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王朝中衰之势,在乾隆后期业已形成,嘉庆亲政后所面临的形势是相当严峻的,其中又以吏治为核心.对于这一关乎全局的问题.嘉庆在思想上是有所认识的.他之所以毅然翦除乾隆重臣和珅,就是要为整饬吏治开路.但由于尚缺乏明确的整饬方针,因而实效不甚显著,概括起来是一个“软”字,表现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劝诫多而惩治少.从而走了一段弯路.中期以后,嘉庆在严酷的现实面前终于改变了方针,特别是在嘉庆十四年连续查处了几桩大案要案,严肃地惩处了一批大员要员,这标志着嘉庆吏治转入正轨.通过对嘉庆吏治的全面考察,当可使我们加深对清代中衰历程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一场盛大的内禅典礼过后,已经86岁的老皇帝乾隆正式禅位于36岁的嗣皇帝嘉庆,乾隆仍以太上皇名义秉政。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日,乾隆病逝,嘉庆亲政,清王朝的历史于是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嘉庆从乾隆手中接过的是一个徒有盛世之名而早巳没有盛世之实的封建大一统帝国。面对纷  相似文献   

3.
何勇 《宜宾学院学报》2007,7(5):104-105
张澍,生活于清代乾嘉时期,甘肃武威人,曾于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至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先后在四川屏山、兴文、铜梁、大足、南溪出任县官。在此期间,张澍对四川文化的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和神是乾隆朝的权臣和大贪官,乾隆刚去世,嘉庆便将他抄家处死,这本来是嘉庆整饬吏治、安定社会的一大措施.但以往论者却偏重于从经济上去看待这一问题,其中徐珂提出的抄没和珅家产达八亿两,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说,其影响极广,甚至成为后世评论这一事件的基调,这是有悖于历史事实的.本文从和氏家产总值、嘉庆查抄和氏的主导思想及查抄的具体做法三个方面,对“吃饱说”提出质疑和辨证,冀还历史以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5.
试论嘉庆七年英国觊觎澳门事件马廉颇,黄定平嘉庆七年(1802年)英国觊觎澳门事件对于清廷来说是一件并不清楚且不重要的事件,然这次事件显系嘉庆十三年(1808年)英国占据澳门旋即在中国政府的压力下被迫撤退这一重大事件的一次预演。由于广东地方大吏在向朝廷...  相似文献   

6.
松筠在新疆     
松筠,字湘浦,姓玛拉特氏,蒙古正蓝旗人。清乾隆朝由翻译生员起家,补理藩院笔帖式、升内阁学士,历任军机大臣、大学士、尚书及各地将军、总督等职。嘉庆五年(1800)简放伊犁将军,因陛辞时渎请弛禁,遭嘉庆不满,降为伊犁蔡哈尔营领队大臣,两年后才恢复伊犁将军之任;嘉庆十四年(1806)调任,十八年(1813)再次出任伊犁将军,至二十一年(1816)返京。松筠在新疆任职十三四年,对边陲的开发有所建树,死后又入祀伊犁名宦祠,反映了当时官民对他的眷念之情。  相似文献   

7.
《大连大学学报》2020,(4):86-92
董国英《楚辞贯》是一部值得注意的清代楚辞注本。然而时至今日,学术界对于董国英的里籍和生平,各种楚辞书目和提要类著作一直莫衷一是。据笔者考证,董国英是浙江省杭州府昌化县人,生于雍正七年,卒年在嘉庆十五年左右。《楚辞贯》成书于嘉庆五年,直到道光二十五年才刊行,历时四十五年,主要原因在于董氏家贫,无力刊布。董国英生当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其时朴学之风正盛,但他不溺于章句训诂,而是重视楚辞的文学研究,贯《离骚》与《屈原列传》为一,以鲁笔《楚辞达》为蓝本,采取由疏通文脉进而阐释大义的治学路径。  相似文献   

8.
牛小燕 《文教资料》2006,(18):187-188
松筠是清朝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一位封疆大吏,曾出任过军机大臣和各部尚书,还先后担任过库伦办事大臣,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等职,为清朝的边疆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对松筠的研究状况,为认识和研究松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森文,山东渚城人,清初山东名士王成祉之次子.嘉庆十二年任兴安府安康知县.与郑廉合作,纂修了<安康县志>20卷.嘉庆十五年王森文调任汉中府略阳县知县,公务之余,对石门石刻悉心探究,最后写成了<石门碑薛>一书.此书是保存至今的第一部石门石刻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杨国翰传略     
云南云州 (今云县 )人杨国翰是清朝嘉庆年间云南“五华五才子”之一 ,嘉庆二十五年(1 82 0年 )进士 ,道光年间勤政清廉的地方官。其诗文在云南古代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 ;在浙江各地为官期间 ,勤政亲民 ,政绩卓著 ,得到了道光帝、林则徐和百姓的赞誉  相似文献   

