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书标是粘贴在图书书脊下部或其它一定位置上,并印有表示此种图书索书号的一种标记。书标上的索书号又叫排架号,是图书馆排列藏书的依据,读者索取图书及图书馆工作人员到架上取书或归架的依据。由此可见,书标在图书馆整个藏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如果书标掉了,需要工作人员及时补贴,不但给工作带来麻烦,还会浪费人力物力。所以,关于书标如何贴牢的问题也是图书馆在中外文分编加工工作中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馆外文图书阅览室因资金来源不同而分为教育部专款图书,少量的世界银行贷款图书和学校拨款购置的普通图书。专款图书用蓝色书标,贷款图书是粉色书标,普通图书的文科书为绿色书标,理科书为红色书标。为了便于管理和检查,教育部规定专款图书单独排架,即专款专架。贷款图书也是单独排架的。这样,外文书库中因资金来源不同的三种英文书,便自成体系形成了三个独立的小书库。三种不同资金来源的图书在目录上的反映是在流水号前加上符号,如专款图书的流水号前加Z,贷款图书流水号前加D,普通图书不加符号。但这种书库布局及目录特征,读者不甚了解,对他们也  相似文献   

3.
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图书排架完全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排架有一定难度,如果在此基础上增加辅助排架书标,使<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和<辅助排架书标>联合使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将会使流通图书分拣一步到位,回库上架更加快速、准确,细排架位更加标准、规范.  相似文献   

4.
《中图法》第四版出版在即,各图书馆将面临繁浩的改编工程.图书改编工作牵涉面广,涉及到整个图书馆的排架管理及库房调整、目录组织、分类编目等等,其工作量是巨大的.如果用"一刀切"的方法,按新版《中图法》分类重编,就工作而言比较简单,但是重新排架使占库面积膨胀,即需分别占库.如果用新版《中图法》改编图书,重复劳动量较大,也直接影响到正常的开放服务.能否探索一种使图书既不须改编,又可适应新版《中图法》编目,即在同一书库并存《中图法》几个版本的分类图书;又排列有序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这里介绍的是一种用不同颜色或标识的书标来区分《中图法》新旧各版,又统一分类排架图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书标(这里专指书脊上的索书号,下同)是图书馆藏书所特有的标志之一,也是用以组织图书排架的必不可少的识别标志。在浩如烟海的图书馆藏书中,有了书标,图书馆工作人员就能十分方便地取归图书。因此,写书标就成为图书馆分编加工图书的一道不可缺少的工作程序。传统的书标都是先写好标签,然后再粘贴在书脊上。这种方法至今仍为许多图书馆沿用着,并给人们留下了根深蒂固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开架书库乱架治理新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合了粗排理论和彩色书标设计构想,运用减少类目等级;色彩区别;黑色加粗大号字体;竖排标识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设计出一套彩色排架书标,以获得快速甄别乱架图书,快速排架的效果,缓和开架书库乱架给读者造成的不便。  相似文献   

7.
一、索书号仍宜写于书脊上部或下部适当空处1、图书是人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的传播者,有解放思想和生产力的能量。索书号是由分类号、书次号和辅助区分号组成的。书标是索书号的载体,是每本图书在整个藏书组织中所处位置的标志,也是图书排架、读者索书和藏书清点的标志。贴书标是图书馆的基础工作之一。贴书标本来是为了索书方便的,但目前有的图书馆采用杜定友于书脊底部往上3公分处贴书标办法却有悖于索书方便。此一贴书标问题也就是索书号在书脊上所应处位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图书整理过程中,贴印书标也是一道重要工序之一,因为它是图书排架,借阅找书,图书还架的重要依据。如果粘贴不牢书标脱落,索书号退色消失,会给工作带来很大不便。过去好多年,因为图书封面多用纸和布装帧,因循用旧的书标和方法,很容易用浆糊贴固在书脊固定位置处。但也发现历时长  相似文献   

9.
核对馆藏应是图书馆经常要做的工作。通过对馆藏的清点,能使我们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图书丢失而未注销,有书无片,有片无书,图书类号错误,书标与书角号不符,图书错架,图书损坏而未及时修补等等。这对于保护图书,保持图书目录和财产帐的完整是十分必要的。藏书的清点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排架目录清点法,一种是财产帐簿清点法。排架目录清点法适用于按分类排架的图书,用排架目录与图书、地形目录(库片)进行核对。财产帐簿清点法适用于按照财产登记号  相似文献   

