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古代曾出现的将神话传说本身改造成历史的神话历史化运动 ,使中国古代的体系神话不同于古希腊的体系神话 ,并且由于神话历史化内容不仅是将神话传说的内容改造成历史甚至是现实内容 ,而且还包含着将现实的人物神化、将现实内容非现实化倾向 ,致使中国古代的叙事文 ,无论是历史叙事文、志怪类叙事文 ,还是文学叙事文都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神话的历史化是中国古代神话发生形变和质变,甚至散佚、消亡的核心原因。《史记》中的上古神话传说,词约而意丰,文短而时长,探索了神话传说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兼顾了实录原则和文学修饰的优长,既填补了上古历史的空白,又开启了《史记》五种体例的范式,是司马迁个人才识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作者对“神话历史化”的进一步尝试。以《史记》为例谈神话的历史化,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刻地了解《史记》作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传文学名著的重要地位,更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神话的历史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神话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产生以后,又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神话的历史与历史的神话是统一的。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上古“推源神话”的历史演变的叙述来论证中国神话的历史化特点。  相似文献   

4.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的照片,是孩子的诗,少女的梦,世界上每个古老的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独特、宏伟的神话,中国也不例外,但由于地理条件、历史的原因等,中国神话呈现零星片断的状况,而且由于过早地历史化、哲学化,使中国神话又散亡了许多,因而中国被认为是“没有神话的国家”。其实尽管中国神话不能和希腊神话媲美,但中国神话也很瑰丽、丰富多彩,自有她的独特之处。本文试图从不同角度浅析中国神话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古代希腊神话与古代中国神话是富有典型意义的两种神话。古希腊神话是古代神话作为审美艺术的最高典范,古代中国神话是神话历史走向的最特殊表现。它们分别以高度的艺术化和特殊的历史化在神话学中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原生态神话并不发达,经过历史化改造的神话是古代神话的主要形式,正是神话历史化,将与农耕文明相适应的唯道德理性的现世主义思维方式确立下来,道德的至善至美成为社会存在的唯一条件,也是人们歌颂的唯一对象.中国文学就是这一思维影响下的产物,因此它自觉地依附于道德政治之上,充当道德政治的图解.中国文学功利主义品格,就是在神话历史化的进程中确定下来的.  相似文献   

7.
神话与历史的杂糅,是神话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中国上古神话,由于中国式的“将神话本身化为历史传说”①的神话历史化的影响,分离为原始神话与古史传说两个部分。虽说原始神  相似文献   

8.
陈桐生《中国史官文化与<史记>》一书列举大量神话材料论证《史记》的著述表明司马迁对君权来源的看法,并以此说明《史记》有神学目的论倾向。其实这是对《史记》的误读,是囿于简单化和表面化的认识。该书举证的神话材料涉及了《史记》阐释的历史化神话、神话的历史化和历史的神话化等问题,司马迁对这些问题的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使他能超越君权神授的思想,把握历史本质的真实。  相似文献   

9.
神话的历史化是中国古代神话发生形变和质变,甚至散佚、消亡的核心原因。在神话历史化的过程中,神话人物被分成正义与非正义、善与恶、美与丑两大对立的阵营,一些在神话时代极其有名的大神因为无法纳入历史系统而被逐出中国文化的圣堂,还有一些大神奇异的长像或别的种种原因无法重新塑造而被无情地淘汰。  相似文献   

10.
神话是文学艺术的滥觞,其中体现的神话思维对后世文学创作具有原型意义。在时空混同神话思维和"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下,自然时间在中国文学中以社会时间或曰经验时间出现,形成了叙事时间的物态化、情感化和圆形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商伯(阏伯)本为中国上古神话帝俊的儿子,因发祥于商,所以称为商伯.商伯神话被历史化之后,商伯也变成了历史人物,但商伯盗火神话与传说却流传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地区.商伯神话的学术价值在于它不仅填补了中国火神话的空白,同时对中国古代神话具有反证作用,并且为中国上古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些佐证.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典籍里,后羿的形象比较丰富。有历史语境中的后羿,也有神话语境中的后羿,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神话中的后羿是在历史的基础上不断演化而来,从后羿形象之演变,可以看出中国历史神话化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原生态神话并不发达,经过历史化改造的神话是古代神话的主要形式,正是神话历史化,将与农耕文明相适应的唯道德理性的现世主义思维方式确立下来,道德的至着至美成为社会存在的唯一条件,也是人们歌颂的唯一对象。中国文学就是这一思维影响下的产物,因此它自觉地依附于道德政治之上,充当道德政治的图解,中国文学功利主义品格,就是在神话历史化的进程中确定下来的。  相似文献   

