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降水,云与大气CO2浓度的年际波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测资料显示大气CO2浓度具有非常明显的年际变化.通过分析年平均降水量和夏威夷Mauna Loa站大气CO2浓度的关系,发现大气CO2浓度年际增长量与全球陆地降水的年际增长量成正相关,提出了亚洲季风区云量变化对生态系统净生产力(NEP)有显著影响的假设.利用更高分辨率的月平均温度和降水资料,进一步分析研究大气CO2浓度的年际变化与温度以及降水变化的关系;利用1984~1993年的月平均卫星云资料,研究了云量变化与大气CO2浓度变化关系,结果发现全球CO2浓度年际增长量与低纬度地区陆地上空云量的年际增长量呈同步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三江平原小叶章和毛果苔草两种地表覆被下的贴地气层CO2浓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叶章和毛果苔草两种地表覆被下贴地气层CO2平均浓度要明显高于全球大气中CO2平均浓度及向海湿地大气中CO2平均浓度,毛果苔草贴地气层CO2平均浓度(389.56μmol/mol)低于小叶章草甸(400.04μmol/mol).在生长初期,毛果苔草和小叶章草甸日变化曲线均是单峰型;成熟期,毛果苔草为单峰型曲线,而小叶章草甸0m、0.5m高度为明显的双峰型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12点左右和18点左右.一个完整的生长季中,毛果苔草和小叶章的贴地层CO2浓度最高峰均出现在植物生长之前;但是两种覆被下的贴地气层CO2最大值却出现在不同的高度,毛果苔草最大值在2m处,小叶章草甸出现在0m处.  相似文献   

3.
选取2019年6月1日-2019年8月31日呼和浩特市小召环监站污染气体(CO、NO_2、O_3和SO_2)的监测数据及气象资料,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夏季气态污染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日变化特征,NO_2、O_3表现为单峰型,SO_2呈现双峰型,CO呈现不规则多峰型;观测期间CO、NO_2、O_3、SO_2均存在明显的"周末效应";工作日白天CO、NO_2、O_3浓度大于周末,SO_2与之相反;O_3小时平均质量浓度日循环工作日与周末均呈单峰型分布,峰值均出现在14∶00。  相似文献   

4.
利用湖州3个大气成分监测站的2013-2015年污染物监测数据,分析了O_3浓度的变化特征,讨论了O_3浓度与五种污染物(PM_(2.5)、PM_(10)、NO_2、CO和SO_2)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年O_3浓度频率呈类指数衰减分布特征,二级标准年超标率为5.99%;O_3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春季是湖州高浓度O_3易发季节,夏季超标率最高,达到10.73%,冬季超标率接近0;月平均O_3浓度呈双峰型分布,峰值浓度出现在5月和9月;日平均O_3浓度谷值和峰值分别出现在6时和15时,且冬季日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其它3个季节;O_3与PM_(2.5)、NO_2负相关明显,与SO_2变化趋势相似,一般比SO_2滞后6 h。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2008年~2010年醴陵市除夕夜、春节期和春节前后烟花爆竹燃放的环境污染状况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醴陵市2008年~2010年大年三十18:00至大年初一6:00烟花爆竹集中燃放过程中,PM10、SO2、NO2浓度大幅度增加。在研究时段内,居民室内噪声监测值峰值出现在0:00,最高值达120dB,室外的噪声监测值峰值达150dB。(2)醴陵市2008年~2010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六至正月初五十日PM10、SO2和NO2的全市日平均质量浓度在大年初一达到峰值,PM10、SO2和NO2的最高浓度值是0.215mg/m3、0.052mg/m3和0.039mg/m3。(3)醴陵市2008年~2010春节期全市日平均质量浓度明显高于春节前后全市日平均质量浓度,PM10、SO2和NO2春节期全市日平均质量浓度较春节前偏高。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区碳排放强度的较大差异,将增加CO2减排目标实现的难度。本文通过将化石能源细分为17种估算了1997-2010年中国各省的CO2排放强度,从省际、东中西部和八大经济区域3个视角,运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地区CO2排放强度差异的成因。分解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和能源结构可以解释70%左右的地区CO2排放强度差异。其中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是形成地区CO2排放强度差异的主要原因,省际、东中西部和八大经济区域视角的平均贡献率依次为30.78%、28.54%和26.23%;城市化水平和能源结构是地区CO2排放强度差异的第二大贡献因素,其平均贡献率依次为21.40%与20.93%、24.92%与21.07%、22.43%与21.08%。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水平对地区CO2排放强度差异也具有重要影响,二者平均贡献率之和接近30%。  相似文献   

7.
