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在地球上看到的诸天體的运动中央是輝煌灼耀的太陽,外周繞着許多行星,遵照刻卜勒定律整齐地運行。還有許多衛星,各以其视如母親的行星做中心,環行不息。這樣的天體集團,實在壯美得很。我們要知道,這般光景,是假定站在太陽系的外方,  相似文献   

2.
我們的地球和其他行星是怎樣形成的呢?人們很久就對這个问题感到興趣了。可是直到最近以前科学還不能给他一個正確的答案。僅僅是許多不同的科學假定。 蘇聯科学界去年宣佈了自己关於行星起源研究工作的總結。這是关於地球和其他行星起源的最正確的新理論,是由奥·尤·施密特院士最先提出來的。假如我們從遙遠的宇宙空间來看我們的地球,就可以看到這样的景像:地球和其他行星繞着太陽,一直向着一定的方向運博。行星的路徑成为圆形而且排列在一個平面内。此外,所有的行星好像陀螺一樣,依着一定的方向旋轉。這正说明了太陽系是一个非常精確的結構,各行星不是单独地而是在同一個時間內一起產生的。到形成行星時,太陽周圍有很多小分子——灰塵在運轉。這些灰麈互相黏在一起同時逐渐地結合成一個大的球體——行星。地球也是這樣產生的。 資本主義国家的科学家說:地球和行星是當着某星球經過太陽时,從太陽拋出的轉動物質形成的。因此,他們認  相似文献   

3.
光线的屈折     
太陽在宇宙中向空間發射光線,光線以巨大的速度像子彈似地投射到我們地球的表面上,有一些物體可以通過這些“子彈”,另外一些把它吸收了,而還有一類把它反射回去……,但這些還不是光線的全部特性,光線也  相似文献   

4.
當晴朗的夜晚,我們仰首看着天上一顆顆閃爍的小星,就應該想到,它們都是一個個的太陽(除了有幾個是地球般的行星,這點我們以後會談到的)。還有更使我們驚異的,就是它們還不僅僅是一個太陽,而且可能是兩個彼此圍繞着運行的太陽——雙星。而這每對雙星中的一個星,又可能是兩個星合成的。同志們,當我們看到一顆小光  相似文献   

5.
天空的星星老早就在人類生活中表現着重要的作用了。曆書就是根據太陽和月亮走過的路徑來制定的。在夜間,星星可以幫助人們找到道路。還在哥白尼和凱普勒以前,就有人猜想,地球不過是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並且在遙遠的行星上也可能有生命存在。 從古代時候起,人就企圖瞭解這些遠方的生命。有千百篇傳說和童話可以作為證明。在全部人類史上都表現出這種熱望。引人入勝的星世界始終是吸  相似文献   

6.
在太陽系内,行星都是循着反時針的方向一刻不停地繞着太陽轉。离太陽最近的水星走得最快,繞太陽一圈才只有地球的88天。而冥王星却需要約250个地球年才繞太陽一圈。但是,我們是在运動着的地球上观看行星,我們看到的只是行星和地球的相对运動,这样就比較複雜了。有時候,我们看到行星在星座間从西向东慢慢移動着,这就叫做“顺行”;如果地球在軌道上超过了它,走到了它的前面去,我们看來,行星就好像变得在星座間从东向西移動了,这就叫做“逆  相似文献   

7.
當我们談起世界大戰,談起中國軍閥時代的内戰,都覺得可怕。但是另外有一種戰争,比世界大戰规模還大,而且地球上有了我们人類以来便開始,一直到现在還沒有停止,並且時時刻刻在戰爭着。可是我们普通因爲司空見惯,反而把這個戰争疏忽了;或許還有許多人沒有了解這個戰争的事實上存在和它的嚴重性。這個戰爭是什麽?——  相似文献   

8.
在人類知識還很幼稚的時候,人们對於地球是怎樣造成的這個問题是一無所知的。最初人们以爲天是方的,地是圆的:到了認識到地球是一個圆的星球,這已經是有了相當的天文學知識以後的事情了。至於地球的起源問题,那更是在人们有了很豐富的天文學知識以後才提出的。由於天文學的進步,人们逐渐知道了地球、太踢舆其他行星間存在着一定的規律,如各行星運行  相似文献   

9.
舊行星与波特定律太陽系的行星,向來為人們已經知道的計有: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五個;目從哥白尼氏的地动說成立以后证明地球也是一個行星,結果一共就有六個行星。 這許多行星到太陽的距離,有一個很便利的定律,可以幫助我們的记憶。這就是1772年德国天文學家波特氏(Johann Elert Bode)發見的波特  相似文献   

10.
學天文從看星開始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看恆星比較簡單,有一本星圖就可以了;但是看行星必須要先知道行星的動態,因爲行星是在繞着太陽走,它們在星座間的位置在時刻變化着。一九五四年中各行星的動態是怎樣的呢?在講到它之前,先把幾個現象以及這幾個現象的名稱解釋一下。行星繞着太陽旋轉的方向是由西而東,但是我們地球也在運動,因此從地球上看行星,有的時候,它們是在  相似文献   

