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稹虽然受到宦官打击而被迫出镇武昌,但他并不消极,忧国为民,移风易俗,留下了为人称道的政绩,友人也为元稹留下了许多称扬赞誉的诗文。  相似文献   

2.
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小说作家。他在担任左拾遗、监察御史时,曾对贵族、藩镇、宦官的不法行为,进行过多次弹劾,获得“直道”的声誉。后来依附大宦官,做到宰相。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中称之为“变节”。不过,陈先生虽然批评了元稹的“变节”行为,尚未研究出元稹“变节”的原因。一般文学史中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我从元稹《感梦》诗:“前时予掾荆,公在期复起,自从裴公无,吾道甘已矣!”得到启发,进而探索元稹与裴(土自)的关系,查清了元稹“变节”的真相。这是元稹生平的一件大事,特为揭出,供治文学史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咏物诗的发展源远流长,元稹咏物诗扣住物象的内在特质和外在特点,融入诗人的思想情感,富于时代精神.元稹是中唐重要的诗人,是元和体的代表,与白居易并称"元白",在中唐诗坛影响甚大.元稹的咏物诗鞭笞官场险恶的奸徒,批判宦官专权的罪行,赋予了咏物诗独特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4.
明朝的宦官     
宦官,亦称太监、阉官等,是历史上一个很特殊的阶层。宦官朝夕侍人君之侧,影响皇帝视听、左右国家政治。秦汉以降,历朝都有宦官干政,然“东汉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祸最烈”(《廿二史札记·东汉宦官》)。明代宦官干政,是中国宦官发展史上的最高峰。若从历史的高度,俯瞰明代社会,可见一队队骑高头大马,着华衣丽服的宦官,活动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本文拟对明朝宦官干政的历史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5.
韩愈、元稹同为中唐诗文领袖和政坛风云人物,他们在政治上成长的过程中均曾向宦官或借势或借力。但他们与宦官的交往行为是前后严重矛盾的。透过这种行为,我们可以看到中唐庶族文人正在形成的“重利轻义”的人生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宦官略论     
宦官,随着帝王制的产生而产生。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天下分合不定,皇权时张时驰,宦官亦随之升沉浮降,或专权弄柄,威福海内,或钳制于人,卑躬曲膝。历史告诉我们:宦官一旦大权在握,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上层,往往飞扬跋扈,凌尊欺卑,表现出剥削阶级阴险残忍的本性。他们的活动,对他们所处时代的盛衰兴亡,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本文拟就宦官制度的演变,宦官专权的原因及其作用等几个问题,谈些个人浅见,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7.
前人对元稹与洛阳的关系已作了一些研究 ,但稍显疏略和失误。此文通过对有关资料进行梳理 ,勾勒出了元稹在洛阳的主要活动轨迹 ,认为元稹曾五次由长安赴洛阳 ,从而补充了前人对其行踪的考察 ,并考辨了韦丛卒地等一些具体而微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唐代追封制度影响到了士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士人仕进以及士人母系亲属的官职封号,除了士人自身向朝廷的请求外,还与朝廷的集体封赠活动有关。白居易所撰《唐故武昌军节度处置等使正议大夫检校户部尚书鄂州刺史兼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赠尚书右仆射河南元公墓志铭》(以下简称《元稹志》)载元稹母郑氏封号为陈留郡太夫人,记元稹散官官职为正议大夫。可是这两则记载均只见于《元稹志》,不见其他来源。实际上,《元稹志》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唐代追封制度,不管是郑氏陈留郡太夫人的封号还是元稹正议大夫的散官官职,都来源于朝廷集体庆赠活动。郑氏被追封为陈留郡太夫人得益于穆宗朝的集体庆赠活动,元稹则经由敬宗朝的集体庆赠活动而获得散官官职的升迁,由通议大夫晋升为正议大夫。  相似文献   

9.
宦官与太监有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宦官与太监有别宏申在人们的印象里,宦官与太监是一码事,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据史学考证得知:其一,最早的宦官并非都是阉人;其二,宦官与太监在封建社会的概念是有别的。古代宦官是对在皇宫里为皇帝及其至亲服务的官员的总称。东汉以前,充当宦官的并不都是阉割之人...  相似文献   

10.
元稹研究是一个相对萧条冷落的领域,其中不少问题至今未得到澄清。文章是对元稹诗文人物考证的一个明显实例,考证了元稹诗文6篇,涉及其中人物7人,纠正了存在的误校、误考错误。  相似文献   