14.
《淮南子》一书,对神话的搜罗相当丰富,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都保存其中,是研究上古神话的珍贵资料。但因《淮南子》是部理论著作,它的目的是在为汉王朝提供一套以道家思想为核心的治国方略,这些神话在书中是作为论据使用的,这就使得《淮南子》一书中所保存下来的上古神话历史化倾向十分明显,就《淮南子》而言,神话的历史化主要体现在神话英雄与始祖神向人间圣王转变使神话成为历史;神话的伦理化和仙化话转换了神话故事的存在时空;通过凸显神话的尚德精神与政治色彩使神话发生质变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期的神话,是学者研究的主要对象。多数学者或是从文学的角度分析神话的演变与艺术价值;或是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人类思维的产生与演进,进而研究神话的产生与发展。因而多强调先秦时期的神话历史化,而忽视战国时期的历史神话化,给人一种先秦时期只是对神话的破坏的误解。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产生这一误区的原因作一分析,认为只有从中国历史实际出发,只有正确理解马克思经典作家的有关神话论述,只有灵活地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材料,才能全面地理解中国神话。  相似文献   

16.
盘古神话作为中国的创世神话,与其他民族的创世神话相比,其最大的特色是它的人文性。中国古代神话虽然经历过历史化的改造,但它原创性、民族性的合理因子,仍然流贯在后来文化的肌体之中;而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源头,其滥觞处便是中国创世神话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7.
先秦时期的神话,是学者研究的主要对象。我数学者或是从文学的角度分析神话的演变与艺术价值;或是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人类思维的产生与演进,进而研究神话的产生与发展。因而多强调先秦时期的神话历史化,而忽视战国时期的历史神话化,给人一种先秦时期只是对神话的破坏的误解。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产生这一误区的原因作一分析,认为只从中国历史实际出发,只有正确理解马克思经典作家的有关神话论述,只有灵活地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材料,才能全面地理解中国神话。  相似文献   

18.
就象作一个等圆的正方形是几何学中的一大难题一样,女娲神话也是中国神话学中的一大难题。中国汉民族古代神话资料不完整、分散或历史化的现象本来就十分严重,而女娲神话的资料就显得更为分散残缺,甚至彼此矛盾,受到种种“异化”作用,历史化、哲学化、文学化的程度十分严重。因此,三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内外著名学者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推测和研究,当中的一些学者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离这个问题的解决、取得一致性的意见却还很远。闻一多先生在他那篇影响巨大的文章中,曾  相似文献   

19.
将以伏羲、女娲为核心的中国洪水神话和希伯来洪水神话(《旧约·创世记》洪水神话)进行了比较、互释,认为这两个神话的初次创世产生于原始母系社会,再次创世产生于父权社会,洪水是两次创世的分水岭,其功能在摧毁母系社会、开启父权社会。神话中的洪水可分自然洪水和文化洪水,中国的洪水后兄妹婚神话和《旧约·创世记》洪水神话不反映洪水自然现象本身,属文化洪水,与所谓的历史上爆发过的一次淹没全世界的大洪水无关,想从中挖掘历史真相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20.
神话产生的同时,神话意识即萌生其中。这种稳固的神话意识代表了一种集体的精神,形成一种凝聚力向心力世代相传,在后代的心灵中回响激荡。中国的神话意识由于奴隶制的早熟及神话的历史化伦理化而被消解、剥离和侵蚀,经历了失落的窘境。但中国神话意识从失落之时就踏上了漫漫的回归之路。“五四”新文化运动促使绵延千年的中国神话意识重新高扬,一批神话研究者把神话意识纳入现代思维轨道,思索和追寻中华民族的本质特征。改革开放更催生着中国神话意识的勃兴和发展,许多中青年学者卓有成就的研究,使人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神话意识对中国文化形成、发展的积极影响和对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日益走向强大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