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信息时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逐步改变着我们身边的社会,给我们工作与生活提供了方便.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就越容易被窃取,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信息时代成为了侵犯个人隐私权权利的"杀手". 一、信息技术下的个人隐私权法律界定 信息技术下的个人隐私权表现为个人数据的隐私权,信息技术下个人隐私以数据的形式存在,个人数据是指有关可识别的自然人的任何信息,因此也是最容易泄露的一种人格权.我国有关法学专家家认为隐私权是指:公民享有的对个人生活、信息依法受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等的一种人格权.  相似文献   

2.
创建学习型机关 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筑学习型组织,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推进终身教育体系是顺应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时代要求,全面提升个人和组织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管理水平,竞争能力的需要,也是组织和个人生存、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创建学习型组织是档案部门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要求,也是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信息化要求,提升管理水平的迫切要求。当今世界已进入到一个以创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随着信息化的深入,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综合反映社会基本情况的档案馆已成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档案部门的运用不仅大大提高了…  相似文献   

3.
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了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继90年代初美国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后,其它各国掀起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信息数字化和数字化信息的快速传播成为信息高速公路资源建设的核心。档案作为“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  相似文献   

4.
袁姣英 《档案时空》2011,(10):21-22
《档案法》所称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本文称之为“国有档案”;家庭档案则是指家庭及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利用价值和历史查考价值的可归个人保存备查的各种...  相似文献   

5.
潘连根 《浙江档案》2004,(6):4-6,28
20世纪九十年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Internet/Intranet席卷全球,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新时代.随着我国对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力度的加大和各行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工程已逐步展开,作为信息资源的聚宝盆和集散地,数字图书馆和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文书是国家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以文字方式直接记录信息的材料,是交流情况,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是一种书面方式的文件。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的不断革新,为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佳机遇,加快了信息多元传播网络的形成,使得公共领域逐步扩大。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传播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研究信息技术构建对组织传播有重要的影响和促进,可以进一步规范和约束组织  相似文献   

8.
杨晓轩 《新闻三昧》2007,(10):30-32
社会资本是近年来建立在社会网络研究基础之上的新兴范畴。它把家庭、利益群体、互助组织、公民志愿组织等囊括起来,以"社会网络"一词概括之,从而,把社会网络这种属于结构方面的内容与社会规范这种认知方面的内容有机统一起来。社会资本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宽带接入技术进入寻常百姓,各机关、企业依靠现代化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社会治理视域下,档案管理的权力主体发生的转变及其功能定位.认为国家、社会组织与公民是新形势下的权力主体,三者通过协商合作共同承担档案管理事务.其中,国家对档案的控制权力减弱,引导社会组织与公民参与档案管理;社会组织地位逐步凸显,承担部分国家档案管理事务;公民个人权利提升,积极表达自身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11.
野中部次郎提出的SECI模型揭示了20年前日本企业的知识创新流程和原理,而在Web 2.0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柔性的创新型小企业的竞争优势开始来源于促进组织外部大量网络用户外化其隐性知识的能力,这种组织的知识创新原理与SECI模型存在差异.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和集体智慧理论,提出了Web 2.0环境下的网络知识创新螺旋转化模型——SE-IE-CI模型.研究发现:SE-IE-CI模型中的知识创新可分为组织内部社会化、组织内部外化、组织外部内化、组织外部社会化和外化、组织内部组合化和组织内部内化六个历程;知识创新的情境包括起源情境、对话情境、网络实践情境、网络系统对话情境,以及组织内部系统化情境和实践情境;网络协作创新模式下的知识资本来自于初始创新团队和无数网络创新用户.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语:组织从传统实体性型组织到虚拟组织,表现了组织在信息时代对工业经济时代的自我超越,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而网络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体系中的无处不在,又使得组织乃至虚拟组织都产生了新的特色,网络虚拟组织传播由是成为  相似文献   

13.
欧洲法院通过司法判例确立“被遗忘权”,规定个人可以要求谷歌这样的搜索引擎运营商删除涉及其个人信息的网络链接。作为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利器”,“被遗忘权”也成为网络信息自由传播的桎梏,关闭了公民透视社会的窗户,加剧了公民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在“被遗忘权”设定的法律框架内,必须保留网络数据备份周期、给新闻报道留有“余地”以及规范其司法适用条件,实现公民隐私权与知情权在现代信息社会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档案信息服务依托网络技术的发展正以崭新面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状态,档案馆履行自身职能的方式也在发生着较大改变: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使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有了实现的条件和可能,从而达到为社会各方面的利用者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档案信息服务的目的.由此可见,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设的进程已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将迎网络社会;现代信息网络的广泛运用对企业组织和经营模式将产生深远影响,促使企业进行再造工程并使其取得良好效果成为可能;在企业再造中应重析检讨企业的经营理念,对组织结构进行再造应注意以业流程为中心并注得充分明确授权。  相似文献   

16.
家庭档案及其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卫荣 《中国档案》2003,(12):14-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条规定了法定档案范围:“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这里所称的档案”,从所有权的形式而言有三种,即保存在政机关、工团组织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档案室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的档案,集体所有制单位及组保存的档案,公民个人保存的档案。后两部分中对国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部分也属于法定档案的范围。家庭档案,即我们通常讲的个人档案,套用上面的义,就是…  相似文献   

17.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企业和公民的法制观念和商业道德观念,“重视信用化建设”,“加快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在今年3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朱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加快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信用档案。中央的明确要求,对推动和规范信用档案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赵晖 《网络传播》2020,(2):54-55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之一,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我国非常重视网络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建设,颁布了《关于加强网信领域社会组织建设的通知》《网络社会组织“同心圆”工程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广大网络社会组织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在互联网企业党建、网上正能量传播、互联网行业自律、网络生态综合治理和网络公益扶贫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在国家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阶段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事业缺乏激励和规范的状态,提出应建立人性化的激励机制,提高公民个人参助图书馆事业的意识;创新企业参与理念,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强化和发挥企业、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事业中的作用。同时强调明确政府在参助图书馆事业中的责任,建立政府扶持和资助机制;图书馆界应建立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以提高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事业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一、企业客户档案数据的内容与形成 企业客户档案数据是指存在于企业客户档案中以数据资料的形式存在的信息.企业客户数据是企业在与客户的业务中形成的专门数据,企业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整合客户的资料和数据最后形成了客户档案数据.企业客户档案数据的内容不仅记录了客户的相关信息,还有一些对客户信息综合分析的数据结果.客户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也就是公民个人;另一种情况是一些社会组织,如企业、机关、学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