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开拓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了"大众化"阶段.这样,一方面是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如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预计2010年之前,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将有350万以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另一方面是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充分暴露出教育与岗位需求的不相匹配以及大学生择业的商品化、功利化和务实化倾向.  相似文献   

2.
论女性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全国有普通高校毕业生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了58万,比2003年增加了126万。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截止2003年9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0%,2004年同期为73%。2005年教育部提出的目标是不低于去年的水平,要达到73%以上。按此比例推算,以后每年将有大约上百万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充分利用高校毕业生这一重要的人才资源,正确认识和分析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对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十分重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和双向选择体制的实行,扩招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其中女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凸显…  相似文献   

3.
工作经历成大学生就业的拦路虎?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预测,2005年全社会新增劳动就业岗位将达到900万个,但同时根据劳动部门公布的数据,2004年底尚留有830万城镇登记失业者需要就业,2005年主辅分离和产业结构调整将使300万人面临换岗,加上应届大学毕业生和每年新增劳动力约为1000万人,2005年需要就业的人员将保持在2500万以上.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仍然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大学生就业市场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以来,大学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为我国实现人才强国的国策,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2004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03年净增68万人,增幅达32%,加上过去数年未能就业的一部分毕业生沉淀到下一年度参与就业竞争.2004年全国实际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能会突破300万人。大学生就业是社会秩序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大学生就业也必须面对这一转变。顺应发展,建立、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5.
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又遇高峰,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338万,比2004年增加58万,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积淀下来的毕业生,2005年各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有增无减。每年新春一过,各大城市的人才市场都穿梭着急切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话题。有数据  相似文献   

6.
2003-2005年大学生就业心理个案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2003年为201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46%,2004年为280万人,增幅为32%,2005年为338万人,增幅为20.7%,2006年预计将达到413万人,增幅约为22%,枯燥的数据向我们展示了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就业观念变化,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2003年—2005年我们坚持在毕业生离校前期对我校三届本科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由25道单项选择题构成,包括就业趋向、就业区域、求职手段、求职期望值等多个方面。三年的数据统计基本可以说明大学毕业生的真实就业心理。(说明:1.对于回答问卷…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职业》2005,(19):4-5
今年的大学毕业生预计将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如果算上往届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今年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可能要接近400万人。这样一支庞大的大学生就业大军,即将涌入就业市场,这在我国大学生就业史上也是空前的。大学生就业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透视大学生就业,就是我们这期杂志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拓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总的就业形势 虽然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还远不能满足各行业对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但是,经过从1999年开始的连续扩招,2002年全国高校实际招生人数已经达到了1998年的2.5倍左右,而从毕业生人数来看,2003年超过了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46.2%的高峰;2004年达到了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32.1%;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达到340万人,  相似文献   

9.
新形势下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200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107万,到2005年达到了338万,2006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超过400万。从这些数字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有分析人士指出,高校毕业生增加,而社会新提供的“理想”工作岗位又有限,这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但面对新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作为毕业生的供方—高校应从自身找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症结,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力,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构建完善的就业工作队…  相似文献   

10.
截止到2005年9月,2005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只有72.6%,就在上百万毕业生就业无着的时候,2006届毕业生就业高峰已呼啸而来。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预计将达413万人,各大高校的准毕业生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不仅牵动着莘莘学子们的心,还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牵动着各级政府、教育者、社会工作者的心。本刊记者就此进行了针对“大学生就业”的专题报道.希望这些来自一线的声音能给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人们带来些许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一、大学生就业危机之表现 自从2000年我国实行引导高校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政策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供需矛盾加剧,就业形势严峻,已成为社会面临的一大难题。据调查显示,2004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280万,其中不能及时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达80万。2005年全国将有338万普通高校学生毕业,比去年增加58万,增幅达20.71%。2005年春季2月25、26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一次大型招聘会上,9万多应聘者需在1万多个职位前展开激烈竞争。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更多的人选择了考研、继续深造,以避开这一就业高峰,或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2005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117万余人,比去年增加12.7万,创考研人数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2.
人才高消费行于人才浪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硕多多益善,本科等等再看,大专看都不看,中专靠一边站。”这种人才高消费的现象传递给人们的信息是:当前我国高级人才相对于社会需求过剩了。而人才分布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行业之间的不平衡,表明这种过剩并非绝对过剩。●2003年我国大学应届毕业生将达到21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30%,而社会需求增长相对缓慢,基本上与上一年持平。●大学生要转变观念,克服一步到位的思想,“一切从零开始”、“先生存后发展”、“先就业再择业”。就业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大课堂的第一步,一切要重新开始,第一个工作也许不是理想的,但它开始了你迈向理想的第一步,实现零的突破至关重要,也是人生成功的一半。  相似文献   

13.
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高校扩招,使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2003年大学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则达到338万人。毕业生总量的跳跃式增长,使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缓解就业压力重要的途径。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大学生通过个人及组织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大学生创业已引起了社会各…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职业》2004,(18):71-71
中国大学毕业生近年来就业形势相对严峻,可以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可是专家学者却认为,大学毕业生依然处在“求大于供”阶段。随着近年中国高等教育“扩招”步子的越迈越大,每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也在不断攀高。教育部提供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大学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据预测,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很可能达到340万人。国家人事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克良认为,虽然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情况比较严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大学 毕业生总量已经过剩。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全国人口数量的35%,日…  相似文献   

15.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就业方式多元化的趋势明显,人才竞争更为激烈。据统计: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280万人,就业率为73%,近76万毕业生当年未能就业;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共338万人,近85万毕业生当年未找到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开展切实有效的信息化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选择,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的培养,以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积极应对未来世界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就业方式多元化的趋势明显,人才竞争更为激烈。据统计:200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280万人,就业率为73%,近76万毕业生当年未能就业;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共338万人,近85万毕业生当年未找到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开展切实有效的信息化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选择,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的培养,以主动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积极应对未来世界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7.
高校二级院系就业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当前,随着高校扩招和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也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字,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尤其是高职高专毕业生达到168万人,就业压力很大。针对这一问题,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国内各大学相继建立了校级的就业信息网站,如复旦大学的职业发展在线、上海交通大学的就业信息网等等,但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激增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单凭校级就业网站已不能满足毕业生就业的需要,特别是在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方面,校级就业网站…  相似文献   

18.
(一) 近几年来,我国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无不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而深感困惑和忧虑。按说,全国每年1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在人口大国的“海洋”里,不过是沧海一粟,平均到全国440.2万个基本单位,每个基本单位接受大学毕业生仅0.23个。为什么近年来非但不“紧缺”,反而“过剩”呢?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首先澄清以下几种错误论调。错误论调之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说明人才生产过剩,应当压缩高校办学规模,减少高校招生数量。衡量人才生产是多了,还是少了,不能仅凭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直观印象下结论,而应以科学的标准加以衡量。比  相似文献   

19.
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拓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总的就业形势虽然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还远不能满足各行业对各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但是,经过从1999年开始的连续扩招,2002年全国高校实际招生人数已经达到了1998年的2.5倍左右,而从毕业生人数来看,2003年超过了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46.2%的高峰;2004年达到了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32.1%;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达到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21.4%,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9倍。大学毕业生数量骤然增加,使大学生失去了曾经有过的“天之骄子”地位已经是既成的现实。但我国的就业…  相似文献   

20.
据了解,2005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将达15.5万人,比2004年增加3万人,增幅25%。而从全国范围来看,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340万人,比2004年增长60万人,再加上2004届高校毕业生中还有一部分大学生目前仍在待业,使得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吃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