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品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有线电视作为人们业余生活中的重要娱乐手段,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有线电视的正常运用是建立在有线电视机房设备的正常、安全、稳定运行前提下,若是有线电视机房设备出现故障,就必定会严重影响有线电视的正常运用,降低有线电视质量,因此,本文就有线电视机房设备的常见故障与维护技术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在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电视机更新换代也显得异常频繁。科技是把"双刃剑",在发展的同时,必定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的出现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就更为严格。本文主要从有线电视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些列解决方案,并指出有线电视网络接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有线电视传输机房是有线电视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广播电视信号安全播出,有线电视传输机房的维护与管理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有线电视机房常出现的问题着手,讨论了传输机房的技术维护和日常管理。以下将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有线电视传输机房是有线电视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广播电视信号安全播出,有线电视传输机房的维护与管理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有线电视机房常出现的问题着手,讨论了传输机房的技术维护和日常管理。以下将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一个完整的有线电视网络光传输系统主要由光发射部分、光缆干线和光接收部分组成,任何一部分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网络瘫痪,因此对光传输系统要以技术维护为主,以故障抢修为辅。技术维护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线路和设备的性能符合指标要求.使系统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开办有线电视,扩大无线电视的覆盖,增加节目套数,取得宣传教育农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巩固和发展农村广播电视宣传阵地等效果。因而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从而出现了乡村有线电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为了使乡村有线电视事业健康发展,本文就乡村有线电视在开办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谈一点自己的粗浅见解。一、乡村有线电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开办有线电视的指导思想不明确。现在开办乡(镇)村有线电视的大部分投资者,都是把建设…  相似文献   

7.
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CATV),是指以电缆、光缆为主传媒介传送电视节目信息系统。1948年,世界上第一个共用天线系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出现,这就是有线电视的雏形。近50年来,有线电视经过初始阶段(即共有天线系统),成长阶段(即现代意义上的有线电视,开始传送新闻等信息),发展阶段(节日频道数量增多,出现付费电视),进入当前的延伸阶段(有线电视网络提供交互式业务)。据统计,截至1995年初,西方发达国家有线电视普及率(有线电视用户数与电视用户总数之比)达55%,目前,我国有线电视家庭已超过5000万  相似文献   

8.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有线电视从无到有,高速发展,用户规模世界第一。中国有线电视发展到如此规模,国家基本上没有投资,群众负担也不重,只收很少的维护费。但是中国有线电视公益型的路子,至今不是产业化运行,为自己的发展制造了一定的障碍。因此,要改变有线电视的现状,广大有线电视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有线电视资源的现状,增强有线电视资源利用意识。1、有线电视资源及利用现状(1)频率资源。有线电视最大的优势是丰富的频率资源。通常,一条通到用户家里的有线电视电缆的传输带宽在550MHZ以上,可以传输50多套模拟电视节…  相似文献   

