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洋音乐和亚洲各国音乐的不断涌入,在我国的近代音乐史中出现了一个在中国音乐史中从未出现过的名词“学堂乐歌”。伴随着“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从封建社会的传统的师徒传承的非正规形式进入到了正式的学校音乐教育。与此同时,我国的音乐创作也随着“学堂乐歌”的出现而有了质的飞跃。对我国近代音乐教育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西方音乐文化传入我国历史久远,早期大多是由西方传教士传人的。由于这些活动仅限于宫廷及早期传教活动这样的小范围中,所以早期西方音乐文化在我国的传播既不广泛,又没有对我国的社会音乐生活产生多少实际的影响。而西方音乐文化真正在我国产生深远、广泛的影响是从学堂乐歌开始的。学堂乐歌是晚清之时,吸收西方及日本流行的曲调,配上"进步"思想歌词,为新式学堂学生学习所作的歌曲。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史上随着学堂教育的萌芽和新文化运动的产生而兴起的一场音乐的革命,它是第一次真正地、有意识地学习西方音乐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李叔同](1880—1942)五四时期音乐教育家,学堂乐歌的选曲填词音乐家。浙江平湖人。1905年至1910年间留学日本,习西洋绘画,旁功音乐。1906年创办的《音乐小杂志》,是在东京编印,寄至国内发行的刊物。只出过一期,是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回国后,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绘画,音乐教员。工诗词、擅长书画篆刻,作有歌曲《春逝》、  相似文献   

4.
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音乐文化,其一般涵盖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学堂乐歌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一系列鲜明的特征,并成为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开启的标志。当时学堂乐歌的时代特征以救亡图存、提倡新精神、致力于国民素质之改善、鼓励学习新文化为主要内容,其创作的基本原则为"取彼国之善本,易我国之歌词。"表现出了中西合璧的音乐特色。另外,学堂乐歌集体而歌的形式,由校内走向社会,对其后大规模的群众歌咏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 中国近现代的新歌曲创作,发端于1898年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当时,在废除科举的热潮中建立起来的新式学堂开设了唱歌课,学堂乐歌应运而生,但绝大部分是音乐教师采用日本或西洋的歌词填词而成。只有少数几首词曲是新作。“五四”时期,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肖友梅、赵元任等人创作了一些艺术歌曲,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要求,在艺术上也有一些新的创造。1920年,当肖友梅的艺术歌曲《问》,被  相似文献   

6.
张华 《儿童音乐》2010,(7):64-65
中国新音乐文化始于20世纪初,是在中国新式学堂的建立和西洋音乐传入的背景下逐步发展起来的。最初,主要形态就是所谓的“学堂乐歌”。至20世纪20年代前后,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在国内民族民主革命斗争逐步进入高潮的推动下,音乐的题材内容转变为以革命斗争主题,其主要形式是群众歌曲的创作,活动范围也从学校逐步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7.
董晓 《许昌学院学报》2004,23(6):132-132,F003
西洋音乐文化的大规模传入,使中国传统音乐发生了深刻变化并形成了新的发展态势。中华民国建立后,教育当局规定“乐歌”课为学校的必修课,并提出对青少年进行“美育”教育,学校唱歌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新风尚。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标志着我国民主主义新文化在音乐领域里露出了幼芽。为后来音乐文化的普及及群众歌曲形式的确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艺术歌曲从19世纪末诞生到今天已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从最初的学堂乐歌到艺术歌曲的逐渐形成、成熟,艺术歌曲走过了一条艰难发展的道路。在吸收西洋音乐元素的基础上,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艺术歌曲体裁。  相似文献   

9.
1996年12月在中国文联第六届代表大会期间的一次晚会上,江主席演唱了《祖国颂》。这首歌是李叔同根据民间音调《老六板》填词而成的。在我国厂为流传的《送别》,是李叔同根据一首美国歌曲《梦见故乡和母亲》填词而成的。这些歌是20世纪初在我国形成的“学堂乐歌”的一部分,李叔同是学堂乐歌的主要编写者之一。李叔同原名文涛,字惜霜,号叔同。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去年10月恰值他诞生120周年。他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是一代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他不仅精通诗词、金石、书法,而且在介绍西洋音乐、美术、话剧等方面也是先行者,在诸多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这里要说的  相似文献   

