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产权制度的合理内核既不是马克思所说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也不是产权私有,而是产权“个人所有”。产权“个人所有”的内涵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将社会公共财产终极所有权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量化到个人的产权制度。阐述了把“个人所有”视为社会主义产权制度的合理内核的理由。揭示和分析了“个人所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具有丰富深邃的文化思想,本文仅涉及他的文学艺术情趣、经济理论基本概念、自然观与文化思想的联系。马克思的文学艺术情趣是他观察社会及其历史文化变迁的窗口、镜子。他在文学作品中读史,看到社会层面与文化风俗和历史变迁。被马克思称为“对象化”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劳动,它不是一个纯经济学概念,而是一个文化哲学概念。由于带有目的、意义和自由等人类的特性,因而有文化色彩。文化与劳动并生,一起发展,随劳动异化而异化,产生不合理性。马克思自然观带有强烈的社会历史文化色彩,这是区别于其他自然观的重要特征。在天然的自然和与人有直接联系的自然中,马克思更重枧后者。自然的历史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在历史和逻辑上相互交织着。人的自然与自然的人化是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所有权与产权是两个很不相同的概念,所有制的性质不能决定劳动关系的性质,企业的产权性质制约和影响着劳动关系的特征与状态。企业产权是一束行为的权利,不同形态的产权对劳动关系起着不同的作用。只有深刻理解所有权、产权与劳动关系之间的关系,才能深层次地把握劳动关系的实质,参与劳动关系的调整和职工权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文化表现为一种关系态不同事物或要素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状态;是对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关系的一种和解式的体认。中国“和”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和合:异质之和;和异:和而不同;和一:天人合一。世界和平:呼唤中国“和”文化——“异质之和”是“和平共处”的前提;“和而不同”是“多极共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基于所有权与所有制的关系考察所有权的根源,指出财产所有权的真正基础不是意志和权力,而是经济关系。马克思对所有权本质的认识肇始于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认为黑格尔实质上把所有权看作是人格的实现,而不是社会关系。马克思在对所有权认识的演进中,愈来愈清晰地揭示了所有权的本质是由一定所有制决定的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儒家礼文化主要是对五帝时代的社会礼文化的继承,儒家的礼乐文明使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步入了伦理社会。儒家礼文化的特点是“仁”、基础是“中庸之道”、主要内涵是“礼”和“乐”。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为他人考虑,是儒家礼文化的基本规范和标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儒家礼文化的最高追求。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那里,商业劳动指的是,在流通领域中由物质生产的社会形式所决定,为完成商品形态或价值形式的转化而进行的劳动.商业劳动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工人的收入是对产业工人所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分割.但并不能由此就认为,商业雇佣工人同资本家一样,与产业工人构成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经济关系.因为,商业劳动的职能在于实现商品的价值,即完成从商品到货币的转化.作为社会劳动分工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利于社会总劳动的节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因而是一种必要的和必需的劳动.  相似文献   

8.
勤与俭是支撑个体道德的两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勤是立身社会、服务他人、形成独立人格的基本要求我们这里说的“勤”是劳动、出力、努力和认真的意思。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劳动也创造了人自身。没有劳动,人也就不可能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劳动是人的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古人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如何对待劳动,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参加劳动,是衡量人的品行的重要尺度。同时,个人劳动技能的高低,劳动能力的强弱,劳动投入程度的大小,就成为评价个人社会价值大小的重要依据。勤是对个人劳动态度的描述。勤是个人安身立命、建功立…  相似文献   

9.
亚当.斯密是在商业活动成为国家事业的背景下,论述了现代商业社会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则。与古典政治哲学把社会当作有机整体来思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维方式不同,斯密以个人为起点来理解社会,个人成了目的。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斯密确立了两条原则:一,每个人都是自身利益的最佳判断者;二,正义是社会存在的基础。由此,亚当.斯密阐明了自由贸易、自由经营和政府职能的理论以及个人与国家、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同时也向人们表明,容纳了财富、奢侈品和个人竞争的商业社会,同样能够维持良好的秩序,建立成功的国家。商业社会的立国之道就是通过使普通的个人享有正义和法律之下的自由,以达到富国裕民的目的,对外维护国家独立,对内保障个人自由。这样的立国原则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在于它更接近自然自由,更符合人性,是人人可及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世界经济的核心词为“复苏”,各国都在集思广益如何加快经济复苏的脚步。中国经济的持续迅速、稳定发展离不开经济界与外语界对涉外经贸活动中商业文化与语言翻译的关注和研究。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涉外商业文化、语言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两个方面入手,进一步论证了涉外商业文化与语言翻译的密切关系。目的是让人们了解涉外商业文化与语言翻译的相互作用,及两者在经济复苏过程中体现出及其重要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1.
第一个问题,股份制对所有制内部产权关系是有影响的。股份制本身虽然没有姓“公”姓“私”的社会属性,可以成为不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但是一旦采用了它,便会对原有所有制内部的产权关系产生影响。(一)股份制的采用会使原来意义上的所有权有所变动。在自然人产权制度下,具有生命的个人(或群体)运用自有的财产直接从事生产和经营,财产的各种权能全部统一于所有者一身,这时所有者拥有的是完整的所有权。但在股份制和法人产权制度中,产权结构和关系发生了变化:1-财产的“终极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或叫“法律上的所有权”和…  相似文献   