10.
一、此法缘起图书馆一经确定一部分类法后,其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运用它在本馆得以实施。具体地说就是如何运用它更好地有效地提示日益增多的藏书和科学系统地组织藏书排架,即组织图书分类目录和实行图书分类排架。分类目录是从学科知识门类方面来揭示图书馆藏书内容,按照所采用的图书分类法体系组织起来的目录,在目录体系中,分类目录是主导目录。分类排架则是按藏书内容性质所属的学科体系在书架上的排列方法,分类排架又是各种  相似文献   

11.
我们认为造成乱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排架号的构成和书标设计;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读者是否熟悉排架方法;分类上有否差错等。此外,也有读者人为的原因。例如,一次取书很多,东拿一本西拿一本,上架时嫌麻烦,把各类书都放在一处;一些需要量大、周期性强的图书,有些读者为了保证自己能看到,往往东塞西藏。造成乱架。其中排架号的问题比较复杂,涉及的方面较多。人们是通过目录索书号和排架号的匹配到书架上索取图书的,所以索书号应和排架号一致。书脊上的索书号在书架上也只是起着固定每一本书前后  相似文献   

12.
图书排架号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排架号论纲陈一阳(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图书排架号又称“索书号”。这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从图书馆藏书角度说,它是图书排架顺序的依据,所以称之为“图书排架号”;而从检索找书的角度说,它则是从图书馆书库中找到有关图书的依据,所以称之为“索书号”。然...  相似文献   

13.
专业图书馆目录体系配置和排架方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专业图书馆目录体系配置及图书排架方法的探讨,论述了主题目录和书名目录相结合在专业图书馆目录体系设置中的优越性,并以长期的工作体会说明将图书财产登记号作为图书排架依据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国外流行的图书分类法,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等级体系分类法,一是分面组配式的图书分类法、前者将分类体系中各级类目及其标记符号详细列举出来,以满足图书排架和分类标引的需要。它在修订时,一般是在稳定原有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扩充新的类目。这种分类法问世的历史较长,影响较  相似文献   

15.
如何科学地管理好期刊,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图书情报界老前辈已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与探索。期刊的排架可概括为非固定排架和固定排架两种,前者又可采用分类排架和刊名字顺排架,后者则可采用大流水排架和按年代排架。笔者认为期刊的分类排架更为广大读者所欢迎。所谓分类排架,就是按照分类表或主题表将同一类或同一主题的期刊集中排列,同一类期刊按刊名字顺或其它方法进行复分,  相似文献   

16.
经验数则     
1 书标粘贴现在的图书大多采用高级铜版纸、胶版纸、压膜纸和化纤无纺布做封皮,在这些图书上粘贴书标如果不注意方法技巧就不易贴实粘牢,时间不长就出现翘起、脱落或跟旁边的书粘连。凡翘起和脱落的书标胶面多已沾污,粘力非减即失,难以再贴。我馆现采用在书标外贴透明胶带的办法加固,书标上索书号可被胶带盖住,保持长久清晰,这种办法颇好,但  相似文献   

17.
彩色书标设计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彩色书标是一种揭示图书内涵的艺术符号,明快、醒目、易辨、易记,能使馆员和读者在存取、整理图书的过程中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本文着重研究彩色书标的设计,并对制作和应用彩色书标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正> 采用分类方法典藏图书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方法.自从美国图书馆学家杜威在1876年建立了十进分类法以来,以某种分类法为依据,以分类号作为标记来组织、排列图书的方式便风靡全球.这种方式能把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几百万的图书资料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有逻辑性的科学体系.至今,我们绝大多数图书馆的绝大部分的藏书仍是按照这种方式来组织和排列的.随着藏书数量的不断增加,如果依然单一采用这种方式组织、排列图书资料,整个分类藏书的体系就会越来越大.在国内稍有些历史的图书馆里,几十万册图书组成的庞大分类藏书体系是司空见惯的.这种庞大体系除了使分类排架方式本身固有的缺点(如浪费书库空间,倒架倒库增加管理工作负担,类号冗长,图书出借、上架不便等)突出地显示出来外,  相似文献   

19.
图书馆对图书的整理需要涉及到图书的书标、条形码和防盗感应磁条3个重要的概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图书馆采取的是将三者分开进行管理,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诸多弊端。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一套改进方案,将书标、条形码和传感磁条整合成一个合成标签,以方便图书的加工、管理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现在许多人都喜欢用多彩涂料把居室的内墙装饰得多姿多彩,使人感受到身居其中犹如生活在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里。书标虽小,但如果各类图书配以不同颜色的书标,不但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书库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而且可以区分不同类别的图书,从而有利于图书管理、图书归架、解决错架乱架问题。 过去,人们对书标的颜色不大重视,多数图书馆都用清一色的书标,最多也只用红蓝两色。实践表明,这是导致图书错架乱架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