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概念隐喻是当代隐喻研究的重要概念,情感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之上的隐喻来表达的。英汉两种语言的情感隐喻有诸多异同之处:英汉语言中情感隐喻的相似是出于不同民族的相似的生理特征和心理感知;不同是因为隐喻的产生还受大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本文以"喜悦"的隐喻表达作研究对象,对英汉日常语言中有关"喜悦"的情感隐喻做进一步的收集、归纳和分析,比较全面地找出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关"喜悦"情感隐喻概念系统的异同,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论述,从而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情感隐喻的实质。希望通过对英语"happy"和汉语"喜悦"的概念隐喻的语言表现形式的英汉对比,可以使人们对喜悦情感有更清晰的理解,在今后的语言使用中提高隐喻意识。  相似文献   

2.
李欣  赵曦 《英语辅导》2008,(2):126-128
本文在概念隐喻的基础之上,运用大量实例,探讨"路径"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具体用法,并分析其异同之处。再借助Newmark和刘重德对隐喻翻译方法的研究讨论英语中"路径"隐喻的汉译。  相似文献   

3.
沈晓华  张立玉 《考试周刊》2008,(48):193-195
英汉商务表达中存在大量的隐喻,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人们所使用的商务表达中会出现更多的隐喻现象。本文从认知语义学角度阐释商务表达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认知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比英汉商务表达中的概念隐喻,进而分析指出两种商务语言概念隐喻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帮助商务人士在英汉跨文化交流中正确理解和运用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4.
英汉商务语篇中有着大量的概念隐喻来再现抽象的概念文本。结合文化对这类概念隐喻进行分析和比较,不难发现英汉概念隐喻具有文化倾向性,即相似性和差异性。在商务活动中,不仅要正确理解英汉商务隐喻现象,还要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才能准确地进行语言交流和文化传递。  相似文献   

5.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基本方式,通过映射有助于人类从源域到目标域来认知世界。《围城》中"人是动物"概念隐喻及其翻译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证明:人类共同的身体经验和英汉两种文化模式的异同决定了有些隐喻可译,有些隐喻不可译,以及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英汉隐喻完全移植的实现是翻译过程中求"同"忽略"异"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由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识。本文根据Lakoff在《人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所提出的隐喻理论,将英、汉两种语言中"手"词语的语义作了较细致的分类,解析英、汉两种语言中"手"词语的语义,尤其是其生成的隐喻意义。本文发现通过对英汉"手"词语进行认知解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语义的生成,把握英汉两种语言认知机制的相似与差异,并揭示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方式与策略,从而更有效地指导语言教学、翻译以及研究。  相似文献   

7.
时间的抽象性,使得它不得不借助其他具体的概念来进行隐喻。时间隐喻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由于文化背景的存在,中西方在对时间的隐喻认知中存在共性和个性,"时间如同容器"和"时间如人"这两类常见的隐喻,同时出现在英汉两类语言中,并在隐喻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时间如流水"这样的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地位悬殊,英语中类似的隐喻远不及汉语强势。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碰撞,使得两种语言中的时间隐喻在存在共性的同时,又闪耀着自己特有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空间中进行的,因此,许多抽象的概念都是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的。本文通过丰富的英汉语料,对比分析英汉空间维度词"宽、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英汉空间维度词"宽、窄"可以投射到程度域、范围域和评价域。此外,汉语空间维度词"宽、窄"可以投射到声音域和经济域,而英语空间维度词"wide,narrow"却在这两种隐喻投射上出现了空缺。隐喻投射的共性源于英汉民族对物理空间的感知和体验大体相同,而隐喻投射的个性则是由文化、认知方式上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集中英文中有关"愤怒"的情感隐喻,从认知的角度探讨隐喻的本质。隐喻不仅指隐喻的语言形式,而且指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方式——隐喻概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达"愤怒"感情的语言形式存在着相同和不同的隐喻概念,原因是人们具有相同的身体,物质生活经验和不同的文化环境,因此在理解情感隐喻时,不能脱离其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0.
结构隐喻是在不同概念间建立联系的一种方式。为进一步了解结构隐喻的实质,以5.12抗震救灾"战争"词语的隐喻表达为研究对象,对英汉两种语言的隐喻认知在共性和个性差异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
以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为基础,对英汉语的情感隐喻进行对比分析,着重探讨英汉语在"喜、怒、哀、惧"的概念隐喻表达上的异同,并从认知和文化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研究表明英汉语中共通的概念隐喻都源于身体体验,而英汉概念隐喻存在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于文化根源的差异性造成的,并从地理位置、文化价值、哲学观和医学观等方面对这些差异作出了阐释,提出促进跨文化隐喻理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认知思维方式。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现任领导人的政治演讲词,总结出英汉政治演说中普遍存在的多种隐喻概念,发现其异同点并挖掘两种语言出现异同隐喻概念的深层原因,进一步论证政治语篇中抽象概念在本质上也是隐喻性的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究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关"手"的习语,进一步论证习语是有理据并可推导的,并以隐喻、转喻、常识三种认知机制为基点,分析解释英汉"手"的习语,以促进人们对"手"及其他习语意义及其概念结构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14.
英语和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动物隐喻。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隐喻存在相似和差异。本文对英汉动物隐喻进行了跨文化对比分析,探讨了通过"项目教学法"这一教学模式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隐喻进行教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英、汉语中存在复杂而有序的隐喻认知系统,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和形成概念的重要工具。运用所搜集的英汉语料,对英汉"口、嘴"隐喻词汇的认知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揭示了两种语言中"口、嘴"词汇在隐喻构建以及运行机制方面的异同,同时探讨了英汉文化差异对隐喻映射的影响,指出了不同文化中认知上的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以中美两国现任领导人的政治演讲为语料,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英汉政治语篇中典型的概念隐喻,找出其异同点,并挖掘出两种语言出现概念隐喻差异的深层原因。本研究有助于理解不同文化在认知中的差异,有助于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对语言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同时对政治语篇的翻译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对英汉颜色词"红"的概念隐喻异同进行比较。"红"的英汉概念隐喻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如都映射在心理情感、政治和经济域,且在一小部分目标域中隐喻意义相同或相近。但由于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红"在英汉概念隐喻中所映射的部分目标域为各自独有,如英语中"red"可以映射至价值判断域,而汉语"红"则可映射至爱情、人物外表域等。  相似文献   

18.
隐喻的使用反映了人类的概念体系,人们借助对另一类事物的隐喻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类事物。战争因其在人类社会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已成为日常语言中隐喻的重要来源。运用认知理论对英汉新闻报道中的战争隐喻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发现英汉战争概念隐喻的源领域特征,并通过阐释其向目标域映射的认知构建过程,以体现隐喻是认知现象,是人类抽象思维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Lakoff&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为依据,对英汉语中有关"死亡"的隐喻概念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在英汉"死亡"概念隐喻中存在的系统性和一致性。本文探讨在相同映射条件下及不同映射条件下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活动,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式。空间隐喻是认知隐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很多抽象概念构建的基础。汉语中表示空间的"上"和"下"与英语中相对应的"up"和"down"的隐喻拓展意义对比分析揭示了英汉两种语言空间隐喻在"状态、地位、数量"3个概念域中有何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