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课了,一群学生跑过来问我:"老师,如果你的孩子和全班学生一起掉到河里,而你又只能救起其中两个孩子,你会救起哪两个呢?"这帮小调皮,给我出了这么一个难题。如果事情真的发生了,我恐怕没有时间去思考该救起哪两个孩子,离谁近我就先救起谁,这样能赢得时间,救起更多孩子。可现在情形不同,事情并未发生,我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这个假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泽敏 《班主任》2007,(4):33-33
这是两个让我深有感触的案例。一节公开课上,老师用双面胶将一个木制教具贴在黑板上。当学生板演的时候,教具擦着孩子的肩掉了下来,孩子吓了一跳。老师有点慌乱,可很快镇定下来,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把教具从地上捡起来,再用力重新粘到黑板上,然后继续上课。对教具碰没碰到孩子,吓没吓着孩子,没有过问。  相似文献   

3.
在这样一个细雨蒙蒙的冬日早晨,总有一些感动发生。从早晨7:40开始站在讲台上,到9:40离开讲台,两个小时的时间,我一直在和班上53个孩子一起阅读《周末亲子阅读  相似文献   

4.
对于早教,我曾经走过弯路。我给几个月的孩子报名上了早教班,买了两大箱的益智玩具,可令我不解的是孩子在早教课上大多数只是呆呆地坐着看着老师,互动的时候很少,有时只是迎合父母的夸奖而拍拍小手。4个月的孩子拿着1岁以上孩子玩的益智玩具,只懂挥来舞去,用手摸摸用嘴咬咬就扔在一边。我感到无奈。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每逢暑假,我总会回福建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在农村里生活上一段时间。由于我只有在假期里才回去,两个老人就守着我一个孩子,疼爱自然不必说。然而,我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常常任性地吵吵闹闹。特别是在我三年级时发生的那件事,至今想来我仍感到内疚。  相似文献   

6.
梁宇 《教育导刊》2010,(1):76-76
一次,幼儿园组织了“小石船”亲子郊游活动。返程时,我忙着清点人数。突然,车厢中问传来两个孩子的争吵声。桑粲说:“我来的时候就坐这儿,这座位是我的。”佳佳说;“我先上的车,这座位是我先坐的。”双方家长都在积极调解,劝孩子到其他空位上坐,但两个孩子都不愿意.桑粲觉得自己很有道理,佳佳觉得自己很委屈。就这样.两个孩子争执了很久,最后还是桑粲在爸爸的劝导下主动换了别的座位,这场风波才算结束。  相似文献   

7.
杜诚 《教育》2013,(10):64-64
我在加拿大修学期间,一次,在中文辅导课之前,两个小男生跑过来,神神秘秘地跟我说,副校长是个年轻的亚裔男士,没有听说他的孩子在五年级啊。我笑着问他们是怎么发现的?他们说,副校长常来他们班,每次副校长来他们班,都要单独和这个孩子聊上几句,有说有笑的。过了几天他们又来跟我说,副校长的孩子成绩不怎么好,有一次社会科学课上,要在加拿大的地图上找出指定的地点,他们不太会,就照了答案写了,结果老师批改下来答案大部分是错的。又过了几天,这俩孩子又跟我汇报这个副校长的孩子了,他们说这个副校长的孩子厉害得不得了,两个老师才把他抬出去呢!我很诧异,出了什么事了吗?  相似文献   

8.
李静 《班主任》2014,(12):25-27
一 家长会结束后,有两位家长迟迟不肯离去。我知道,她们的孩子是班上学习最吃力的两个。看到其他家长都已离开,她们才鼓足勇气向我询问自己孩子的表现。我先放大地赞美了两个孩子的优点,然后指出了孩子最近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在交谈中,家长告诉我,她们暑假都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了,孩子的智商不仅没问题,还比较高,只是有点小儿多动症,注意力不能集中。这时,一位家长鼓足了勇气说:"老师,我们做家长的已经在努力接受这个事实,也有这个承受能力,但是孩子毕竟还小,在心理上承受不了。  相似文献   

9.
士心 《家长》2002,(Z2)
编辑同志:我有一个5岁的女儿,聪明又漂亮,可她是个不幸的孩子。我和孩子的爸爸因感情不和于两年前离婚,由于我没有房子(我在父母家住),没有工作,没有能力抚养孩子,所以,离婚协议上写明孩子由父亲抚养,我可以随时看孩子。唉,孩子离开了我就像摘了我的心一样!  相似文献   

10.
妯娌难相处     
李丽 《学前教育》2021,(2):25-25
我老公兄弟两个,我嫁给老大,但我比老二媳妇小。老二结婚早,要孩子也早。老二家有两个孩子,大的8岁,小的2岁。我家一个孩子,3岁。可能因为我和妯娌的年龄差得较大,感觉无话可说。我妯娌总觉得别人理所应当要对她的孩子好似的,只能她家孩子欺负我家孩子,不能我家的先动手,要不然她就甩脸给我看。她的两个孩子老抢我孩子的零食、玩具,我都是看在老二的面上不计较。次数多了,我才会忍不住说两句。遇到这样的妯娌,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我儿子和邻居家的孩子小亮,上同一个幼儿园,是一对很好的小朋友,整天在一起玩,看书写字也在一起,有时吃饭也在一家吃。我们两家的家长也轮流着送两个孩子去幼儿园。忽然有一天,两个孩子见面时互相不说话了,甚至都不看对方一眼。我感觉不对劲儿,心想这里面有  相似文献   

