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像的时间美学逻辑发展可以追溯到柏格森对时间本质的深刻思考。柏格森将时间定义为生命的绵延,而思维和影像正是在时间流中,我们经验和理解世界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德勒兹进一步发展了“时间—影像”的哲学理念,将“运动—影像”概念扩展为“回忆—影像”“梦幻—影像”与“晶体—影像”,从而确定了时间—影像的经典理论。同时,他将麦茨的电影符号学演化为影像符号学,为数字影像向交互—影像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奠基。因此,可以说德勒兹的时间—影像理论是影像时间美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对于理解影像的本质与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文化与艺术环境的改变,中国电影经历了一个从“影戏”观到“影像”观的深刻变化。结合张艺谋的作品,具体分析其在探索与创新过程中,通过影像造型所形成的具有表意、纪实、奇现风格的影像世界。  相似文献   

3.
通过摄影影像的演变,论述了模糊影像产生的必然性,模糊影像的价值性,并将模糊影像进行分类,具体阐述模糊影像的效果及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史剑辉 《池州师专学报》2010,(4):105-106,135
文章从考察影像传播起源出发,界定影像传播形态分析影像传播特性,进而对DV影像传播从:作为影像传播工具的DV,作为大众影像话语权的DV,作为大众影像文化的DV等三个方面,对其特性及表现形态进行了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5.
影像史学是史学发展的新动态。从影像史学的学术背景、学术主张和学术价值来看,将影像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中国教育史研究,对教育史研究思路的扩展和教育史学科地位的提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以影像为史料的教育史研究尝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显不足。以教育纪录片为例,视觉史料、听觉史料和档案史料,对近现代教育史研究都有着重要价值。因此,不仅要认识到历史影像在史料层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更要充分发挥影像史学的理论价值,积极推进教育史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Z/I公司DMC的结构、成像原理及其与中心投影的关系;分析了DMC影像用于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数码航空影像除了在覆盖范围、测图精度等方面与常规航空影像有差别外,在影像的色彩、亮度、饱和度等方面也与常规的航空摄影影像有着不同的特征。就这些存在的差异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以及所造成的影响,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图像文化时代中,影像逐渐占据了社会文化和艺术生产的核心圈层,成为最具统摄力的媒介形态和表现方式。影像本身和影像的相关问题都亟待获得理论研究的重点关注,同时,以往分门别类的摄影、电影和电视研究需要进一步整合为以影像为整体考察对象的贯穿性研究。本文呼吁在"大影像观"的整体视野中建立"影像诗学"的学科体系。通过对影像观念的描述和对影像实体性的思考勾勒出影像的本体概念。本文对"影像诗学"的理论源流进行大致梳理,预设"影像诗学"的研究领域,确证影像作为诗学研究对象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同时对"影像诗学"的研究路径进行初步规划,试图在方法论基础上建立一个整合传统理论、聚焦现实热点、贯穿不同视角的"影像诗学"体系。  相似文献   

8.
从90年代中期开始,当中国第五代导演光彩渐隐之际,一批更为年轻,被称为第六代的导演,以其个性化的叙述方式和片断化的感觉风格逐渐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创作群体。多年电影专业素质的培养,使得他们一拍片就造就了独特的影像风格——“影像魅力远胜于形象魅力”。在其充满“隐喻”的简约电影风格中,我们既看到了第六代导演的过人之处,也看到了他们不尽成熟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利用临床已有群体患者常规剂量影像学特征,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群体先验影像冗余信息的低剂量CT(LDCT)影像复原模式。该模式利用灰度共生矩阵提取群体影像中纹理特征以组建样本数据库,结合先验样本在线搜索及目标影像感兴趣区先验冗余信息挖掘,并通过目标区自适应规整处理,实现LDCT影像有效复原,充分利用了临床已有群体患者常规剂量影像(群体影像)中高质量影像学特征。对临床肺癌的仿真低剂量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在噪声抑制和纹理特征保存方面均优于传统算法。  相似文献   

