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成为城市形象传播新载体,通过全新的传播符号构建了城市形象。利用内容分析与个案研究法,通过传播符号学理论分析短视频城市形象建构原理,以重庆网红城市形象符号建构为例,总结短视频城市符号挖掘规律与传播策略。在UGC为主的短视频生产模式下,利用短视频社交化传播方式优势,通过对城市形象符号的挖掘,能够塑造、提升与扭转城市形象。城市形象建构可以借助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标志性符号等多种元素,引导短视频用户对城市形象相关短视频生产与传播,发挥短视频在城市形象建设与传播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王霞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5):98-101
本文运用非语言符号传播的相关理论,通过分析非语言符号传播与学校德育课教学、语言符号传播、教学方法、互动交际等四者之间的关系,对德育课教学中非语言符号传播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认为在德育课教学中非语言符号传播具有情感功能、暗示功能和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3.
符号是传播信息的外化形式。传播信息只有具备了必要的外化形式后,才能进入传播领域。非语言符号是现代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新闻采访中,非语言符号起着强调语气,体现个性,缩短距离,表达真诚,烘托气氛,渲染环境,摆脱尴尬等重要作用。他直接关系到采访的成败。文中就非语言符号在新闻采访中的意义,表现形式及其运用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引言非语言符号是小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这个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一个把关人的作用,决定了学生能够获取、加工和处理哪些信息。教师的体语以及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的视频、音频等非语言符号是教师传播信息的  相似文献   

5.
乡村生活类短视频是当前比较流行备受欢迎的类型之一,不仅画面呈现相当出色,在声音语言的运用方面更是炉火纯青。李子柒是乡村生活类短视频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博主,其通过声音的设计与运用,呈现独特的田园生活,实现了中华文化的有效传播。文章从李子柒视频中人声、音效、音乐入手,分析李子柒视频中声音的表达方式,对比前期与后期的视频声音,阐述李子柒视频中声音语言的表达效果及声音创作的发展变化,为提高短视频的创作质量及传播效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平面广告角度谈广告跨文化传播问题,指出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一方面应跨民族,跨地域传播“共通性”的视觉符号和文化符号,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掘和运用广告目标受众所熟悉的民族性的、区域性的视觉符号和文化符号,从而达到广告跨文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除语言符号外,人们还大量运用非语言符号来传情达意。非语言传播是人类传播方式的重要符号中介,在某种特定的交往情景中起着主导作用。通过对戛纳获奖短片《SIGNS》中非语言符号的个案分析,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二次分析等方法,揭示非语言符号在短片中的深层内涵及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8.
外语教学中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因为非语言符号在一定意义上比语言符号能传递更多信息量 ,更能判断感情真假。我国加入WTO也对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提出了迫切要求。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 :对母语和目的语非语言交际方式进行对比讨论 ;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 ,强调“说”“看”并举 ;创造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 ;全面提升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及其素养。  相似文献   

9.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符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语言符号在跨文化交际中有重要意义,研究和使用非语言符号有助于我们的语言交际。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身势语、体距语、副语言、物体语言等。它在文学作品中广为应用,在外语教学中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浅议科技下乡活动中传播学知识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下乡活动的传播受众是农民,系统深入的调查,掌握实际情况,充分准备,运用科学准确、生动朴实的语言符号和恰当运用非语言符号等传播学知识,将使科技传播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人际传播中,除了使用语言符号之外,还要大量依赖于非语言符号。在很多特定的场景,非语言符号承载和传递的信息比语言符号要大得多,非语言符号在影视作品中被大量运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是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反省历史浩劫的人道主义之作,通过解读其中的色彩符号、声音符号、体态符号以及物体符号所传递的信息来理解和感悟这部巨作厚重的内涵,藉此更深入了解非语言符号的特性及其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非语言符号传播,是出现频率不亚于语言符号却往往被业内人士忽视的一种传播行为。在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中,非语言符号起到了补充、丰富语言符号的作用,并和语言符号交融在一起,实现新闻事件信息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普及和迅速发展,利用图像、动态视频、音频等符号模态同纯语言符号模态相结合,共同构建意义和传播信息,已成为网络话语传播的一种发展趋势。在网络多模态话语中,多种不同的符号模态相互协调、相互作用,通过多种模态之间或显或隐的意义联系,以协同合作的方式构筑话语意义,共同实现话语的整体连贯性,从而达到增强话语交际效果、提升信息传播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教育传播学认为,课堂教学中的传播符号系统是由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构成的双重系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用言语(有声的口头语言、静态的文字语言)向学生传播信息,还要用非语言(诸如人的动作、姿势、面部表情等无声的动态语言)向学生传播信息。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别恩  相似文献   

15.
副语言符号作为非语言交流方式,在人类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如何积极有效地处理副语言符号交际中的跨文化因素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本文拟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对副语言符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符号不仅出现在大量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而且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大量使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跨文化符号生成于跨文化交际,而跨文化交际也离不开跨文化符号的广泛运用。在广义修辞学视域下,跨文化符号生成其实是修辞建构生成,对其所做的修辞生成研究可以在学理上部分解决符号的生成机制问题,同时跨文化符号本身的修辞现象及功能、跨文化符号的意识形态意义也都可获得一定程度的理论解释。为此,以现代哲学阐释学为逻辑起点,在广义修辞学视域下,运用符号学基本原理,探讨跨文化符号的生成、修辞建构、修辞功能等,试图通过呈现跨文化符号研究的多重视域,探讨跨文化符号成为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修辞、社会语言意识形态批评诸研究领域的一种理论视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普及和迅速发展,利用图像、动态视频、音频等符号模态同纯语言符号模态相结合,共同构建意义和传播信息,已成为网络话语传播的一种发展趋势.在网络多模态话语中,多种不同的符号模态相互协调、相互作用,通过多种模态之间或显或隐的意义联系,以协同合作的方式构筑话语意义,共同实现话语的整体连贯性,从而达到增强话语交际效果、提升信息传播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短视频的兴起,为自媒体的乡土实践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乡土短视频从符号、想象、角色和叙事等多重结构层面,建构了乡土社会的独特媒介景观,并掀起了媒介化乡村下的乡土文化传播热潮。视觉文本符号建构的乡土景观,呈现出内生性、媒介化、狂欢式的景观表征。乡土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原动力,从文化的视角剖析乡土短视频中的景观建构与文化传播,反思实践主体和乡土文化传播乱象,对传承与发展乡土文化、实现文化繁荣、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孙雅文 《海外英语》2014,(10):117-118
非语言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工具。教育是传播知识的重要方式。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该文主要从非语言符号,教师的非语言符号特征入手,了解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及其作用,目的在于有效传播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传播学指出,人们传递信息通常是通过两个系统进行的,一个是语言符号系统,一个是非语言符号系统。所谓语言符号系统是指以口头或书面语言为符号来传递信息的系统。非语言符号系统是以人的动作、表情、服饰等作为信息载体的符号系统。实践证明,语言符号系统代替不了非语言符号系统,后者在传播中与前者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工作,实际上是以学生为受众的独特的信息传播过程,它把教师完全呈现在学生面前,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