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文华 《学周刊C版》2010,(3):108-108
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  相似文献   

2.
肖涛  张建国 《考试周刊》2014,(70):132-133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实践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野外实践活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使教师拓宽教学思路、教学方式多样化,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地理教学效率,更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现实生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理念的指导进行地理教学,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新课改要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地图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是学生必备的。激发学生地图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重视地图的学习,强化专题地图的读图训练。  相似文献   

4.
当前,社会上、校园内、师生间对地理这门学科的态度是:学校重视不够,教师讲解没劲,学生学习没趣。这与当前举国上下重视素质教育、重视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教育观是格格相反的,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爱上地理课,爱学地理知识呢?本文浅谈了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把所讲知识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三贴近"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地理知识传授贴近社会生活、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广大学生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陈静  李晴 《地理教育》2011,(6):51-52
乡土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乡土地理教材是落实乡土地理教学的重要载体,其作业系统作为地理教材必要的子系统,在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掌握和巩固知识以及强化学生地理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以津、沪、渝三个直辖市乡土地理教材作业系统为研究对象,侧重对其数量、类型及其与课文系统的结合等进行分析,以期对乡土地理教材的编写与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可见,《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学习应该“生活化”,无疑,地理学习的“生活化”应立足于地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破除狭隘书本的观念,建立开放式的地理学习方式,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与地理学科紧密相关的一些地理现象、知识、事件,和谐地融人课堂之中,引领学生去发现、思索、探究、总结,从而提升学生地理方面的素养,  相似文献   

8.
梅春花 《考试周刊》2010,(32):188-188
提高地理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乐于学习地理;要优化教学手段与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善于学习地理;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相似文献   

9.
区域地理在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从如何学会阅读地图,并善于使用地图以及强化区域地图的空间位置,让学生学会图文结合、图文并用和学习技能在区域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等方面,通过对区域异同点的对比,归纳区域总体特征,使学生对区域各要素的掌握和区域综合性有更加明确的知识脉络.  相似文献   

10.
乡土地理中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它贴近实际,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利用学生熟悉的乡土地理资源作为地理教学的载体,上好高中第一节地理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乡土案例,创设地理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情感;利用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利用乡土地理环境问题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家乡情怀,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资源观、环境观,实现德育的渗透;让学生学会"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国家新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利用当地条件,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掌握获取乡土地  相似文献   

11.
要强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由于地理知识的抽象性,初中生往往认为地理非常枯燥难懂,长此以往,逐渐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力,课堂气氛沉闷,达不到教学目标。本文通过对教学实例的分析,探索研究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昂勇 《考试周刊》2014,(65):132-132
<正>活动课是地理教学的一种基础形式,它包括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一堂生动有趣的活动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拓宽知识面,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一、地理活动课的选择地理活动课的选择应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层次分明,便于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活动课主题的选择是一堂活动课成败的关键,主题要鲜明,紧扣教材,力争  相似文献   

13.
初中地理教师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经常探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热点问题是最好的切入口,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热点和焦点等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对于地理教学来说,这些材料都是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A1):131-132
地理实验教学是一种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师生共同参与地理问题的探究活动,共享合作共事的快乐,凸显了新课改的基本要求。地理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多种地理能力。实验教学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判断等,培养学生敏捷的地理观察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色。地理实验教学源于生活、贴近自然,为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支撑,更为地理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贺莹 《考试周刊》2014,(92):139-139
<正>初中地理学科本身以其特有的学科体系及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的特色,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学中努力挖掘地理学科的人文素养,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是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地理教学的价值追求,也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智力、情感态度及个性、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一、用教材土壤孕育人文素养的种子地理课程标准提出,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新教材有大量贴近学生生活的鲜活素材,  相似文献   

16.
杨大志 《地理教育》2013,(Z2):50-51
一、有效备课教学的实效性源于教学预设,有效设计教学环节是打造生动、高效地理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高中地理教学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教学设计必须切合实际,要符合教学目标要求,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相似文献   

17.
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指出,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保证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将直接提升地理课程教学的效果和水平。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料,广泛开发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考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中考地理复习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中考也发生了变化。虽然中考的最终结果还是以成绩的形式呈现,但是中考内容越来越偏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核。面对这一变化,中考地理的复习工作也应该有所调整,走出以成绩为中心的复习套路。具体该如何做呢?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探究。  相似文献   

19.
李红霞 《考试周刊》2014,(22):125-125
<正>乡土内容是地理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广泛结合乡土地理内容进行中学地理教学,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尤其是初中地理教学。由于初中学生具有好新奇、好追问、好探索的特点,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尽量结合客观存在于学生生活之中的生动的、有趣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乡土内容属于地理现实问题,它与教学内容相联系,为学生所熟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提出相关乡土地理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更重要的是,乡土地理问题使课本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会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节能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发挥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有效结合起来,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成功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接下来,本文将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详细论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强化初中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