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世界排球运动迅速向“高、快、变”的方向发展。国际各强队不论是苏联、意大利、古巴男排或者是古巴、日本、苏联女排,他们的进攻战术普遍向着高度加速度,力量加技巧,强攻加快变,网前加纵深的方向发展。值得指出的是“高度”的发展令人瞩目,不仅仅运动员的身材正向篮球运动员的身高发展,而且运动员的弹跳力也大幅度地提高。国际各排球强队启用了大批身材高又跳得高的年轻选手,例如苏联男排的核心队员萨宾(身高2.00米),意大利男排擅长左手扣杀的科斯坦(身高2.07米),古巴男排的两颗新星路易斯(身高2.00米),沙拉斯(身高  相似文献   

2.
高校排球队员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80年代后期,排球运动不断地向“快速度、高强度、大力量、全面和变化”方向发展。随着新一代排球运动员身高的普遍提高、技战术水平全面化加强以及拦网规则的变化,使得网上争夺更加激烈,攻防矛盾愈加突出。在这种形势下,运动员如不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就无法适应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3.
排球比赛是一项对抗性和集体性较强的运动,每一个技术动作都具有时间短、技巧性强、空间争夺激烈的特点。同时由于排球规则的不断修改、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更加促使当代世界排坛运动向着“高”“快”“全面”的方向发展,这样越来越显示出排球比赛已成为双方身高、素质、技术、战术、意志的全面抗争,因此排球运动员的选材,必须根据排球运动的特点和当今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进行。  相似文献   

4.
文摘园地     
郎平对排球新规则提出异议国际排球联合会在1996年的世界女排大奖赛中试用了“自由防守队员”规则。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认为,这一制度对排球运动的发展,将会带来不利影响。郎平说,新规则的好处是可以增加防守机会,提高比赛的精彩程度,但如果成为正式规则后,它会导致球队的表既不够全面。她举例说:“如果执行新规则中国队大可找一个身高两米的球员在前排扣球。她根本不用跳,’而在后排则以身高一米五、六的几名球员防守就行了。每个队员应该攻防兼备,技术全面,这才是出色的运动员,球赛才会真正精彩。”郎平说:“国际排联也提出在…  相似文献   

5.
在一九二八年的第九届奥运会上,美国径赛选手“全军覆没”,而田赛选手却“大放异彩”。径赛运动员只拿了一块四百米比赛项目的金牌,其余如一百米、二百米、八百米、一千五百米、五千米、一百一十米高栏和四百米中栏的金牌都让人家拿走。而田赛选手却囊括了五项竞赛的金牌。 事后,美国体育界人士在检查这次成败原因时,一致认  相似文献   

6.
六十年代中期,由于排球规则允许拦网手可以过网以后,我国排球运动员按照当时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趋向并结合自己的特点,曾创造了一种“四号位快速平拉开”的进攻战术。这种打法打破了外国的拦网优势,有的外国强队对于这种飞快的、顺着网的上沿低掠而过的“平行传球”以及随之而来的快速劲疾的扣杀,往往为之瞠目结舌、不知所措。当时世界上评论:“苏联的排球是力量的排球。”“捷克的排球是技巧的排球”,而“中国的排球是速度最快的排球”。有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排球运动水平地不断提高,尤其“全面”进攻能力的发展,使排球的攻防矛盾更加激化,同时由于拦网规则的改变也进一步促进了攻防战术的变化,比赛双方都力争主动,力避被动,争夺日趋激烈。快攻战术是现代排球进攻战术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争取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国际、国内排球赛中,运动员以“小打大”,以“快打高”,比赛中,常常见到以迅雷不及掩耳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时中国“六运会”百米决赛前名6运动员与第二十四届奥运会、第三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百米决赛前6名选手的某些参数的对比分析,找到我国运动员与国外优秀选手的主要差距,并分析了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9.
排球运动是一项复杂的球类运动,近一、二十年来,随着规则的演变,技术、战术的丰富、提高,运动员身材和身体素质的日益增长,排球运动已大大的向前发展。进攻战术已由定位、定时、定点,发展到错位、错时、活点的进攻。“点”的变化又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所载这些精湛的世界优秀排球选手拦网技术动作的照片选自日木《排球月刊》1987年第一期,可供教练员、运动员们参考。近代排球拦网技、战术,改变了过去单纯防守的性质,已发展成为攻击性的拦网技、  相似文献   

