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卷帙浩繁的古诗歌园地里,"闲"字忙得不可开交。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看似"闲",却含万般意绪。王维以"闲"显静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闲"字写出了春夜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  相似文献   

2.
<正>"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的诗把我们带到一个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自古以来,桂花总与中秋的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写中秋的月亮必然想到桂花,说到桂花又一定想起中秋的月亮。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她的姿态,她的花香,甚至她的花落都分外迷人,各占一景。前人为此留下了不少名句。李清照在《摊破浣溪沙》写金桂一词中说:"梅蕊重重何  相似文献   

3.
禅宗是中国人的佛教。王维因受社会和家庭的影响,笃信佛,精通佛教义理,创作出大量具有佛理、禅趣之诗歌,被后人誉为"诗佛"。其禅诗具有"静"、"闲"、"空"三方面的特征。"静"有两层涵义,一乃与"动"相对,二即"涅槃"之重要因素;"闲"为参悟万物后之心境;"空"乃物我两忘,达到"无欲、无执、不生、不死"的境界。本文从此三方面对王维之禅诗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4.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同学们齐读屏幕上的诗句。生读:《鹿柴》: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鸟鸣涧》: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师:同学们读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生:诗句中都有“山”。师:不错,都写到山,而且山的前后都有一个“空”字。这位喜用“空山”意象的诗人就是盛唐山水诗人王维。今天我们欣赏他的另一首有“空山”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看看他又为我们创造了怎样一种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5.
挑战王维     
王维有《鸟鸣涧》一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教学中,一女生提问:绝句忌用字重复,此诗20个字却重用了“春”、“山”两次(春山、春涧与春山、山鸟),这算不算毛病?教师一听认为有理,鼓动学生修改。于是主意频出:将“山鸟”改为“飞鸟”、“林鸟”、“睡鸟”;将“春涧”改为“深涧”、“溪涧”……首先质疑的女生建议改为“栖鸟”,理由是:“飞鸟”太过火,“睡鸟”少动感,而“栖鸟”较为合适,且“栖”与“山”俱平声。“春涧”呢?她建议改作“幽涧”,理由是:给人以静、深之感。对王维这么…  相似文献   

6.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是王维《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诗中的第一首,也是王维诸多山水诗中的佳构。诗人夜深访友,凭栏远眺,月夜静谧,一如诗人的心情。无独有偶,百年之后的宋代文学家苏轼携友赏月,有感于月夜的静美,内心澄明而作《记承天寺夜游》,与王维的《鸟鸣涧》可谓同表心迹,相映成趣。  相似文献   

7.
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诗词包点评这首诗写的是王维友人崔季重住所附近的景色。语言清婉、新丽,无华丽辞藻,无大肆铺陈,写景似信手拈来,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前两句点明时节、处所,秋日美景正当时,好友也正闲适,院前清清的池塘,门前绵绵远山。"闲"字开启全诗。  相似文献   

8.
王怀义 《语文知识》2003,(10):41-41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王维(700-761),字摩诘,太原祁县人,后徙家于蒲州,玄宗开元九年(721)进士及第,上元元年(760)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奉佛,曾从大荐福寺道光禅师学佛,受禅宗思想影响甚深,以禅入诗,故人称“诗佛”“高  相似文献   

9.
王维作为最早以佛理禅趣入诗的诗人,代表了唐宋以来诗画风格及表现方式的发展方向。他的山水田园诗意象空灵,境界清幽,呈现为一种闲淡冷寂,悠然自在的情趣。王维诗中的禅意,集中地表现为空与寂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对于王维这首诗中首句所言的“桂花”,一般人往往理解为常见的“秋桂”,可是第二、四两句点明了季节是春天,于是,有人就把诗中的“桂花”解释为“月光”。一九八○年七月,  相似文献   

11.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鸟鸣涧》一诗中的诗句。对于该诗首句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①黄建森、赵振钧的《中学语文古诗文直译》(新蕾出版社)是这样解释“人闲桂花落”的:“人清闲桂花飘落。”②谢孟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北京大学出版社)注“闲”为“寂静的意思”。③杨华、方剑在他们的《绘图中学古诗词讲析》里将“人闲桂花落”翻译成“在寂无人声地方,仿佛觉察得到桂花在丝丝飘落”。④也有不作注的,如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人清闲”…  相似文献   