10.
多媒体技术和影像制作技术的提高,使教师影像获得了更大,更丰富的表现空间,而网络技术提供的即时交互功能,更为师生交流对话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仅从技术层面上说,困扰我们已久的影像教学单向性和封闭性问题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较之于20多年前电视教材,网络环境中的教师影像无论是授课形式、课程结构、表现方法等都并无太大变化。如何设计出更符合远程教育和影像教学特点,符合学生的收视心理和教学规律,符合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扮演的影像课程,是教师和影像制作人员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收集4例经证实的球形病灶的X线、CT资料,分析球形肺炎的影像特点,并与肺内其它球形病灶鉴别.结果:4例肺内球形病灶的影像表现为:1)在影像上病灶为多发或单发,多位于双肺上叶.2)病灶近胸膜处有广泛的胸膜反应.3)病灶呈梭形或球形.4)病灶周围肺组织有炎性反应,结论;影像诊断对肺内球形病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人类为什么要创造出影像作品?人类创造的影像作品之表征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发展演变及其如何反作用于人类自身?这是影像传播研究必须要回答的两个基本问题。本文作者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独到的新观点。为了方便阐述和利于理解,作者将形态样式纷纭复杂的影像世界加以高度概括提炼,采用两种方法划分为不同的影像范畴,并对其意义加以深入阐述与解析。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对数字影像和传统银盐影像进行比较时通常认为以银盐感光材料为介质的传统银盐影像的影像质量优于数字影像。可随着数字高清的出现这种优势今后是否依然存在?本文将通过动态范围曲线和模量传递函数对数字和传统影像中决定影像质量的两大因素宽容度和清晰度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处理无人机影像数据时,Harris角点检测算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稳定性。使用Harris角点检测算法时,影像边界处由于影像畸变影响,生成的特征点存在角点聚簇和伪角点的概率非常大,在处理该类问题时,通常是删除影像边界生成的角点。针对影像边缘特征点删除量的合理性进行了实验:先对影像生成特征点面积进行限制,用Harris算法提取特征点。然后用非极大抑制算法选取特征点,去除伪角点和聚簇的角点,生成最佳缝合线进行影像匹配融合。最后对比影像生成特征点面积和最后影像匹配效果,论证影像边缘删除Harris角点的合理量。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直接删除边界Harris角点方法,该方法更可靠更精确。  相似文献   

15.
当历史题材的电影、纪录片、讲座等全方位进入我们的生活时,社会仿佛掀起了一场全民历史教育运动,一夜之间,人们纷纷讨论历史,探索真像。这一场变革不可避免地冲击了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丰富的历史影像资源对历史教学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影像时代如何有效地展开中学历史教学?本文拟在对当今学校历史课堂教学之弊端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探讨影像时代历史课堂教学的展开途径。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重构后的影像符号对各种信息的交流、传递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将语言转化为视觉形象,以象征的意向表现出来,并用科学的精确性把它们重新组合,这些数字化重构后的影像符号比文字更具有唤起情感的潜力和提供最大视觉奇效的能力。数字化影像符号在某种意义上转变了人们的视听习惯,改变了人们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7.
内心的影像     
《中学教育》2004,(4):6-6
民间故事中有不少关于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其中的一则是佛印问苏东坡:你看我是什么?苏东坡说:你是一泡屎。而苏东坡问佛印,佛印说:你是一尊佛。占完了嘴上的便宜,苏东坡得意地回家向苏小妹炫耀。哪知道苏小妹却说:哥哥,你完完全全地输给佛印了!眼睛里看到的别人,恰恰是自己内心影像的写照。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影像技术专业的影像诊断学相关教材的特点以及"影像诊断学课程"综合化的必要性及其趋势进行了分析论述.试图通过分析课程综合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医学影像特点,来积极探索开展"影像诊断学课程"综合化改革的一些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9.
影像作为一种先进的传播方式,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参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核心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助益培育高校组织文化的凝练和行政管理方式的革新。本文通过理清教育与影像的关系,探讨影像之于教育的重要作用,摸查红河学院目前影像资料管理的现状,提出红河学院打造可视化校园的解决方案,进而对红河学院影像资料库及行政影像资料库的创建及设计进行了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20.
给出了加速度影像原理的证明及灵活运用速度和加速度影像原理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即求某些点的速度、加速度;或者根据速度和加速度多边形求对应的机构上的点的,前者是熟悉的,而后者较为陌生。文章给出了后者的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