11.
王森文,山东渚城人,清初山东名士王成祉之次子。嘉庆十二年任兴安 府安康知县。与郑廉合作,纂修了《安康县志》20卷。嘉庆十五年王森文调任汉中府略阳县知县,公务之余,对石门石刻悉心探究,最后写成了《石门碑Yi》一书。此书是保存至今的第一部石门石刻文献,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嘉庆与和珅     
嘉庆四年(1799年),太上皇乾隆皇帝“龙驰上宾”的第六天,嘉庆帝颙琰就将乾隆的宠臣和珅下狱赐死,籍没的家产清单共一百○九号,据已经估价的二十六号清单竟达二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朝政府五年的财政收人。“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成为当时流传的民谣。不少人也就因此而认为嘉庆皇帝除去和珅的主要原因在垂涎和珅的家产。然而,事情并不如此简单。乾隆后期,社会矛盾逐渐趋于激化,吏治败坏,贪污成风,赋税日重,农民起义连年不断。为了开脱乾隆皇  相似文献   

13.
(嘉庆)《无为州志》由顾浩承修,吴元庆编纂,完成于嘉庆八年,资料详实,《食货志》部分记载了大量清朝前中期无为地区人口、赋税的详细数据,是研究清朝无为地区人口、赋税变化的重要资料.无为地处于长江中下游,从无为地区在清朝前一百五十年的人口及赋税的变化中也可粗略了解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状况.文章以(嘉庆)《无为州志》为主,辅以其他地方志资料,来分析清朝无为地区官方统计人口及赋税的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14.
嘉庆的家教     
嘉庆年间,陕西韩城乡下有个80岁的老头儿想做家教.  相似文献   

15.
明清典制     
陈烂屐四(1776—1802)清嘉庆时广东博罗添弟会首领。陈烂屐四家道殷实,其父陈士庄为捐纳按察司照磨。嘉庆六年(1801)七月,陈烂屐四在博罗聚人结合,共有万余人,并雇人潜买硝磺,配造火药,打造兵器,嘉庆七年七月,于罗溪营设寨,竖旗起义。布旗上书:“顺天行道”及“同心协力讨江山”等字样。与清军周旋一月有余,寨破被俘。据清官员奏称:陈烂屐四“挺身承认,毫无惧怕之状”。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军机处录副奏折》嘉庆七年十二月初六日,广东巡抚瑚图礼奏;嘉庆七年九月二十日两广总督觉罗伍拉纳奏。 (秦宝琦)  相似文献   

16.
散氏盘     
<正>【作品概况】散氏盘是西周后期厉王时代的青铜器。散氏盘因文中"散氏"字样而得名,又名散盘。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重21.3公斤。内底铸有铭文19行357字,内容为一篇土地转让的契约,记述矢人付给散氏田地的事情。金文草篆。《散氏盘铭》与《毛公鼎铭》《大盂鼎铭》并称为"三大金文瑰宝"。散氏盘于乾隆中叶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出土,至嘉庆十五年一直在民间收藏。1810年冬,湖南巡抚阿林保曾以此敬献嘉庆皇帝50岁生日,但嘉庆不爱古玩,故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六朝皇帝,散氏盘久藏禁宫中,甚至谁也不知其下落,直到1924年在养心殿库房一只木箱中被发现。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17.
清道光皇帝旻宁在嘉庆成年诸子中实际居长子之位。他幼年时即得到乾隆的恩眷,寄以承继帝统的厚望,并沐浴着嘉庆的诸多恩典。嘉庆亲政后,旻宁被密定为皇绪,这一地位在以后的时间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旻宁一帆风顺地继承了皇位,而继位后的道光皇帝却为择储一事所困扰。最后,道光选择了功于心计的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舍弃了才华出众的皇六子奕诉。一个从传统中走出来的皇帝,又以传统的标准、传统的方式确定了皇位继承人。  相似文献   

18.
金坛段玉裁之为《说文解字注》也,发轫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竣稿子嘉庆十二年(1807年),至嘉庆二十年(1815年)陆续刊版,历时四十载而全书告成。会时倡朴学,尊崇许书,而其注大行。王念孙撰序曰:“吾友段氏若膺,于古音之条  相似文献   

19.
周璐 《语文知识》2013,(3):80-82
清代乾、嘉、道时期,骈文派和散文派围绕着文章正宗地位问题展开了长期论争。其争论经历了三次演进:第一阶段从乾隆初年至嘉庆中期,倾向于骈文的作家们力求骈文与散文并尊、对等;第二阶段从嘉庆中期至道光初期,骈文家和汉学家谋求骈文的正宗地位;第三阶段是道光中后期,一些文学家主张骈散融合、奇偶不拘,骈散合一成为文章思潮的主流。  相似文献   

20.
嘉庆、道光年间,西方列强黑云压城,清帝国大树飘零,"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而就在那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时代阴霾中,一门专门研究中国边疆地区的地理沿革、种族关系、行政与武备等方面的新学术--边疆史地研究也开始了它痛苦的妊娠与诞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