。英汉成语中动物喻义的对应关系大致可分为四类: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完全不对应和无法对应。同一种动物在英汉成语中喻义相同,是由于人们对这种动物产生的直观感受相同;喻义不同,则是由民族心理、传统习俗和成语典故引起的。英汉成语中动物喻义的对比,反映了两种语言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而反映出两种文化间的共性和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