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融化了僵硬的、传统的教育思想,它使师生交往在更加融洽的氛围中互动,打开学生的心窗,走进学生的心扉,感悟学生的真情,使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近几年来我的教育生活就犹如丁香般悄悄绽放。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与发展的决定》使我们心潮澎湃,深受鼓舞。课程改革犹如一股春风给我们的小语教学带来了希望,指明了航向,更是让学生自由、健康地翱翔。由此,正确把握课改新理念,转变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因为:  相似文献   

3.
张宾  李晓霞 《中学文科》2006,(11):93-93
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使我们深深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教师就必须善于选取有利的时机,因人、因事、因地地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牢牢抓住以下十个时机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国家对中小学教育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全面性、个性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才能,抛弃原有的应试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达到成人与成材的完美结合,而对于私立高中的学生来说,成人教育更显得尤为重要。私立高中的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良特征,他们大多表现为主流意识淡泊,思想多元化,缺少自尊和自信,几乎没有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于以上特点对于私立高中的学生具有普遍性,这就要求从教于私立高中的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更新原有的教育观念,切实改变这种存在于私立高中学生中的不良思想,使我们的民办教育更加具有实效性。对于刚刚录取到私立高中的学生,应该对他们进行一种特殊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杨素 《教师》2010,(24):22-22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融化了僵硬、传统的教育思想,它使师生在更加融洽的氛围中互动。十几年的教育历程中,我以极富亲和力的人格魅力,恪守职责,兢兢业业,以诚换诚,用心换心,爽润着学生心田,轻叩学生心扉,开启了学生心窗,培养起学生的自信心,因而,我的“花圃”里“花蕾”满枝,有的迎春盛开,有的犹如丁香般悄悄绽放。  相似文献   

7.
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是相辅而行的。我们要关心每一个学生,教育好每一个学生,除了通过集体教育外还应当经常地、深入细致地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只有使每个学生都能进步,班集体才能健康地发展。集体中的个人,都是有个性特点的,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他们中间有先进、后进和中间状态之分。他们的学习、思想状况也都不同。这就要求我们从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状况出发,搞好个别教育,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使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不断扩大先进面,缩小后进面。  相似文献   

8.
理解学生是我们教育好学生的前提。但是在应试教育下。不少教育工作,却没有体会这一点。在教师与学生的心目中,分数就是一切,教师为了分而教,学生为分而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衡量学生的好坏,也是分数.对于学习好的就喜欢,多夸奖多表扬,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采取冷漠、嫌弃甚至粗暴行为,这就必然导致矛盾激化。使这部分学生失去信心。成为后进生。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一种生命,教师和学生是她灵魂的载体。我们热爱学生,就应该犹如珍爱自己的身体一样。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带着这一理念,我也开始探寻自己在教师旅途中的所做、所思、所感。一、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会不自觉地把爱的天平倾斜于听话的学生,而给予个性较强、顶撞老师的学生的爱  相似文献   

10.
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在社会需求和对受教育者的认识上存在差异,其管理理念是截然不同的。传统教育旨在强调学生在校生活遵守纪律的层次,使管住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而创新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着重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促进个性发展,使引导学生发展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创新教育是一种与传统教育有着较大差异的崭新的教育,我们只有运用创新教育的理念,把握创新教育的内涵,才能正确指导我们的管理行为,实施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使他们形成了很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这就为他们的心理发展带来诸多不利的因素,使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很弱。一些学生在遇到挫折时,往往采取消极态度,或自暴自弃,一蹶不振;或离家出走,甚至轻生。这些现象告诫我们,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已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重大的课题。 一、教育学生辩证地认识事物 1.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学生受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肤浅的和片面的。可以结合学生成长的经历开导他们:他们从小到现在,无论是身体,还是知识、能力都在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德育》2010,(10):33-34
南京市金陵中学早在1990年就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组,对中学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十几年心育历程,使我们体验到了改革与创新的艰辛,也使我们体验到取得丰硕成果的愉悦,我们最突出的感悟是:育心者必须以学生的立场和眼光观察学生,重视学生自身内在的感受和愿望。这既是走向新世纪学校教育的起点,又是检验心理教育实效的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一、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教师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爱学生,有时就如慈母,充满舐犊之情,有时犹如严父,爱之深责之切。尊师与爱生是相互对立的矛盾统一体,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教师只有真诚地去关爱学生,公正地评价学生,才能反过来得到学生真心的尊敬和爱戴。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教育史中教育惩罚曾被广泛使用,正当的教育惩罚可以激励学生,使其不断发展。但不良的教育惩罚会挫伤学生的自尊,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导致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应该消除不良惩罚,多采用赏识教育,使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黄婷筠 《湖南教育》2002,(21):27-27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如何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守法品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学校里,老师除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系统地给学生讲解有关的法律知识外,还应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因为纪律与法律是密切相连的。一个经常违反纪律的人,就有可能发展到违法犯罪,违反法律与违反纪律本身没有不可愈越的界限。所以,加强纪律教育,就能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使学生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普法教育是一种涉及面广、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赏识好似一道阳光,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赏识犹如一剂良方,能使很多学生受益匪浅;赏识是一种爱心教育,是教育的艺术。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尝试了赏识的教育艺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如何使学生能够安心守纪,积极向上地学习和生活是我们要不断探索的。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我深深体会到与学生的沟通格外重要;沟通是理解的基石,是实施针对性教育的前提,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当教师与学生有了心灵的沟通,当学生体验到教师的一片爱心时,他就会得到一种安全感,就会有一种情感满足的体验,就会有一种向上追求更高层次需要的动力,就可以挖掘出内在潜力,产生出努力向上的自我教育力量。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是班级管理中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如果回答:“学生就是学生”,或回答“学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对象”,那么。你就完全停止了有益的思考。“学生是主体”,这是已被大多数教师认可的教育教学理念,而“主体”的内涵又是什么?对这个问题,恐怕有些教师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如果深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就会获得一些全新的认识。学生是教育的资源。我们大多数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这固然不错,但只局限于这样一种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知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的工作,按传统的定位就是教育学生和管理班级。教师发号施令,学生听命服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在教学改革大背景下的学生思想活跃、自主创新意识增强的客观环境。我们在工作中所付出种种努力,犹如隔靴搔痒,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有哲人说:"上天赋予我们一根舌头,却赐给我们两只耳朵,所以我们从别人那儿听到的话,可能比我们说出的话多两倍。"这就告诉我们要多听,而教师与学生沟通中最难的地方就在如何倾听学生的心声。走进学生心灵去倾听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在多种大程度上理解和感受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故倾听使学生感觉到你很尊重他,很重视他的想法,是真心实意关心他,会使其放下思想上的包袱与顾虑,释放出压力与不良情绪;倾听能使你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