9.
行业动态     
江西省樟树市局加大有线电视管理力度最近,樟树市局强化有线电视管理,加大稽查力度,对城区有线电视的安装、维护和管理进行了集中整治,收到良好效果。近几年来,该市有线电视事业不断发展,势头很好。但是,也出现了某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私自偷接信号和无故拖欠收视维护费等现象时有发生,对维护有线电视播放秩序,确保用户正常收看带来了不利影响。市局决定在加强有线电视日常管理的基础上进行集中整治。首先组织局台领导、有关科室和广播电视稽查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查摆问题,在加强有线电视管理上形成共识。其次,利用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将新的概念和思维方式导入有线电视行业,并将有线电视行业带入了信息产业的运行框架。为了适应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产业变局,有线电视企业要有步骤地实现角色的转型:首先从广播电视有线网络运营商转变为网络运营商,其次作为家庭信息平台运营商存在是其过渡性角色,但有线电视企业的最终角色定位必定是现代综合信息服务商。只有在完成了这三个阶段的转型后,有线电视企业才可能建立起符合信息化规律的商业模式,真正融入信息产业的市场竞争体系中。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线电视发端于八十年代,发展于九十年代。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电视业的发展,也丰富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我们还要十分清醒地看到:由于有线电视起步晚,发展速度又非常快,因而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当今传媒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这是压力也是动力。高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既给有线电视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和自身存在的不足,有线电视从业人员应该理顺思路,制订出积极的应对策略,即从满足日常工作的感性认识的状态中清醒过来,去追求理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规模建网,发展用户时代的结束,有线电视网已初具规模。但面对第二代因特网(也叫高速互联网)的出现,广播式有线电视业务显得既在管理上分散与落后,又在发展上后劲不足。如何管好网络,如何开发网络的多功能业务、增值业务是摆在拥有有线电视传输网的广播电视部门面前的突出问题。换句话说,一次创业已结束,接下来是守业和二次创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有线电视因为传送节目多,图像质量高等优点得到了群众的喜爱。但是,有线电视跟其他的电器一样,使用时间一长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问题,给群众的正常观看带来困扰。就有线电视中常见的故障以及排除方法进行了分析,希望为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介绍通信电源系统的组成及其主要器件功能的基础上,重点阐述UPS在有线电视前端机房工作原理以及对蓄电池的维护。从而表明降低UPS的故障率,延长其使用寿命,是为设备提供不间断、高质量运行条件的重要保障,是技术维护人员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奇志 《视听界》2011,(4):67-68
有线电视的前端设计和安装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前端系统的使用性能,而前端系统则是整个有线电视网络的重要基础,因此做好前端设计和安装工作对于整个系统的优质、稳定运行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有线电视的前端系统进行了介绍,并对其特点及信号源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说明,重点从有线电视前端设备的型号选择、电源分配以及接地线三个方面对前端的设计及安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5,(19):4-8
台湾《广播电视法》对于有线电视的经营区、收费制度和频道内容上下架有着约束力,但随着三网融合和科技发展,媒体产业结构也出现变化,而这也凸显台湾广播电视法规对于现在的台湾影视行业不适用。台湾的媒体管制部门"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通传会,NCC)也在2013年推出《广播电视垄断防制与多元维护法草案》,俗称反垄断法,目的是为了修改不适用的法规,并提升传播媒体产业的发展力。该草案欲改变二十多年来有线电视的收费制度、有线电视的全面数字化和经营区的放宽,冲击了有线电视的经营结构。广播电视法规的修法也将牵动整个传媒产业的发展,如何创造有线电视业者和民众之间的双赢,则是政府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线电视技术从60年代开始研究和试验,70年代趋于成熟,80年代应用推广,90年代开始发展壮大起来。真正的变化,是在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台大量出现后开始的。1985年前后,一些中小城市和城市近郊区开始出现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台。1990年广播电影电视部第2号令《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发布,次年发布第5号令《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由此将有线电视正式纳入系统内管理。1994年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第12号令《线电视管理规定》,取消原来只准播放录像片的有线电视站一级建制,开始明确扶持系统内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台的建设与…  相似文献   

18.
有线电视,作为近一两年出现的新生事物,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大中城市得到了迅猛发展。它的出现,一方面,为广大受众增添了新的传播媒体,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提出了如何办好有线电视,满足广大观众需要的问题。对此,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有线”与“无线”的区别和联系电视,作为高科技的产物,在我国已有近40年的历史。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  相似文献   

19.
有线电视台转播节目问题的两点建议樊永锐有线电视是随着广播电视事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她出现时最初的目的是要解决城镇居民收看电视图像不清的问题,由于有线电视传输信号的载体是电缆或光缆,电缆与光缆都有很宽的带宽(光缆更宽),...  相似文献   

20.
喉舌功能是有线电视的第一功能罗兆仁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急迫的呼吁:“有线电视不能办成扩大了的录像放映点!”这一呼吁引人思考:在有线电视具有的多种功能中间,哪一种功能是主要的,或者说是第一位的?笔者的观点是:“喉舌功能是有线电视的第一功能。”说喉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