毕节市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宣文 《科技通报》2012,28(5):192-196
本文通过分析2011年春节期间毕节市PM10、SO2、NO2、PM2.5这些大气成分资料,得出:集中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污染物浓度上升有明显作用,且以颗粒物浓度最为明显;相比燃放烟花,气象条件对SO2、NO2浓度变化的影响更明显;除夕夜PM2.5浓度在21点左右、2点左右分别达到峰值,元宵节PM2.5浓度最大值在23点左右达到,而除夕和元宵节两天中PM2.5时均浓度的最大值是2月平均时均浓度的7至8倍;还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不同的逆温层、相对湿度对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聃  尹浩  李云  张莹  许金萍 《科技通报》2021,37(6):14-18
以湖州市安吉县的PM2.5为研究对象,利用安吉城东大气成分监测站的PM2.5污染物浓度数据分析2015年1月2日~2018年9月30日安吉地区的PM2.5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安吉地区PM2.5日平均浓度频率分布呈指数衰减,PM2.5日平均浓度的年变化呈现明显周期特征,并且冬季PM2.5日平均浓度超标日数要多于夏季.利用HYSPLIT模型模拟安吉县100 m高度下气流后向轨迹,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分析5次中度到重度污染过程.结果表明,安吉地区PM2.5污染主要受华北和华中影响,通过西北和偏西路径进行中远距离传输,对安吉地区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与波动对龙羊峡流量的影响及未来趋势的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气候变化与波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位于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水库流量变化与气候条件的响应关系,发现气温、降水及蒸发的波动变化对水库流量有很大影响,依此关系建立了流量预估模型;并根据气候模式输出数据经降尺度处理生成的未来气候情景,对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龙羊峡水库流量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未来两个时期(2010s、2020s)龙羊峡平均流量均较基准期(1988年-2008年)增加,但在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流量变化有明显的差异,其中A2情景下平均流量分别增加6.3%(2010s)和6.1%(2020s),B2情景下增加20.0%(2010s)和10.7%(2020s),据此,未来气候变化对龙羊峡灌区的可能影响将利大于弊,但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罗光杰  李阳兵  谭秋  王世杰 《资源科学》2010,32(11):2130-2137
以代表岩溶山区不同发展水平的贵州省4个地区为例,应用1963年航片和2004年SPOT影像,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指数定量评价方法,研究了岩溶山区聚落格局变化及其与所在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63年,该区聚落规模较小,受地貌影响较小,主要分布在土地生产力高的地方,聚落分布形状较为规则。经过几十年地区经济的发展及人口增长,聚落在不断扩张,因受制于山区的地理环境,聚落分布形状趋于复杂,且有向交通线集聚分布的趋势。在不同发展水平地区,聚落空间发展方向各有差异,其中优化开发型地区聚落稳定并朝自身扩张和合并方向发展;保护开发型地区聚落变化小,部分聚落向保护地区外围迁移;恶劣发展型地区聚落变化数量大、等级低,其发展方向以新生为主,消亡较多;岩溶山区聚落的分布格局变化对周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在不同发展水平地区异质性明显,因此岩溶山区聚落的周边生态建设方向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选取杭州地区5组两两临近的气象部门与环保部门大气成分观测站点资料,以2015年12月1日~2016年11月30日两个部门的日平均PM_(2.5)浓度观测值为样本,对"气象部门日平均PM_(2.5)浓度"与"环保部门日平均PM_(2.5)浓度"两个总体的一致性进行评估。得到分析结果如下:(1)两种来源的PM_(2.5)观测年平均浓度相差较小,5组站点的平均绝对偏差为2. 20μg/m3,平均相对偏差为3. 71%;(2)两种来源的PM_(2.5)浓度观测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两者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达到0. 64;(3)两种来源的日平均PM_(2.5)浓度值差异大小存在一定的季节变化,这一差值在7~11月间于0值附近摆动,说明在此期间两个部门观测数据的一致性好于其他月份;(4)通过基于t检验的逐对比较法检测两种来源日平均PM_(2.5)浓度的观测值是否存在固有差异,可知当置信水平为99. 5%时,可以判断该种差异是存在的。总体而言,气象与环保部门的PM_(2.5)浓度观测在一定时间域内有一致的量值和趋势,但具体到每日的观测而言,两种来源存在一定的固有差异。推测这种差异的存在原因,可能是由不同部门观测仪器、观测方法等不同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风的气候变化对上海地区秋季空气质量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伟东  梁萍 《资源科学》2013,35(5):1044-1050
为探索气象要素的长期变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本文以上海地区为例,利用该地区2002年-2010年秋季PM10浓度资料、1956年-2010年秋季风向、风速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全球大气环流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秋季PM10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风向、风速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风向、风速的长期变化对上海地区空气质量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上海地区秋季PM10浓度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而风速、风向的长期变化对其有重要影响.PM10浓度与风速密切相关,静风时浓度最大,随着风速增大,PM10浓度逐步降低.风向对PM10浓度的影响也非常显著,近地面吹偏东风时PM10浓度相对较低.在以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增强趋势为主要代表的大气环流变化背景下,上海地区秋季近地面偏东风风速出现减弱趋势,但偏东风风向频率却明显增多.偏东风风向频率的增加有利于海上洁净空气向上海地区输送,从而改善该地区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整理2004-2010年杭州高速路段逐时的交通事故数据,并利用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研究了杭州地区路面结冰天气特征及气象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结冰天气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杭州高速路段的平均交通事故百分率日变化呈双峰分布,峰值分别出现在9:00~12:00和15:00~18:00。结冰时,峰值更为显著,夜间的事故率普遍高于平均事故率。(2)1961-2010年杭州结冰平均开始时间为12月2日,结冰平均结束时间为3月2日,其中结冰结束日期有明显提前的趋势。(3)不同结冰天气下发生结冰时,最低地表温度基本均在0℃附近及以下,风速较小。其中,降水后发生结冰时,气温分布的跨度范围较大,且一般要高于地表温度。降雪(雨)后结冰的相对湿度明显低于降雪时结冰。(4)运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杭州地区结冰判断模型,TS评分73%,可以为结冰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CO2浓度升高对植物种子萌发及叶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OTC-1型开顶式室进行了CO2浓度对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叶片形态结构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对发芽率影响不大,但发芽势明显增设,CO2浓度有加速种子萌发的作用。CO2浓度升高对C3作物叶面积、叶干物重增加显著,C4作物增加不明显;随着CO2浓度升高,C3作物叶片气孔密度变小,C4作物(玉米)呈相反趋势;水分胁迫使气孔密度增加;CO2浓度升高,气孔阻力增大,蒸腾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5.
