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炎冰 《钓鱼》2004,(19):36-36
有人说钓鱼比赛都是拚钓饵。在我接触的钓鱼人中,把钓饵视为秘技,赢了是钓饵对路,输了是钓饵没有人家的好.可是我看你用的都是普通钓饵,没有玄虚,没有故意做作,这里边是不是也有一般人看不出来的秘密呢?  相似文献   

2.
面瓜钓饵     
杨元成 《垂钓》2002,2(2):49-49
面瓜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蔬菜,也是极好的钓饵,取料容易,制作简便。面瓜钓饵可分为混合面面瓜钓饵和面瓜干钓饵两种。  相似文献   

3.
张炎冰 《垂钓》2002,2(11):29-31
悬坠钓组对钓饵的状态要求极高,钓饵沉得快或慢除了由钓组去控制外,钓饵本身的重量变化、即它的溶散效果也是影响钓饵沉得快慢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黄英忱  李万河 《垂钓》2001,(9):56-58
追求适时、对路的钓饵.是钓鱼爱好者乐此不疲的,说来也怪.有时那狡猾的鱼儿却偏偏不来“恭维”你的钓饵.弄得钓者一筹莫展.围着坑塘团团转.无奈之间突发奇想,撷取那些看来本不是钓饵的钓饵.却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饮食方略     
《健身科学》2008,(6):37-43
葵花子是瓜子中的佼佼者。葵花子含有β-胡萝卜素,可防止人体皮肤下层的细胞坏死,可使头发变得柔软秀丽。近期医学专家研究认为,葵花子含有维生素B8,能  相似文献   

6.
锦凤显神威     
张宪 《垂钓》2002,2(5):63-63
2001年11月间,我在郯城县马陵的下令师水库台钓。用小米下窝,蚯蚓作钓饵。可我钓上来的都是10厘米~15厘米长的小白鲦。我的钓技不错,可为什么收获不大呢?会不会是钓饵的事?恰巧我去临沂出差,在渔具店买了两包锦凤钓饵。  相似文献   

7.
水中藏饵     
多天垂钓时,需要带许多钓饵。夏天热,温度高,早晚温差小,自制的混合面钓饵保存不好容易变馊发霉,影响垂钓效果。几年来,我将钓饵放在水中贮藏,效果很好。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8.
吴芜  郭红明 《钓鱼》2007,(7X):6-7
钓鱼比赛一场是90分钟。其实钓90分钟很不过瘾,但一天之内要把东南西北4条边都钓过来就只能这样,不然体现不出公平。除了这个因素之外,组织者还考虑了钓饵的时效性,90分钟之内,钓饵的物理状态比较稳定,超过90分钟,钓饵就可能不在状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赵巍 《垂钓》2005,5(7):37-38
在垂钓的三要素(钓具、钓饵、钓位)中,钓饵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掌握了用饵之道,钓起鱼来就会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0.
张之晔 《钓鱼》2007,(11X):24-25
钓鱼是以饵谋鱼。鱼在水下怎么咬钩,我们看不见.所以选准了钓饵就等着“羽沉知食驶”了。然而.鱼能把浮子拽下去,也能把它抬起来,还能连续和断续的摇晃颠簸。浮子客观地反应了鱼对钓饵的亲近性,但有时候也会弄虚作假,所以认识钓饵要同线组、浮标结合起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台湾钓法采用小竿、灵敏的漂坠系统、易溶的钓饵,近点垂钓(钓点与钓者距离近)。在这众多因素中,我认为易溶钓饵是台湾钓法的关键。由于钓饵易溶,在垂钓过程中,钓饵散落在钓点,起着诱饵的作用,钓饵与诱饵一致,使钓饵对鱼的适应性增强。另外,由于钓饵入水即开始  相似文献   

12.
钓饵,贵在用量多。这是我多年垂钓的体会。多施用钓饵,钓池有优势,钓密度小的野水更有优势。用手竿素饵垂钓,要多施用钓饵,按传统办法,除依靠提高抛竿频率以外,只能是怎样才能把钓饵的饵团做大,别的途径是没有的。那么,使用什么钓饵,运用什么办法,才能把钓饵的饵团做大?  相似文献   

13.
薛康 《钓鱼》2011,(3):53-53
在国外海钓爱好者中,鸡尾酒钓饵是一种很常见的用饵方法。那么什么是鸡尾酒钓饵,又该如何使用鸡尾酒钓饵呢?  相似文献   

14.
柳明 《钓鱼》2007,(11S):54-55
叉骨钓组,这种钓组的优势在于钓手能够使用两种钓饵。无论钓饵是否相同,都能够有效地增强钓饵的效果。如果钓手为了增强钓组的诱鱼性,可以在钓组上加上色彩鲜艳的太空豆或者亮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钓饵启示录     
管察 《钓鱼》2007,(5S):14-15
一场比赛完了,钓手把用剩的钓饵扔进垃圾桶。一位下了岗,平时舍不得花钱买鱼饵的观众说,用一半,扔一半,太可惜了,我拿回去明天用它钓鱼。钓饵是一次性的,剩余饵隔了夜还有效果吗?  相似文献   

16.
张兰舸 《钓鱼》2007,(5S):66-66
钓饵渔谚较之其他渔谚更具实用价值,下面笔者将筛选后的多条钓饵渔谚奉献给广大钓友,可供垂钓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苏志勇 《钓鱼》2007,(8X):25-25
在温度较高的气候条件下,钓饵开好不久之后就会变得稀烂,失去原有的状态,而影响上鱼成绩,这是因为钓饵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会发酵而产生的“返水”现象。那么,如何应对钓饵出现的这种无法避免的物理现象呢?笔者借《钓鱼》杂志一角谈谈个人的浅见,望能得到广大钓友的斧正意见。  相似文献   

18.
刘定龙 《钓鱼》2008,(18):18-19
1.包食的基本用法 包食钓需要钓饵和包饵。钓饵是钩尖上挂的一粒麦粒大小或黄豆大小的面饵,包食是包裹在钩和钓饵外层的一大团松散糟饵。 钓饵一般用白面粉加些香精、鸡蛋清或米酒等揉成,它的软硬度是影响上鱼率的关键和难点:太软,钓饵在水下等不了多长时间或鱼稍稍拱一拱就会散掉脱落;  相似文献   

19.
蜂蛹作饵     
陈钢 《钓鱼》2004,(13):21-21
我看过不少的钓鱼书籍,学到许多的钓鱼知识,却没见过介绍黄蜂的蜂蛹作钓饵的,蜂蛹能不能当钓饵呢?  相似文献   

20.
河南王群问:稻米作钓饵效果如何?以何种方法为最好。 答:如果说北方钓友善用玉米钓饵的话,那么南方钓友对使用稻米钓饵,确有独到之处。 稻谷,也是一种多用途钓饵,从青禾苗、谷穗开始,就可以作钓饵,稻谷粒、大米饭、碎米、米粉,以及大米加工中的剩余物——米糠,都可以作钓饵,而且效果都不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