11.
唐代宦官专权始于玄宗时期。此后,髓着宦官专权,宦官内争也相应激化,愈演愈烈,形成中晚唐中枢政治之一大特色。究其原因,除一些个人因素而外,与宦官官制有很大关系。宦官官制如何激化宦官内争,迄今尚无专文探讨,本文对此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2.
陈寅恪认为: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元稹作《连昌官词》,呼吁“努力庙谟休用兵”,是12年前同白居易应制举时所持“销兵”说的继续;“休兵”说同于唐穆宗初期宰相萧、段文昌的“消兵”说,元稹因而得志于朝;与主战派裴度政见对立,故又受到攻击并遭贬;“消兵”说导致朝廷再失河朔。陈说不确。白、萧、段的“消兵”说,指天下军队逃、死不补,自然减员。元稹从无这种主张,所说“销兵革”,指朝廷推诚于下,推敬于外,化解矛盾,消除战争,核实军籍,农战相兼。元稹一向主张并参与镇压藩镇叛乱,“努力庙谟休用兵”,是盼望最终太平,不再用兵,这同裴度完全一致。元稹见重于穆宗,并非由于“休兵”说,而是由于文才学识;遭裴度等忌恨并因而遭贬,也非由于“休兵”说,而是由于勾结宦官,谋取私利。朝廷再失河朔,不是“消兵”说所致,旧史已讲到物资供应、宦官监军、指挥管理、宰相才干和朝廷遥控五方面因素,还应考虑河朔地区特殊文化背景。元稹“休兵”说不同于萧、段“消兵”说,即便再失河朔是“消兵”说所致,也与元稹无关。  相似文献   

13.
《元稹年谱》中存在误编、编年不确切、漏编的情况。其中编年失误、不确之处,或因考证不周,或因牵强附会,或因史实不明,根据元稹诗文、文献记载及有关人物生平事迹,可得出较为准确的编年时间。另有《东西道》、《赠陈宪忠衡州刺史制》等诗文未予编年,显属疏漏,结合元稹诗文及有关史实,可予编年。《元稹年谱》尚不完善,元稹诗文的编年工作尚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宦官杂谈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宦官在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族,扮演着相当重要而又神秘的角色,一直伴随着封建君主制度的存在而存在。宦官中,最高职位由帝王任命;配享高官厚禄。他们所拥有的权势,甚至影响到封建王朝的兴衰和存亡。  相似文献   

15.
漫话宦官     
中学课文中,有多篇内容涉及到古代的宦官。宦官到底是一种什么官,这里作些简要介绍。宦官之设,最早可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其时就有几个著名的宦官,如勃貂(楚)、管苏(晋)、景监(秦)、缪贤(赵)、竖刁(齐)等。宦官又称“侍人”“内侍”“内臣”“内官”“内监”“太监”等。因隋唐时设有管理宫庭内部事务的机构叫内侍省,其主持官称为内侍监或内侍少监,通例由宦官充任其职,故宦官称为内侍或内监,其中  相似文献   

16.
北朝宦官有生杀予夺大权,并能大规模地封王得爵,干预朝政;依靠收授贿赂和朝廷赏赐,他们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历代宦官更显著的差异是,他们多妻室儿女。形成北朝宦官这些特征的根本原因在于,北朝统治集团是由鲜卑族贵族组成的,统治基础薄弱,又不敢重用汉族地主士人,要实施统治,只好依靠集家奴与部分汉族文化于一身的宦官阶层。  相似文献   

17.
宦官专权的心理动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宦官专权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特有的一种历史现象,从政治体制的大框架下去研究和论述.已是众多论者述及颇多的。但是,却很少有人考虑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君主的心理特征、宦官的生理特征和变态心理以及官僚士大夫的心理状态等所带来的导致宦官专权的心理性因素。实际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其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生存环境,但宦官专权的原动力却来自宦官自身特殊的生理机制。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心理变态。  相似文献   

18.
明代的宦官专权乱政危害程度是古代历史少有的,明代宦官专权之所以惨烈,即有中国古代史中其它朝代宦官专权的共性、一般性原因,也有明代自己独特的原因。本文将对明代宦官乱政专权的原因做深入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9.
论明代宦官的知识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代乃至中国历代宦官研究中,至少存在这样两个问题:一,我们藉以研究这一课题的文献资料尤其是官修正史,均出自封建士大夫之手,由于对宦官的歧视,多失之于以人废言、以人废事,对于宦官与官僚士大夫之间的斗争,也是站在后者的立场上对前者进行抨击,因而往往失实;研究者又基本上没有考虑这一因素,自然无法揭示宦官活动的真相。二,对于在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宦官参政与专权的现象,人们多从君主专制制度的必然性这一总体原则上进行分析,这固然是需要的,但却忽视了对宦官这一个体进行内在研究,自然不可能对宦官参政与专权的现象作更加合理的评价。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明代宦官问题进行探讨,祈读者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20.
元稹作为中唐诗文的大家,其散文创作特色鲜明、成就突出,却长期受到学者们的忽视。本文试对其散文创作中的一支——碑志文进行考察,细致梳理元稹碑志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并总结元稹碑志文的艺术特色及成就,以期促成学界对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元稹散文的关注,为全面研究元稹散文、重新评价元稹散文历史地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