西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西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CO2排放状况的观测,讨论了高原冬小麦、青稞和对照裸地的土壤CO2排放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征。冬小麦、青稞和对照裸地的CO2排放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发生当地时间的13:00~14:00和凌晨5:00~6:00左右,但在越冬期土壤CO2排放已很微弱,日变化不明显。冬小麦和青稞地的土壤CO2排放最高值出现在灌浆初期, 可达到40 g m-2 d-1左右;收割后,气温和土壤温度也逐渐降低,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小麦根系的呼吸减弱,土壤CO2排放一般为20 g m-2 d-1以下;至越冬期,土壤CO2排放降至2 g m-2 d-1左右,土壤CO2排放非常微弱。高原农田土壤CO2排放与5cm土壤温度变化相关性最好,可用5cm土壤温度来推算高原冬小麦地的土壤CO2排放量,并由此得到在灌浆期高原冬小麦的根系呼吸所排放的CO2量占整个土壤的CO2排放量的34~44%,平均为40%。  相似文献   

16.
一个地区良好的气候状况和空气质量状况是影响游客选择出游目的地的重要因素。文章从大气负氧离子浓度状况出发,分析了泾源县城和六盘山区大气负氧离子浓度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泾源县城月平均负氧离子浓度在1 184个/cm3~2 301个/cm3之间,年平均负氧离子浓度为1 784个/cm3,六盘山区月平均负氧离子浓度在1 575个/cm3~2 816个/cm3之间,年平均负氧离子浓度为2 221个/cm3;泾源县城和六盘山区负氧离子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最高为夏季,春、秋次之,冬季最低;泾源县大气负氧离子浓度从4月开始明显增加,至7月达到最大值,后又逐渐减小;泾源县城和六盘山区9:00—17:00平均负氧离子浓度分别为1 890个/cm3和2 573个/cm3,是一天中最适合有氧出游的时间;大气负氧离子浓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泾源县城负氧离子浓度与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呈显著的正相...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1,(9)
本文利用在天津市跃进路(E117°20',N39.09')设置的站点对天津机场区域空气质量进行连续监测,结合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的实时报文,应用R语言和广义加性模型(GAM),针对2019年5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世界时)的空气质量数据,对天津机场区域大气进行大气污染特征和大气污染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飞机起降与飞行对周围环境大气贡献较大的主要污染物为:SO_2、NO_2、PM2.5、CO。决定主要污染物浓度时间变化特征的影响因子是气象因素。飞机起降与飞行对SO_2、PM10、NO_2、CO浓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3—2007年的总悬浮颗粒物(TSP)、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的逐日平均浓度资料和嘉善地面观测资料,对嘉善空气污染状况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天气气候学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嘉善县的主要污染物为TSP,其次为SO2和NO2,冬季各污染物的平均浓度最高,其次为春秋季,夏季最低。降水、大雾、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对空气质量均有较明显影响,应用气象因子建立空气质量逐步回归方程,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暴雨时空特征及其与洪涝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峡库区及其周围35个气象站1961年-2010年的逐日降雨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分析了50年来三峡库区暴雨日数、暴雨强度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过去50年间,三峡库区年均暴雨日数为3.4天,存在2.3年和5年尺度的周期振荡;暴雨强度为72.9mm,具有9.6年尺度的变化周期。7月的暴雨日数最多且强度最强。在20世纪80年代暴雨日数与强度为正距平,在21世纪最初10年,暴雨日数显著减少,暴雨强度增加。三峡库区暴雨日数呈盆地和谷地少、山区多的空间分布,东南部是暴雨日数与持续性暴雨的多发带;暴雨强度东南部较高,西南部低。三峡库区夏季暴雨与洪涝的关系非常密切,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暴雨对洪涝的贡献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应用多台和达法计算了2010年01月3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发生在吉林省前郭地区ML≥2.0地震的平均波速比。计算使用高质量的数字地震震相记录,在较强地震前观察到持续的低值异常现象,在时间分布上出现较明显的异常过程,分析表明异常变化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