11.
日蚀     
日全蝕發生過已不止一次,其景象是為大家所熟知的。太陽首先彷彿顯得暗淡,某一個陰影慢慢地上來,越來越甚地遮蔽了太陽。太陽上出現了黑縫,它擴大不已,接着太陽已一半變黑,好像受了創傷的月亮。太陽的整個四周呈現了昏暗色,昏暗降臨了。人們覺得大自然中發生了不尋常的事體,鳥儿沉默了,躲了起來了;家畜顯得不安,牛叫着,被牽回了家中;母雞跳上了窠。只有給科學知識武裝了的人們,正安靜地觀察這種有規律的天象。不久,太陽僅僅剩下了金黄色的仄帶,末了,連最後的火光都熄滅了,天上映現着被光彩(日冕)包圍着的圓輪。繁星發亮了,但是一秒鐘後,黑色的圓輪又從太陽上慢慢地爬了下來,他重新成鐮刀形,之後成半圓形,再後则恢復了自己的通常形狀。 為什麼有日蝕的呢? 在你們中,大概定有許多人看見過,飛機的由於被太陽照耀而生的陰影怎樣在地表上疾馳着;大概定有許多人發覺過,當飛機在你們頭頂正上空飛過的一刹那,它遮蔽了太陽。日蝕時也發生與此類似的現象。  相似文献   

12.
1.最接近地球的恒星叫做比鄰星,在半人馬座。它距離地球4光年多(光年是光行走1年的距離,大約等於9.5萬億公里)。這個最近的恒星比太陽距離地球要遠27萬倍。 2.天上看起來最亮的恒星是大犬座的天狼星,我們可以在冬夜的南方天空中看到它。 3.恒星是由熾熱氣體組成的自己能發光的天體,它們的表面温度是以畿千度或幾萬度來计量的。行星呢,正好相反,是冷而黑暗的天體。太陽系中所有的行星看起来所以明亮,是由於太陽照耀着它們的緣故。  相似文献   

13.
小行星 絕大多数小行星都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它們和大行星一樣地繞着太陽旋轉,只不過體積較小而已,其中最大的直径也只有八○○公里,最小的只是些形状不同的石塊而已。 衛星 繞行星旋轉的叫衛星,地球的唯一衛星就是月亮,其他像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也各有衛星。彗星曳長尾的星叫做彗星。太陽的熱力和壓力使彗星的  相似文献   

14.
太陽與月亮     
這本書文筆生動,叙述簡明,相當於初中程度,是一本很好的通俗科學讀物。全書共分九章:第一章介紹地動的宇宙觀;第二章敘述太陽系的組成,行星的排列和運動;第三章解說萬有引力,說明了地球為什麽可以懸在空中,太陽的質量是怎樣秤出來的,如何用力學的原  相似文献   

15.
有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經驗:某年春天黄昏的時候,在偶爾抬頭的機會中,看到在天空中掠過一道五色繽紛的光带,但是旋即消逝了。這就是許多人所謂的“天開眼”,迷信的人還傳說只要在這時候能夠及時地抛—件任何東西上去,跌下来的時候就會變成金的了。其實,這種所謂“天開眼”,就是天文上的黄道光。許多學者認爲黄道光是圍繞着太陽的無數流星集合在黄  相似文献   

16.
地球的发展     
地球在宇宙之中,只不过是滄海中的一粟;在太陽系的9大行星中,它也仅占一个不大不小的位置。太陽系本身也不过是銀河系的一个普通成員而已,而在銀河系之外,又还不知道有多少星系!虽然如此,对我們来說,地球却比任何星体都重要,因为我們正是在这个星球上生活着,我們对它特别地关怀,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地球是怎样生成的?它的内心是怎样的?这些問題,从古到今,一直都在引起人們很大的兴趣。从前的人,因为限于科学水平,碰到不可理解的問  相似文献   

17.
高山比平地冷的原因很多。根据一股的情况来說,这是由于空气直接吸收太陽光的热量的能力比較差,而吸收地球表面上放出来的热量的能力比較强。但是地球表面上的热量主要也是从太陽來的,因此,空气吸收地球表面上的热量多少,也就間接同地球表面吸收太陽的热量多少有关系了。  相似文献   

18.
談談天文     
天文是研究天體的科學 太陽的出沒,月亮的盈虧和燦爛的繁星,都是我们常見的天象;而且每個人都可能發生許多疑問,譬如:太陽爲什麽有東升西沒的现象?月亮爲什麽有圆缺?星星爲什麽會發光?它離開我们到底有多速?……要解答這些問题就得請教天文學了。  相似文献   

19.
據說古時候曾經有兩個小孩子爭辯過太陽遠近的問題。一個小孩子說:“太陽在早晨和黃昏時比較近,因爲那時候看起太陽來比在中午的時候看起來大一些。”另一個小孩子說:“太陽在中午的時候比較近,因为中午的太陽最熱最亮。”他們都有自己的理由,因而各不相讓,但是誰也下能說服對方。 現在,由於自然科學的進步,我們已經可以解决他們的爭辯了。諸位讀者看了下面的解釋,一定可以覺得,這個問題在古時候,随便怎樣聰明的人也是不能答覆的。我們怎樣來找這兩個表面似乎矛盾的現象的真正原因呢?有一個很簡單的解釋或許會被人們想到:那就是以爲這兩個現象是由於太陽本身的變化。我們儘可以說太陽是一個球状的大火爐,它會得漲大  相似文献   

20.
望远镜     
在1968年,由格拉澤爾首次提出建造太陽能宇宙电站的設想。巨大的太陽能电池控制臺位於地球赤道平面内,與地面相距約36000米的地球同步軌道上。這里的太陽光輻射通量很强(1.4千瓦·米~(-2)),日照時间很長(為全年總時间的99%以上)。被太陽能电池產生的能量,轉换成不易被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