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构作品的文学伦理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学虚构作品具有一定的道德内容。作家只有突破自我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作品。文学虚构会冲击压制本能的现实道德,走向真正的自由自觉的生命伦理。虚构作品创造了一个可能性世界,对人类突’破现实道德发挥重要作用。这种可能性的非现实世界,能使我们加深对内在自我的看法,从而对自我的认识起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家声音     
正严歌苓称用网络流行语写作可能成为汉语的损耗作家严歌苓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开展写作讲座,来自北京各高校的写作爱好者纷纷赶来,聆听带着切身写作体验的讲座。讲座的主题是一对在文学创作中的核心概念——"原型与虚构"。在嘉宾主持张立宪的引导下,严歌苓讲述了自己创作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任何一个人,她身上肯定有很多没有实现的自己。能够在小说里把一些没有被发掘的自我,甚至羞耻于被发掘的自我和梦寐以求的自我表达出来,能把心里那些很黑暗的、令人着迷的东西放在不同小说里,是作为小说家的幸运。"这是虚构的乐趣和自由吗?"是的。我在虚构的作品里说的都是真话。"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该不该写虚构文章呢?我认为,虚构文章对作者要求非常高,而且虚构与想象、幻想是两码事,所以小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写虚构文章,应该书写真实的内容. 阅读美国作家创意写作的教材发现,很多作家反思自己一生的创作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0~15岁发生的事,足够写一辈子.那么,从三年级开始写作的小学生,何不多写一点发生在身边的有趣、好玩的事呢?所有班级的每一天,孩子们都在创造故事,这些真实的7绝不重复的事儿,每天都可以写.  相似文献   

4.
节制虚构     
虚构能力是我们尤其是中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文学虚构是写作中重要的技法和手段。然而,中学生写作中的虚构正在慢慢滑向虚假。中学生虚构能力的缺失自然造成对他们情感、想象和创造诸多能力的伤害。我们需要节制虚构,还写作以真实、情感和理性。  相似文献   

5.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在学生自身的支配之下发挥自我的能动作用,它是一种现实化了的本能。作文教学中所涉及的自我意识,即是强调学生在整个写作思维过程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由此产生自  相似文献   

6.
季树名 《考试周刊》2014,(97):52-53
<正>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隐瞒,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中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假、大、空"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构的,事是杜撰的,感情是虚伪的,失去生活的真实性。这样的文章难以打动人,更不可能得高分。如何让自己的真情在文章中自然流露,打动读者呢?以下是我的几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作家声音     
正刘庆邦称作家要找到心灵深处"难念的经"刘庆邦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通常认为,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很紧密,因为我们都离不开现实;同时,两者的关系也是紧张的,作家对现实往往是质疑的态度。目前,有一种说法,说,现实已经非常丰富了,不用虚构就可以写成小说了,而我不太认同。虽然物质环境是一样的,但每一个人的现实,都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要找到自己,要写出自己"最难念的经",这样,我们才能写出自己最真切  相似文献   

8.
《新作文》2007,(13)
所谓"正本清源",是指作文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写作的本体,把生活作为写作的源泉。学生是作文的主人,每个人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灵感冲动、表达能力写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写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我表达和实用交际的需要。这一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的写作教学,一直以来都强调"真实性",要求学生抱"求真立诚"的写作态度,从自己的生活中挖掘素材。一些作文辅导书籍,特别是指导小学生初学写作文的书籍更是要求学生写真事,抒真情,排斥作文中的虚构,甚至归之于"写作态度不端正"而加以否定,在何谓作文的"真"的问题上走入了误区。一、关于作文"求真"的问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要求是:1~2年级,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音乐叙事学逐渐从叙事学学科中独立出来,形成独具理论特征和抽象模式的音乐写作范畴。"虚构"是作品写作的陈述方式之一,与文学虚构不同的是,音乐作品中的"虚构"更加抽象化与立体化。本文把音乐叙事中的虚构写作手法与文学作品中的局部创意写作手法相结合,来阐述音乐叙事过程中的"虚构"概念及其在音乐表达中对作品性格确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纲要"把"能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放在了科学领域目标的首位。伟大的教育家杜威也说过这样的话:"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正>近几年来,新材料作文在全国各地的高考命题中渐成主流趋势,特别值得关注和研究。就作文题型而言,新材料作文可谓丰富多彩,而以真实或虚构的故事作为"所给材料"则是其中的一大特色。因而如何写好故事型新材料作文,就成为了高中写作教学的一个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故事,简单地说,可以分为真实和虚构两种。"真实类"材料  相似文献   

13.
粤教版选修教材<常用文体写作>在文学类文体单元导语中对文学类文体的写作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文学需要真情实感",要求学生在自述散文中写出"自己独特的经历和感受";二是"文学更需要虚构",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虚构一个巧妙的故事写成微型小说".  相似文献   

14.
文学人类学不存在所谓的写作。文学写作是虚构的,而文化人类学的阐释则和文学创作的虚构相去甚远。文化人类学所谓的写作应该是记录性的,不是写作性的。它们一个是文化现实的基本记录,一个是虚构性的写作。  相似文献   

15.
在解读一个文本的时候,我们都有一种本能的冲动,那就是不愿被束缚在文本的意义规定和结构框架之内,总是希望自己成为文本的“最终诠释者”,即依照自己的意愿,按照自己的思路对文本进行“个性的”突破、展开、生发,以期获得阅读的自主、思想的自由、精神的愉悦。  相似文献   

16.
华语文学传媒奖2010最具潜力新人提名,签约《人民文学》非虚构写作计划,王安忆、朱天文联手为她的新书作序……李娟,这位被誉为"当代萧红",从未受过专业写作训练的山野女孩,怀着对生存本能的感激,用如同一池碎玻璃般清澈的文字,叩开了无数人紧闭的心门。  相似文献   

17.
湖北荆州籍作家王十月的长篇小说《收脚印的人》有着鲜明的元虚构与魔幻叙事的先锋性,但是此种形式先锋性不是为了凸显叙事的话语游戏,而是为了落实其济世度人的写作旨趣。从物质诗学角度来看,《收脚印的人》以其符号物质性、叙事物质性与事件物质性的文学实践展现了唯物主义的写作立场与现实关怀,以"大虚构"的先锋叙事重新书写"大真实"的历史事件,不仅凸显了王十月一贯所秉持的具有理想主义底色的现实主义文学立场,更彰显了文学实践活动作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以自己的特定方式改变现实、改造世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过程]一、欣赏漫画,导入新课师:让我们欣赏一组漫画——师:看完这组漫画有何感想?生:要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以免造成严重的后果。师:是的!发脾气是本能,控制脾气是本领。我们正处于青春期,更要理智地控制冲动。为什么要控制冲动?怎样才能控制好冲动呢?让我们学习"理智的青春更美丽"。  相似文献   

19.
<正>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虚构是诗词、戏剧与小说创作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虚构常常通过想象,情境交融,天人合一,达到空灵的效果;戏剧与小说的虚构让人物形象立体、丰满。虚构是指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想象,虚构写作手法讲究虚实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一、知识导引什么是虚构呢?简单地说,虚构就是主观上合乎隋理的想象,即在事实的基础上(或者有现实的基础)进行合情合理的想象加工。虚构的对象可以是故事隋节,也可以是某个人物、场景或细节等。在写作中,虚构是和写实相对的一个概念。写实就是真实地描绘事物,写作中存在两种真实: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所谓生活的真实,是指社会生活中实际发生的存在的,我们用眼睛能看到的,用耳朵能听到的一切生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