10.
"海上丝绸之路"是明清时期西洋音乐传入我国最主要的通道,海路文化传播体系逐渐取代陆路文化传播体系。西洋音乐通过海上新航道,利用先进的造船水平和航海技术,远涉重洋,直接或间接传入我国。尤其是晚清,西洋音乐给中国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动力、注入了新的血液,开启中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音乐文化种类十分丰富,不同种类的音乐都有其各自的特色。西洋管乐作为音乐文化的一种,也具有独特之处。发展西洋管乐合奏教学,将西洋管乐引入我国的音乐教学中,对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中小学及高等院校一定要认识到西洋管乐合奏教学的重要性,通过不断的西洋管乐合奏教学实践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还面临着很多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导致我国音乐专业培养人才的发展不够全面,耽误了音乐专业学生的未来。而在音乐专业中的民族声乐教育,也是音乐教学中的重点科目,民族音乐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要根据不断的对音乐教育方式的改革来实现。将西洋唱法民族化,是根据现阶段民族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论点,在民族声乐教育中如何运用西洋唱法民族化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根据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教学法使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民族声乐课上使用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男儿第一志气高所谓“学堂乐歌”,指的是清末民初的学校歌曲。其特点大致有选曲填词、文白兼用、以西洋模式为主的音乐风格。据钱仁康先生考证:我国的第一首学堂乐歌是始作于1902年的《男儿第一志气高》。这首歌也是“学  相似文献   

14.
学堂乐歌是指清末民初学校音乐教育所采用的歌曲。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确定新兴学堂设立"乐歌"一科,当时,有志于从事于音乐教育者,纷纷起而制作新歌,编印教学课本与歌唱曲集。新创作的乐歌,题材非常广泛,歌词通俗易解,唱起来朗朗上口。学堂乐歌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历史意义与价值匪浅,本文就其起源、推动乐歌摇篮的巨匠,音乐表现等探索其对后世的影响,论述学堂乐歌文化的历史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学堂乐歌是近代中国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一种新音乐形式。以此开展的音乐教育.成为中国近代新音乐教育标志的学堂乐歌教育。在效仿西方音乐文化的实践中,它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相比。以学堂乐歌教育为代表的新音乐教育在音乐创作手法与乐器使用、教学机构与科目西化、专业音乐教育家培养等“硬件方面”的发展更具时代性。对清末民初新音乐教育形式——学堂乐歌教育在产生与“硬件方面”创新之处的研究,影射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在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作用等“软件方面”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6.
“学堂乐歌”的兴起 ,促使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产生了质的飞跃。它使音乐教育不局限于专业化技能训练 ,而成为培养国民文化精神的基本手段 ,为后来的学校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 ,除继承“学堂乐歌”重视教化、强调娱乐的基本精神以外 ,要用现代科学的音乐观念全面把握音乐功能 ,充分发挥普通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与大思想家严复交往甚密,深受严复“科技教育救国”思想影响的熊元锷。联络堂兄育钖、育镐以及新建夏敬观、蔡公湛、高安邹叔忱等人,共同组织了一个以修习研讨西洋实科及语言为主的新式学堂“乐群学堂”,学校开办一年后,主要创办人熊元锷便离开了学堂。此时,学堂的一切事务便交由原来的监督熊育钖主持。  相似文献   

18.
学堂乐歌的兴起是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创作和发展的主要标志,它伴随着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而诞生,在中日和中西文化的碰撞中发展,形成了与中国传统音乐相区别的新的音乐体裁.学堂乐歌有其自身的艺术特点,并且作为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开端,在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如今随着当代人生活质量的提升,音乐、旅游等娱乐产业受到了当代人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当今时代的西方音乐中,弦乐、管乐和打击乐是构成西洋交响乐中的三大声部.在这三大声部的相互配合下,可以演奏出令人震撼的西洋交响乐,而传统的西洋交响乐还有另外一种分法是根据声部分为高声部、中声部和低声.低音提琴就是低声部的声音担当,他可以掌握整个乐队的节奏变化,还起到对音乐的一个良好的过度作用,因此,低音提琴在交响乐队中有着不可小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学堂乐歌从日本、欧美借来火种,在戊戌变法运动影响下生成,这一新生事物结合了西(东)方音乐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它之所以能在激烈动荡的年代里孕育并发展,成为开启中国近现代音乐的钥匙,正是因为它在和日本音乐的契合与背弃中,适应着清末中国的时代特征与美学思想。从学堂乐歌的音乐形态、时代精神、美学原则等方面进行分析,揭示学堂乐歌与日本音乐的关系,管窥学堂乐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