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水的黏附力现象,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2.能运用符号作观察记录,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3.提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知水在生活中的作用。【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初步了解水的特点、水的三态,知道人类生活离不开水。材料准备:(1)第一次探究学具:每桌一盆水,每人一块塑料板、一张塑料笑脸卡片、一支滴管。第二次探究学具:蓝色积木、一块钱硬币、钥匙、树叶、泡沫块、黄布等分别放在盘子里,相应配上粉色、橙色记录  相似文献   

2.
正【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两面镜可看到的物体的像的数量和两面镜夹角大小的关系,对两面镜成像的现象感兴趣。2.能认真观察与记录,乐意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探索结果。【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已认识镜子,有照单面镜镜子的经验。材料准备:单面镜若干,幼儿人手一个两面镜及记录表、彩色笔等。【活动过程】1.照两面镜,引入活动。师:单面镜能照出一个自己,这里有一个两面镜,小朋友照照看,能看到几个自己?引导幼儿猜想在单面镜和两面镜中可看见的物体像的数  相似文献   

3.
正【活动目标】1.能积极探索多米诺骨牌的玩法,充分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2.初步感知力的传递现象。3.发展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准备】经验准备:有玩积木的经验。材料准备:12块长方体的小木块、小篮子、记录表、记录笔人手各一份,梳理图谱两张以及有关生活中力的传递现象的视频。【活动过程】1.玩多米诺骨牌游戏导入活动。(1)引导幼儿观察材料。师:(出示木块)我今天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件新玩具,谁认识它?师:这些小木块和我们平时玩  相似文献   

4.
正【活动目标】1.能遵守游戏规则,提高动作的灵敏性及快速反应能力,锻炼自控能力。2.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的快乐。【活动准备】经验准备:玩过传统的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材料准备:塑料地垫(100CM×100CM)若干、老狼头饰1个、录音机及热身运动音乐等。环境创设:布置游戏的起点线。【活动过程】1.师幼一起做游戏前的热身运动。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分别做头部运动、  相似文献   

5.
正【设计意图】树是幼儿十分熟悉的植物,因为常见,很多幼儿可能熟视无睹,他们摘树枝、摇树干。为了让幼儿了解树与人们的关系,懂得保护树的简单方法,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引导幼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活动目标】1.知道幼儿园种树的目的,感知树木与人们的关系。2.懂得爱护树木的简单方法,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活动准备】经验准备:了解幼儿园里树的名称和基本特征。材料准备:事先拍摄好的幼儿与树玩游  相似文献   

6.
林伟锋  叶钟 《福建教育》2013,(12):35-35
【活动目标】1.探索多米诺骨牌的多种玩法,自主发现骨牌全部倒下与骨牌距离之间关系的奥秘。2.大胆交流探索结果,尝试迁移经验解决生活及游戏中的问题。3.喜欢参加探究活动,体验交流探索的乐趣。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磨研】 【目标定位】观察花生的主要特征,感知花生壳内花生米数量的异同: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花生米的数量,检验自己的猜想;尝试用牙签将花生米塑出造型,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9页内容及练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检验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合作讨论和游戏等活动,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未知。  相似文献   

9.
正一、活动案例【活动目标】1.能运用简单的调查与统计的方法,了解人们日常出行的方式。2.尝试积极地参与讨论,大胆地交流摩托车、汽车等给环境带来的污染。3.懂得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的好处,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活动准备】经验准备:询问并记录过家人最常选择的出行方式。材料准备:调查表、统计表、故事图片(配相应的视频)、彩笔等。【活动过程】1.出示调查表,引导幼儿以听课教师为  相似文献   

10.
正教材分析(一)帮助幼儿探索生活中常见的理化现象,获取科学知识,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目标之一。《蛋宝宝浮上来了》这一课是对浮沉现象的探索与应用,本节课在一系列具有递进性的探索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通过猜想、探索,发现在水中加适量的盐才能让蛋宝宝浮上来,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二)重点、难点:幼儿能通过商讨合作共同探索,能通过猜想、实验、记录、感受盐的多少与蛋宝宝浮沉变化关系。一、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情景图、沙土、盐、水、鸡蛋若干、配制好的盐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46—47页“球的认识”。【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猜想、实践、类推等实践活动,初步认识球体并体验感知到球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初步活动,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3.通过学生自行设计实践方案及合作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习惯。【设计思路】球体相对于学生前面已经学过的圆柱和圆锥来说,它是由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这在图形认识上是一次飞跃。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以及生活经验,课堂设计中通过合理猜想、设计方…  相似文献   

12.
<正>活动目标:1.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初步了解燃烧与空气的关系。2.能细心观察,大胆操作,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现象。3.乐意参与探索活动,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主蜡烛"一支、透明塑料杯、蜡烛人手一份,大小不同的玻璃杯16只、颜色水等。  相似文献   

13.
【活动准备】1.调查:在生活中你是否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你的朋友向你提出让你感到为难的请求时,为了维系友谊,你不得不答应他?请写出事情的详细过程。2.排练游戏小品。3.准备与主题有关的资料。【活动流程】一、小品导入  相似文献   

14.
【活动准备】1.调查:在生活中你是否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你的朋友向你提出让你感到为难的请求时,为了维系友谊,你不得不答应他?请写出事情的详细过程。2.排练游戏小品。3.准备与主题有关的资料。【活动流程】一、小品导入  相似文献   

15.
正【活动目标】1.了解擦屁股的基本步骤,懂得擦屁股的方法。2.逐步形成自我服务的意识,提升自理能力。【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已有便后洗手的经验。材料准备:布娃娃若干、卫生纸、步骤梳理图、积木、"丁丁不会擦屁股"及"正确擦屁股"视频等。【活动过程】1.视频引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1)以谈话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生活中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初步体会其中的简单规律。2.通过观察、科学猜想、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观点分析日常现象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教学过程】一、寻找排列的规律1.认识"一一间隔排列"师:我这里有一些乒乓球。我准备把它们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正>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雪的主要特征,并学习用语言表达出来。2.能安静地听故事,愿意参与猜想、表达。3.在游戏中体验表达的快乐。活动准备:1.初步了解冬季的主要特征2.与故事配套的PPT一组3.音像同步的故事录音活动过程:一、谈话,理解"礼物",引出故事(1)师幼问好:小朋友们好!(2)谈话:小朋友们,你们收到过礼物  相似文献   

18.
车艳艳 《中国教师》2011,(12):41-42
<正>【案例背景】"猜想验证法"是人类探索未知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它是教师指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做出有一定根据的推测性猜想,然后再通过验证,发现新问题,并在解决的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最终完善猜想,发现规  相似文献   

19.
正【设计思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影子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幼儿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容易产生探索的兴趣。本活动拟通过激发兴趣法、自主探索法和游戏法,引导幼儿发现影子会变化,体验探索影子变化的乐趣。活动过程的设计尽量体现  相似文献   

20.
黄红 《早期教育》2003,(3):26-26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并感知杠杆原理,体验力的平衡现象。 2.激发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探索兴趣,培养勇于尝试的科学精神。 活动准备 长方形木板、三角形积木、玩具娃娃和小动物、《能省力的杠杆》录像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