12.
北师大版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册)第235页中间有一段评论王维的《鸟鸣涧》诗的话:一如前面的‘人闲桂花落’,桂花落下来,这是视觉形象……因为桂花很小……读完此段解说后不免让人产生怀疑,因为此句后紧接的一句是夜静春山空。俗语讲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丹桂满  相似文献   

13.
2023年新高考语文默写范围调整后,王维的《山居秋暝》依然在列。由此诗联想到王维其他作品,发现王维诗中不时会出现“空”字,这些“空”,有人与自然之“空”,人与人之“空”,亦有其人本身之“空”。  相似文献   

14.
王维山水诗长于静境。在王诗中,人们既能感受到大自然空寂静闲之自然美,亦可体验出人面对静物时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亦或是两者的交织。从这点说,王维使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新天地。当然,笼统地说王维以前诗人没有静境,未免言过其实。从佳句来说,晋宋以来,山水诗就已盛行。谢灵运雅爱山水,屡次出游名山丽水,诗中多静物佳句,如“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林壑敛瞑色,云霞收夕霏”(《石璧精舍还湖中作》等。至于齐梁间的佳句,更不胜枚举:如谢眺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  相似文献   

15.
《鸟鸣涧》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诗人以禅入诗,通过"人闲""花落""山空""月出""惊鸟"等意象的选取,以及动静相称的艺术手法的运用,描绘出一幅静谧安宁空旷的春夜溪涧图。摘选的译文分别用散文体、非韵体和韵体来追求形与神的对等。本文借助许渊冲先生关于译诗的三美标准即"音美、形美、意美"来对比分析不同译本对原诗形与神的传达,旨在探索汉诗英译的新途径:认为汉诗的音韵、对仗、节奏均齐,可以借助英诗的抑扬格律与音步、整齐一致的句子结构、四行诗体等来传达;而汉诗意境的译介反映在英语诗歌中即是选词和意象的黏合——以何种英语句式组合所选意象。  相似文献   

16.
山的那边是什么?我在书上看见有人说,山的那边是大海.辽阔浩瀚的大海。她那博大的胸怀容纳百川,是千万条江河的归宿。山的那边是森林,深邃神秘的森林。她那无尽的生机与活力.哺育了万物生灵。山的那边是一片天空,很高很蓝的天空。她为鸟儿提供展翅翱翔的空阃.是鸟儿自由快乐的家园。也有人说.山的那边是繁华的都市,高楼林立,灯火辉煌,车水马龙。她为怀有远大抱负的人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7.
盛唐诗人王维与宋末词人张炎因为禅缘而契合。首先,他们习禅的思想依据比较相似。其次,他们所作诗词都体现出了闲的文化品住,并在直观中蕴含着空观的审美追求以及纯粹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8.
《辛夷坞》是王维晚年在终南山隐居辋川别业时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将对生命的热情礼赞与对绚丽人生徒然摇落的不甘的诗情,空寂静幽的审美追求与平淡闲适的艺术神韵的禅意,以及不悲不喜,绝尘归真的超然情怀与心物相融,自然自在的两忘境界的哲理,融为一体,让人流连忘返,愈品愈新。王维以其独有的田园小调、山水乡歌,形成了他在盛唐之音中特有的风韵和诗歌魅力。  相似文献   

19.
诗中独舞     
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以极其精练的笔法,勾画出一幅淡雅幽静的春山月夜图,苏东坡所说的“诗中有画”正是如此:诗人悠闲地漫步山涧,桂花的花瓣徐徐落下,春天的夜晚,山涧寂静空旷;明月升起,惊动了栖息的山鸟,远处不时传来一两声清脆的  相似文献   

20.
诗人爱用“影”字,这在我国古典诗歌的百花园中是绝无仅有的。唐代著名的田园诗人王维曾吟:“山空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台上。”(《鹿柴》)诗人通过反照的日影把它的绚丽的阳光洒在深林青苔上的画面,描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