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孔子曾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人们在论述说话、写作的技巧时,常常会引用这句话。如郭预衡先生在《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文中,便借此句来强调"思想和学问的传播,要靠富有文采的文章"。很显然,郭预衡先生是将其中的"文"字理解为"文采"。  相似文献   

2.
郭预衡教授学有渊源,又自辟蹊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专长和学术风格。所著《中国散文史》,体大思精,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研究达到的最新高度。以长编、正编、简编配套,建构系列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材,开拓创新,成就卓著,广受学人称誉。郭预衡教授为人为学,求实求真,学识渊博,著述宏富,体现了他鲜明的学术品格和独特的学术建树。寻绎他的治学之道、治史思想和学术成就,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一 郭预衡先生<中国散文史>选论的作品,与传统的文学史有所不同.先生在<散文史>中所凝注的厚重的人生与历史的沧桑感,更是传统的文学史所少有的.  相似文献   

4.
读书答问     
读书答问郭预衡郭预衡文学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文学史的学术带头人。主要著作有《中国散文史》、《中国历代散文史》、《古代文学探讨集》、《历代散文丛谈》。他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鲁迅研究专家,写过多篇研究鲁迅思想、文学史观和杂文的学术论文。这些...  相似文献   

5.
熠耀锦心冠冕文史———评郭预衡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简史》章明寿北师大郭预衡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一为《古代文学史长编》,一为《古代文学简史》。从内容上来说大体相同。但“长”有长的特征,“简”有简的本色,互为配合,相得益彰。这里拟就《简史》进行一...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学语文教学最权威的学术期刊,我们早应该介绍一下郭预衡先生和他的《中国散文史》,因为这部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很密切。中学语文课本中的许多古文,在这部书中都有很精彩的研究、评论。《中国散文史》的特点,概要地说有三个。一是材料丰富。有着深厚旧学根底的郭预衡先生,为写此书,花了十几、二十年时间,遍览古人文集,精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充分例举作品,结合作品来做研究评论,言必有据。  相似文献   

7.
新体·卓识·精博·允当──评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熊笃郭预衡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共五卷,分卷编写者:先秦卷熊宪光;汉魏六朝卷万光治;隋唐五代卷林邦钧;宋辽金卷赵仁;元明清卷段启明),已由首都师大出版社出版了三卷(先秦卷、隋唐...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初,史铁生因特殊遭际而系身"心魂书写",这使他与历史语境、文学批评、阅读"惯例"、文学史写作之间长期存在紧张与突围的关系."人文精神大讨论"为史铁生与文学史之间的相互妥协提供了机会.史铁生成为"重要作家",是生存环境、文人"圈子"、文学"成规"与制度性环境长期排斥、导引与形塑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为郭预衡先生主编《明代小品文合集》中,作者编注“于谦等五人’之册的“前言”,概括介绍于谦、程敏政、李东阳、罗、杨慎等车位作家的生平,扼要评价他们的小品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父子情     
<光明日报>编者按:今年2月3日是我国文学大师老舍先生诞辰100周年,这可以说是世纪末文坛迎来的第一件盛事.老舍先生是我国现代作家中极具个性的作家,他笔下真实记录和描绘的二十世纪解放前后的中国社会历史变革和世相百态已成为彪柄我国现代文学史的宝贵精神财富.为纪念这位文学大师,我们特此发表老舍之子、全国政协委员舒乙先生的回忆文章,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11.
许衡是元代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文章学家。他一生写作不辍,著作等身。文章内容广博,文本齐备。在文章理论的建树上,他主张文质统一。文德一致,师古必须随时,讲究文章为社会现实服务。  相似文献   

12.
冯契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他学贯中西、会通古今,不仅在系统研究中国哲学史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而且作出了反映时代特点和富有个性的理论创造。其创建的"智慧说"理论体系,促进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并使之以新的面貌汇入了世界哲学的洪流,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以来我国古代文学艺术领域学术成就颇值得总结,邓乔彬教授便是此领域取得重要贡献的学者之一。在治学风气不断变化中,邓乔彬在顺应时代学术精神的同时,从解决学术之“惑”出发,坚守自己的特点,不断拓展领域,形成了“求通尊专”的治学风格;虽以古代文学、画学为研究对象,但始终接续现代学术的思考起点,传承现代学术精神;在时代学术潮流与个性优长的双向作用中,围绕古代文艺与文化史的关系,不断探索并拓展对古代文学、画学的比较诗学、文化学研究路径,并始终以真善美为旨归,坚守民族文化本位,以一己之力撰写多部通史、断代史专著,对古代文艺学研究贡献卓著。  相似文献   

14.
文史关系是中国传统史学的重要命题,中国现代诸多史家对此作了多角度和层面的继承与发展。翦伯赞是在这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系统和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及其原因,并大量引用文学作品来论证和阐释历史,开拓了"引文入史"的治史新径。他发扬"文史合一"的历史书写传统,强调历史书写的文学性,写出许多文采飞扬和饱含激情的经典史作与历史散文。同中国现代其它史家相比,翦伯赞所作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特色鲜明,贡献卓著。  相似文献   

15.
明朝中后期著名的学者、史学评论家胡应麟(1551—1602),其治学以"淹博"、"会通"而著称,著述丰厚。其中《史书占毕》一书较集中地反映了胡应麟的史学批评思想,在史学批评观上提出"务成曩美,毋薄前修",在史家修养上提出"公心"、"直笔"二善说,在史文表述上提出"约而该,赡而整"等思想认识,这是从唐代刘知V《史通》到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之间十分重要的一部史学批评著作。  相似文献   

16.
严耕望专长于中国中古政治制度史、历史地理。他治史以严谨著称,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备受史学界推崇。在其师长的影响下,严耕望在治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精密的考证与宏观的通识相结合的治史特点。  相似文献   

17.
章学诚与其说是一位史学家、文论家,不如说是一位思想家。乾嘉学者为考据而考据,章学诚却在思考学术的意义何在。他提出"六经皆史也"与传统经学之"经学即理学"相抗衡。他认为"六经皆器",只不过是"先王之政典",因此经学训诂不足以明道,而通过文史却可以见道。由"文史见道",章学诚将文、史、哲都结合到了一起,指向了最基本的社会生活,使文与史都有了哲学意义,也使哲学不流于空泛。因此,他站在"道"的高度论文议史,直指文心史意,见前人及时人所未见之处。  相似文献   

18.
王宏道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一生潜心云南民族历史的探索研究,组织编写了《云南各族古代史略》和《云南简史》,主编《纳西族简史》,参编《彝族简史》等多部著作,在云南民族史研究领域探幽发微,颇有新见。  相似文献   

19.
颜崑阳教授是台湾知名学者,在文学创作、学术研究、教育实践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其文学创作主要成就在于古典诗与现代散文,古典诗深得李商隐的神韵,散文之诡奇者甚得庄子寓言的形式与理趣。他的学术研究从早期的李商隐、庄子等专门研究逐渐转型到后期普遍性的文学理论研究,整合了哲学思想和文学创作实践、批评,在中国诗用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理论、中国古代文体学、中国人文学方法论等众多学术领域都有独特创见。教育实践方面,颜崑阳具有深切的教育关怀与实践精神,在大学教育、民间讲学和家庭教育等方面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和理论家,他在中西对话的学术研究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深宏广博、中西贯通、自成一体的文艺思想。他的文艺思想是思想开放时代的必然产物,反映了把传统与当代文化的创新需求调合起来的历史要求,为中国现代文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