12.
开学之际,—位家长手拉着一双儿女来要求给孩子报名入园。在与家长谈话时,稍大的女孩子扑向我怀里,紧紧拉住我的手,睁着两只大眼睛可怜巴巴地盯着我,当时我心想这孩子倒不怕生,不觉蹲下身子问道:“你今年几岁了?’可是这孩子笑眯眯的只是不出声。家长叹着气说:“唉,王老师,我前世作了孽,两个孩子都是哑巴。”我听了楞住了。这位母亲见我惊讶的表情,为难地解释说:“本来,我准备让他们去读聋哑学校,可是要在十周岁以后才能去,他们看到别的孩子都进幼儿园了,也老是跟我吵着要上幼儿园,我告诉他们不能上学,他们又不懂,仍是缠着我,他们哪知道自己比别人缺一窍呀!”说着,竟流下了眼泪。两个孩子见妈妈哭了,都偎依在她身边,苦着脸也想哭。看着他们恳求的目光和期待的面容,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了。我毅然告诉老师们:“这两个孩子我收下了。”这两个聋哑孩子入园了,可是,教育上却遇到了  相似文献   

13.
我园是一所乡镇幼儿园,有9个班18名教师,她们大部分年龄在25岁-35岁之间。目前,有11名教师的孩子在本园就读,3名教师的孩子在附近小学就读。还有两位教师的孩子明年也将入园。最近发生在她们身上的一些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欢欢和乐乐是我的一对双胞胎儿子,在我眼中,两个孩子一样聪明、一样可爱,像一座天平的两端。可是从两个孩子上小学开始,我爱的天平却渐渐开始倾向弟弟乐乐,因为小小年纪的他遇事常表现出一种善解人意的“谦谦君子”风度。  相似文献   

15.
角色游戏开始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冲进娃娃家。很快,那边有两个孩子发生争吵:我的!不对,是我先拿到的!接着,哗的一声,一个孩子把食物碰翻在地。另一边,一个男孩开始四处跑动,一不小心撞到了人,又引起一阵纷乱……这样的场面教师恐怕早已习以为常了,但其中隐含的问题的确值得反思:为什么会发生争抢?食物怎么会倒翻在地?为什么孩子静不下心来游戏?  相似文献   

16.
唐钧 《湖南教育》2009,(3):43-44
多次听人说起两则儿童绘画的故事。故事一,几十个孩子户外画苹果树,许多孩子画出各种圆形的苹果,很是好看。可是有两个孩子的画出乎老师的意料,一个孩子的苹果树没有树干,只有长在天上的一蓬枝叶,一个孩子的苹果是直接长在树干上的。老师拿出其它画作和这两个孩子的对比,批评他们不认真,要他们重画。两个孩子委屈地流泪,不肯重画。故事二,学校举行美术作品比赛,一个男孩子交来一幅作品,题目叫作《我跟妈妈逛商场》。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两则故事: 有个牧场主人,每天让孩子在牧场上辛勤地劳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而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相似文献   

18.
祝薇 《辅导员》2009,(23):47-48
关于理想,有两个场景印象令我特别深刻:一次是在《中国少年报》小记者和知心姐姐面对面的活动中,好几个孩子说到自己的烦恼是没有理想,觉得活着挺没有劲的;另一次是在四川德阳,地震发生三个月后,知心姐姐深入学校,给孩子们讲“知心第一课”上,很多孩子告诉知心姐姐:  相似文献   

19.
先说两个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例子。笔者有两个邻居的小孩名叫冬冬和明明,同岁,同是男孩,同住一个大院,又同在一所幼儿园上学。因为父母在工作上是同事,彼此关系较好,所以两个小孩平时经常同吃同住,相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两个孩子在性格上极为相似。三年学上下来,幼儿园老师给两个孩子写下了共同的毕业评语:生性好动,表现欲强,富有创造精神。为此,两个孩子的父亲曾私下约定,让明明和冬冬永远一起读书,将他们一起培养成为高材生。 然而,上了小学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明明和冬冬虽然还在一所小学上学,但被分到了不同的班级。不同的班主任,对待两个孩子的态度和方法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20.
<正>我和曾子宇是邻居,同年同月出生的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同学。曾子宇从小就淘气,是街坊邻居口中最调皮捣蛋的坏孩子。可能是有他做对比,性格安静的我就成了众人眼中的乖孩子。我从不在街上横冲直撞,也不会与街道上的同龄孩子发生矛盾,而曾子宇恰恰与我相反,他成天在街上疯跑,用弹弓打路灯,欺负更小的孩子,扯着嗓门与大人顶嘴,种种不良行为,让左右邻居看见他就摇头。性格各异,爱好偏差,我和曾子宇就像两个世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