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克雷库“社会主义”越搞越穷最终走向失败,启示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之后的当务之急是发展生产力,把“不够格”的社会主义发展为够格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论文的写作基于这样一个“问题”:在从“伤痕”到“先锋”这一脉络成为文学史“共识”的当下,“50-70年代文学”居于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新时期”有怎样的调整?既有的“一体化”的冲动是否依然存在?基于此,论文尝试从“社会主义新人”这一被“历史”所“忽视”的概念或运动入手,分析“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如何藉此重生。通过对“社会主义新人”所命名的一系列“典范文本”的细读,笔者认为这一调整的艰难以及最终的失败,既是“文学成规”之转移的必然结果,也包含着自我的瓦解——借助左翼“革命+恋爱”的模式的结果,反而是“恋爱”压倒“革命”,从“新人”转变为“畸人”。然而,这一历史性的失败,某种程度上是一次“扩大化”的运动,如何更为平和地检讨“社会主义”的“文学遗产”,打捞“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与精神操守,这一问题对当下的文学现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系统的体系,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反过来又检验、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要正确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后半叶,欧美学者对“股份制社会主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搞社会主义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其中,德国社会民主党以股份制的社会化特征为导向,按照“股份制社会主义”的要求定义公有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有重大突破,成为中国搞“股份制社会主义”时的参考对象。英国工党一方面批评苏联式国有化思路,另一方面则从权力哲学的层面进一步为股份制正名,随后还把“股份制社会主义”操作化,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思想既是新时期党建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对社会主义内涵高度而完整的概括,因而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忽视代表先进生产力,就必然导致社会主义理论上的空想和实践中的盲动、失误。忽视代表先进文化的方向,脱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指导,必然会使社会主义误入歧途。忽视了对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便丧失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在对20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社会历史观作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以“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经济纲领,这一经济纲领是一种主观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误解,但是,这一思想中“反对封建土地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合理内核”是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作出了准确、全面的新概括,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党的工作中心的内在逻辑;“十五大”对中国特色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进一步具体定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在20世纪,特别是在最近数十年,“股份制社会主义”理论,均被民主社会主义者广泛宣传使用;在某些条件下,“股份制社会主义”还被这样那样地操作化。在这些民主社会主义者笔下,不仅暴力革命没有必要,而且苏式的国有化也没有必要,社会主义只要科学地导引股份制便能和平实现。极而言之,在一些人那里,人为公有化也没有必要了,因为公有化的公平目标也可通过国家有意识的税收调节来达到(例如,被称为“民主社会主义成功典范”的瑞典,其公平目标主要是依靠曾长期执政的瑞典社会党的税收政策来实现的,该国不讲公有经济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脸面”心理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具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我们要利用人们的脸面心理,努力提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成效。具体方法有: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将“八荣八耻”内化为脸面的评判标准;维护个体“脸面”,提高个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对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界定;其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五句话,强调的是“目标取向”、“发展预期”和“结果承诺”,而不是“操作方式”、“运行机制”和“特定过程”;他是从政治选择和实践操作的角度提出问题的;其深层依据,则在于要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某些已经形成的外在特征。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孙中山都是在游历欧美大陆之后,才开始注重社会主义学说传播的,梁、孙二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一方面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儒家的“均平”、“大同”观念的烙印,另一方面,又受到形形色色近世西方社会主义流派的影响;从其内容本身来考察,梁、孙二人的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双重性和层面性,即均是“大同社会主义”与“国家社会主义”的统一结合,这是二者之共性;而梁启超、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唯一分歧,即在于梁启超的社会主义是避免一切暴力革命的社会主义,孙中山的社会主义则是避免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保证。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关系,才能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俞良早教授关于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仍然主张“共同胜利”论的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实际上,列宁在该文中明确无误地提出了“一国胜利”论;列宁当时提出的“一国胜利”论,主要是指无产阶级政治革命,但是也包含开始社会革命之意;联共(布)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争论,是一场披着理论争论外衣的权力斗争,斯大林借此将反对派清除出党并作为敌特分子加以肉体消灭,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意义,指出其深刻内涵,并结合“高职”院校工作实际,从四方面提出了如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能与社会主义结合的原因,在于市场经济本身。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不存在先后次序问题,市场经济的二重性质决定了它的“可超越性”与“不可脱离性”以及其一般特征与特殊性,社会主义离不开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提法的内涵形成显示中共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完整思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大力加强政治制度建设,全面协调、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概括苏联20年代党内两场重大斗争的基础上,指出斯大林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中,实现现了以托洛茨基“不断革命论”为基础的左翼反对派的诸多政策主张.本文认为,“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以经典理论同迂回过渡理论的“揉合”为基础,以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矛盾和严峻的国际形势作为内外条件的产物.它的出现和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它的弊病只有经过曲折发展后才能被认识.“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整个历史,说明落后国家绕过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在前期必然是十分曲折的,但仍不能因此否定这是一条通向共产主义更少曲折、更少痛苦、需时更短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在联共(布)关于“一国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中,多数派坚持苏联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而反对派则否认苏联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两派虽然都阐述了一些正确观点,但总的说来,他们都各执己见、各走极端,都没有区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和“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因而得出的结论都偏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胜利问题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体现“三个代表”,确认中国先进生产发展所需要的先进社会制度,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回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吸收优秀法律化,创造先进法律化;表达人民的意志,明确公民的权利,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