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初次阅读,体会不深,多次重读,忍不住拍案叫绝,再三回味,确如名家所言。我认为,和张爱玲其他的章比起来,《金锁记》可以说是张爱玲的顶峰之作,无论从技巧上还是思想上,它都能体现张爱玲的天赋所在,寻常人是无法企及的。在这部小说中,张爱玲塑造了曹七巧这个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2.
晏淑君 《文教资料》2006,(20):81-82
张爱玲小说中,月亮意象发展的顶峰当推《金锁记》。本文由张爱玲的生活经历入手,分析了《金锁记》中月亮意象的内涵,指出它对中国文学传统中月亮意象的继承与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3.
略论张爱玲的《金锁记》谢裕华张爱玲是一位四十年代就名噪上海的著名作家。1943—1945年是她小说创作的丰收期和成熟期,如《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倾城之恋》和《金锁记》都写于这一时期。《金锁记》是其中最好的小说,也是她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4.
杨敏 《时代教育》2007,(7Z):136-136,138
说到张爱玲的小说就让人想到那悲剧式的苍凉:她用凌厉的笔触充分挖掘了现代都市中人性的扭曲和心理变态给人造成的悲剧,“把人生剥出一个血淋淋的面目来”。在张爱玲此类悲剧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被夏志清教授誉为“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的《金锁记》。一部叙事文学作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金锁记》这出深刻的悲剧就在于它成功刻画了一个象征人性沦落历史的疯子——曹七巧。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是著名的女性小说写家,在她一生的著作中,女性形象是主要的,也是塑造得最成功最亮眼的。众多的作品与人物形象中,张爱玲对《金锁记》与《连环套》是最偏爱的,文学界也特别关注这两部作品。夏志清在文学史上给张爱玲定位时,曾将《金锁记》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张爱玲在二十三年的沉淀之后,又重新提笔将《金锁记》改写为长篇小说《怨女》,可见她对《金锁记》恋恋不舍的珍惜。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其中篇小说《金锁记》的成就获得高度评价.后受到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将《金锁记》扩写成了长篇小说《怨女》.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两篇小说的比较分析来探讨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她的小说的艺术魅力和“张爱玲式”风格总是引起一次次的轰动。《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作品带给读者说不尽的感慨和思索,而今随着遗稿《小团圆》的面世,新一轮的“张爱玲热”也相伴出现。同时纵观《小团圆》,不难发现它与前期作品存在着一些差异。今即从文字、意象和人生观察透彻方面人手,以《倾城之恋》、《金锁记》和《小团圆》为代表,初略地探讨半个世纪以来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变化和“花开花落”。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两部小说《金锁记》和《怨女》,是运用同一素材创作出来的但又迥乎不同的两个故事。《怨女》的主人公银娣相比《金锁记》中的"疯狂"的曹七巧呈现出"常态化"特征,这种改写反映了张爱玲对创作风格的自觉追求,是张爱玲一贯的苍凉文风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处身于新旧交替的时代。她的作品与血和火的中国关系不大,与外寇的侵占不大沾边,也不去渲染民族情绪和抗战气氛,而把主要的视角指向两性关系、婚嫁、迎娶和“女性暴君”,《金锁记》人物曹七巧是张爱玲创作的典型形象之一;张爱玲小说的魅力来自于个性化的形象叙述语言,形象勾画语言,形象想象语言,形象描写语言,她独特的创作,展示了那个年月崩溃与转折的进程,传达出那个时代个人与历史、生活与命运的内涵,其作品语言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创作的小说,从形式上看,最像戏剧的除了《心经》、《封锁》,还有《等》和《相见欢》.此外,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金锁记》、《茉莉香片》和《琉璃瓦》等小说中也都穿插了一些类戏剧场景.张爱玲小说中的戏剧手法是张爱玲对戏剧艺术的敏慧借鉴,这既源于她自己的编剧经历,也因为其喜读萧伯纳、赫胥黎等作家的戏剧作品.  相似文献   

11.
比喻是张爱玲小说中常见的修辞方式,《金锁记》在比喻运用方面有鲜明的特色,她多在人所习见的物象中,加入象征、人物内心直觉,从而传达出独具魅力的比喻意象,取得生动、传神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善于挖掘人物的心理深度,她的人物几乎都具有很强的心理深度.而《金锁记》应该是张爱玲对人物心理挖掘最深刻、最触目惊心的作品.《金锁记》描写了性压抑和金钱欲望对女性的心灵扭曲,是一部关于黄金和情欲的心理传奇.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与《金瓶梅》均为世情小说,然《金瓶梅》开启着明清世态人情小说之生命先河且打破了神话传说、英雄叙事和历史演义等传统题材长期占据小说创作领域的审美格局并依托其别具一格的方式展拓了中国古典小说演绎的新篇章。但《红楼梦》却是凭借其渲染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时情冷暖以及言说着个体的梦幻玄想、群类的盛宴必散和家族的悲欢离合而跃升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榜首佳篇。  相似文献   

14.
第一、“参差的对照”是《金锁记》叙事艺术的最大特色。第二、《金锁记》所用喻体形象妥帖,似乎信手拈来而又不同凡响;多用象征手法,其意象鲜活明丽,并且前后呼应;夸张时或融进比喻中,随事象转换而传情达意。第三、《金锁记》叙事深情舒缓,描写色彩斑斓,抒情不动声色。议论蕴含哲理。  相似文献   

15.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里比多"理论(libido theory,又译"原欲理论")在张爱玲最负盛名的小说代表作之一——《金锁记》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曹七巧变味了的手足之情、压抑的两性之爱以及母性的扭曲无不体现了情欲对人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试图通过细读文革时期小说的典型文本《艳阳天》和《金光大道》,分析其叙事模式的具体特征,勾勒出英雄人物形象在十七年文学中的沿革过程以及最终形成蜕变的内在机制,探讨英雄故事与史诗性追求的内在一致性和现实虚幻性,分析英雄神话在文本形式上如何参与到文革小说范式的建构中,并最终形成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欣赏性。作品中的人物深刻揭示了因人性扭曲给自己、他人带来的苦痛,作品不仅体现了张爱玲独特的创作风格,更体现她对于人生、人性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大陆新武侠小说自2001年兴起以来,经历了衔接、调整的第一阶段之后,到今天开始进入第二阶段,这就是“盛世武侠”。盛世武侠是不同于港台新武侠的大陆新武侠自身面目的展现,其文化特征和价值指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盛世的包容性与盛世的宏大气魄;二是盛世的发达性与盛世的灿烂文明;三是盛世的昂扬性与盛世的中国英雄。  相似文献   

19.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一个性格复杂变态的人物形象,从社会学角色理论的角度解读文本,用角色冲突理论分析曹七巧的心理,并试着证明形成这个人物的变态心理及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人物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及其角色冲突。  相似文献   

20.
《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史上一部伟大的作品,开启了文人独自创作小说的时代.读完《金瓶梅》不难发现鞋是书中常常出现的物件.在书中,鞋不再仅仅是穿的物品,更具有一定的艺术功能,它在揭示小说主题、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多方位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