11.
筑波大学体育科学系以杤堀教授为中心的“排球研究会”正在为以争取“世界第一”为目标的日本排球运动进行专门的研究,即对世界第一流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动作进行调查、分析,这些研究对培养日本将来的国家队选手是非常有用和必需的。这也是筑波大学体育系“将体育作为科学来进行研究的”构想的独特研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我一直想了解一下世界男子排球年轻选手的状况,为中国男排准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参考。正好,国际排联委派我做第八届世界少年男排锦标赛的技术代表,参加本届比赛的运动员年龄在19岁以下(不含19岁),这批运动员2008年正值二十三、四岁的当打之年,估计有三分之一以上应该是各国国家队的选手了,正是那时中国男排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3.
作者刊期页妈5 013 1720,二..几..压,.二-‘,68“琦15 ITj”邹”7,-2 2 2 2 2 3 3 no 3 3 30口J,4 44 运动技术探讨国内女子足球运动员的主成份分析女子足球、大可普及对4。。米栏运动员年训练周期的探讨试论排球运动的发展方向双手胸前投篮技术的探讨对排球新规则实施后的展望意念杠铃训练十法模式训练新议点滴对发展中“趋步”技术的探讨探讨影响乒乓球技术发挥的因素背越式跳高助跑路线的数理探讨团结拼搏,锻炼提高对青少年跳高运动员选材的一点看法如何培养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意识对击剑技术分类的看法意念身体训练十例关于排球基本功…  相似文献   

14.
随着排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飞速发展,排球技术也随之得以丰富,1994年年底,国际排联对排球竞赛规则做了重大修改,新的竞赛规则将原来的“膝关节和膝关节以上任何部位都允许触球”改为“球可以触及身体的任何部位”这样就使得排球这项原本只允许髋以上部位触球的手上运动,经由膝关节以上部位触球的放宽,直至全面开放——由手到脚,使脚击球技术在排球中的应用成为可能,并  相似文献   

15.
现代游泳技术正在向着高质量、快频率、更加合理化的方向深入发展。近年来游泳纪录不断更新。在短距离自由泳方面,继著名选手蒙哥马利(美)在二十一届奥运会以49秒99打破1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不久,南非籍运动员斯金纳于1976年8月14日在美国盐城以49秒44的优异成绩创造了该项世界新纪录。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严重影响了我国游泳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我国优秀运动员周同文于1965年9月在第二届全运会创造的54秒3的100米自由泳全国纪录,在当时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排球训练中“意识”问题的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青少年排球训练中的“意识”问题做一粗浅的探讨,以期为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意识”训练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一、排球“意识”的心理学本质 1996年版的体育院校排球通用教材《排球运动》对“意识”做了如下解释:“意识是指运动员在发挥技术的过程中,支配自己行动并带有一定战术目的的心理活动,也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运用技术和实现战术时所具有的经验、才能和智慧。”在这个概念中,排球运动的“意识”被定义为一种“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17.
脚的参与不会改变排球运动龚健1994年9月,国际排联在希腊雅典对排球竞赛规则作了重大修改,并已于1995年1月1日正式实施。在修改的八条规则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规则14、4、且的修改,即取消了原规则中“膝关节以上包括膝关节”等字样,而改为“球可以触及...  相似文献   

18.
一个家庭出16名篮球选手,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这在华夏大地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事情,可四川女排选手陈静就出自这样一个篮球世家。她偏偏是这个家庭中唯一的排球选手,并多次入选国家队。 对排球情的独钟 陈静的父母亲都是篮球运动员,父母的兄弟姐妹也都是篮球运动员,再加上这个家庭的“外来户”:舅母、姨夫、婶婶、姑夫等等,统统算起来总共有16人。陈静为什么没有加入这个庞大的篮球阵容?缘于她幼时身体太瘦弱,不适于从事这项冲撞激烈的运动。陈静说小时候自己是个“小麻杆”,大腿细得连现在的一半都不到,体育测验常不及格。陈…  相似文献   

19.
从40年代起,已有越来越多的“妈妈运动 员”蜚声田坛。在1948年伦敦的第14届奥运会上,荷兰选手布兰克尔斯-科恩独揽了100米、200米、80米跨栏跑和4×400米接力跑4枚金牌,并赢得了“飞人家庭主妇”的美称,当时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 在1960年罗马的第17届奥运会上,产后两年的美国选手威尔玛·鲁道夫一人夺得了100米、200米和4×100米接力3枚金牌。 近几年在田径场上表现突出的“妈妈运动员”还有1984年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200米、400米、4×100米接力的金牌得主布里斯科·胡…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随着排球运动在世界各地的不断普及和提高,各国都在寻找一条培养优秀排球运动员的科学途径。从人才学的角度来看,优秀排球运动员成长过程必然受其本身发展规律的支配。我国在优秀排球运动员培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出排球运动员在时间上的成长规律——“三年成型,五年成材,八年成器”,但对各时期具体情况如何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针对我国优秀女排运动员各时期特点进行分析,为教练员对女排运动员培养过程各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