12.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丁建中等人在《新价值论与产权改革》一书中对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理论提出了挑战。不过通读该书不难发现 ,丁建中等人其实是在一知半解甚至曲解马克思原意的基础上草率地向马克思及其价值理论“发难”的 ;而且他对于自己的所谓“新理论”也没有进行细致的论证。《新价值论与产权改革》实际上是一部逻辑混乱、漏洞百出的低劣之作  相似文献   

13.
一、股份制对所有制内部产权关系的影响股份制本身虽然没有姓“公”姓“私”的社会属性,可以成为不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但是一旦采用了它,便会对原所有制内部的产权关系产生影响。第一,股份制采用会使原来意义上的所有权不再完整,并被削弱和淡化。在自然人产权制度下,具有生命的个人(或群体)运用自有财产直接从事生产和经营,财产的各种权能全部统一于所有者一身。这时所有者拥有的是完整的所有权。但在股份制和法人产权制度中,产权结构和关系发生了变化:1财产的‘终极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或叫”法津上的所有权”和“经…  相似文献   

14.
学会负责与学校责任教育再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学会负责”的提出总的来说,“责任”是在20世纪后半叶才真正成为伦理学家关注的对象的。它是对科学和技术与社会公正关系问题讨论的反应。在重视功利、强调个性和民主的现代社会,为了保证社会的公平和秩序,人们在追求自我利益和个人发展时,必须学会考虑他人,为他人负责任。因此,现代人对“责任”的思考越来越多,不仅有法律责任、伦理责任问题,而且有道德责任、学校德育中的责任教育问题。胡卫在1994年第2期《教育研究》上发表了他主持的“中国基础教育中的人道、伦理/道德、文化价值教育”课题研究总报告,题目为:《学会负责》。[1]他的…  相似文献   

15.
宁波位于东海之滨,是我国最早对外开展通商贸易的历史古城。在研究“浙东文化”中,不能忽视宁波商业文化的研究和发掘,本文就宁波商业文化的历史特点作一些初步的探索。宁波商业文化的形成是有其深远历史渊源的。早在新石器时代,宁波就出现了足以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相媲美的“河姆渡文化”,  相似文献   

16.
我校从2003年5月开始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我们把生命教育的目标定位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珍爱生命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素质。生命教育旨在追求从生理、心理和伦理三个层面对学生进行和谐人格、人文精神和科学思想的教育,帮助学生适应与处理几个重要关系。一是个人与自我的关系: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珍爱生命、发挥潜能、实现自我;二是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心他人、同情弱者、尊重与珍爱他人的生命;三是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尊重生命的多样性、亲近自然、保护环境;四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注社会的变化,关注人类…  相似文献   

17.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经长期演变,到汉武帝时,特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推崇,取得了独尊的地位。在此后的二千多年中,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精神支柱,其影响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商业文化,也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浸染,二者的密切关系,至今仍有显现。本文仅就儒家思想与中国商业文化关系中的几个侧面作一探析,以期对发展社会主义商业文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我国(?)论界对这一思想的理解还有分歧,概括起来,主要有八种观点:即认为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是指:(1)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及其产品的局部的个人所有权;(2)“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所有权”;(3)个人对全部生产力总和的占有;(4)作为社会主义补充形式的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5)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6)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7)劳动力的私人所有制;(8)消费资料的个人所有制。我认为这八种观点都没有能完整、科学地反映和表述出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拜物教批判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私有制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个人受抽象统治。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人本思想以及对物化社会的批判为展开对拜物教的系统批判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称<手稿>)中提出了著名的异化劳动理论,以此展开对资本主义商业的批判和对共产主义的憧憬.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其批判资本主义商业文明的有力武器,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类疾苦的关切.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早期批判资本主义商业文明的理论基础,它既具有历史的进步性,也具有其历史和逻辑的局限性,这导致马克思成熟时期对异化理论的摒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