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事记者》2008,(5):52-52
打字草稿别忘抄,标题导语细推敲;主题必须要突出,背景叙述要明了;结尾不要带泥水,干净利落别唠叨;稿子打印别急发,字词句段仔细瞧;标点符号要正确,真名详址莫忘记;编辑修改在何处,为何修整要知道;照此坚持写下去,不知不觉定提高。(吕希华辑)新闻写作七字谣@吕希华~~  相似文献   

2.
五的 一要眼勤观察新事物, 二要耳勤听群众要求, 三要嘴勤问事物根由, 四要腿勤深人作调查, 五要手勤详细作笔记。 五忌 一忌道听途说, 二忌粗枝大叶, 三忌闭门造车, 四忌添油加醋; 五忌照猫画虎。 五.千 一要警于学习报刊, 二要善于积累材料, 三要善于交际朋友, 四要善于思考问题, 五要善于征求意见。 作为报刊通讯员,离开上述基本要隶,就难得到第一手材料,也就写不出有价值的报道,忽视“五忌”,写的稿件就难免出现失实。这是我三十余年写稿的体会。写稿须注意:五勤五忌五善于@阎春升$内蒙古巴盟统计处~~…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位农村年过半百的新闻爱好者,自费订阅贵刊已有4年了.回顾起来,收获不小。别看我年龄大记忆力不强,可我在写稿上有股耐劲.自己攻关,自己苦学。为防阅过就忘,记忆力不好,我把看到的好词、好句子、好标题记在笔记本上,常常琢磨。  相似文献   

4.
坚持把好政策关,基本原则记心间;真实是条生命线,紧跟中心不可偏。坚持勤学多动脑,博览群书视野新;知识根底是基石,还须苦练基本功。坚持深入第一线,详查细访是关键,采集素材抓特点,推敲再三多提炼。坚持不懈勤耕耘,有志敬业事竟成;玉石细琢方成器,勤写多改必上进。坚持审稿要做到,排除杂质重实效;词句简洁语言新,稿件发出定可靠。写稿“五坚持”──寄语初学写作者@唐尊三$四川省三台县人武部!621100  相似文献   

5.
我今年五十五岁了,从一九七七年掂笔写稿到现在,已经九个年头了。我的体会是,要做好通讯工作,非下苦功夫不可。前几年,农村靠抓工分吃饭写稿与参加集体劳动经常发生矛盾,我就白天边听边看,收集材料,晚上动手写稿,平常更是把工休时间全部用在读书看报写稿上。在县通讯组的帮助下,我慢慢掌握了一些业务技能,每年都在省以上  相似文献   

6.
改革把竞争机制引进新闻事业领域。当前,报纸、广播、电视纷纷以丰富内容、独家新闻、新颖版面、活泼节目,以及别具一格的风姿来吸引受众。在这一形势面前,广大通讯员应采访什么态度呢?一些通讯员以往养成了拖拉、不认真的作风,习惯抓第二手材料;写稿不思考不琢磨,喜“老三段”,唱“四季歌”,放“马后炮”这种作风与新闻改革的发展趋势极不相称。因此迫切需要广大通讯员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通讯员把采写的稿件寄给编辑部供选用,实际是参与了一次竞争,其对手是诸多的记者和其他通讯员,其竞争的条件就是看稿件有无竞争力。而这起码要看三点,其一是新闻事实是否新。现在,各新闻单位对新  相似文献   

7.
平日编稿.常见有少数通讯员写稿马虎,不大考虑别人是否看得懂。编辑有时琢磨了半天,仍不明其意,迫不得已,只好弃之不用。我以为,写稿应让人容易懂。首先字要让人看懂。否则编辑看不懂,播音员更无法播讲。但是,有些通讯员仍爱写难认的“天书”。  相似文献   

8.
今年来,济南军区某军需仓库群众性写稿蔚然成风,使报道工作上新台阶。  该仓库过去抓新闻宣传工作,总认为是政工干部、报道员的“职责”。张云波上任政治处主任后,多方取经借宝,结合仓库工作实际,有计划、有组织邀请报社编辑、记者为广大官兵讲课,举办新闻、摄影培训班,努力营造群众性写稿的氛围,官兵写稿热情空前高涨。仅今年1-11月,该库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解放军报》、《人民日报》、《解放军画报》、《新闻与成才》等中央级报刊刊稿100多篇。 某军需仓库群众性写稿蔚然成风@吕爱强  相似文献   

9.
经济宣传有许多老主题。如何使老主题出新意,常常是通讯员们颇费斟酌的事。去冬今春,我采写的一组(三篇)水利方面的报道,每篇写稿前都围着“新”字打转儿思考,设法“画”出“新面孔”,见报后各方反映良好。善于反思抓“新题”  相似文献   

10.
记者要时刻想着抓问题,这不仅是为了写好稿的需要,也是记者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作为记者,仅仅收集事实是不够的,还要挖掘出它的思想,这个挖掘的过程,我个人理解,就是“抓问题”。它也是寻找新闻主题思想的过程。抓问题是一个认真的思考过程,常常是采访前就开始了,在采访中,甚至写稿时还不停地琢磨。在采访的过程中,还常常由于事情本身的发展变化、了解的事实更多、更透彻,更全面,对事物的认识发生变化,所选择的新闻角度也随之变化,表现出的新闻价值也增大了。我在采访中有这么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多写短新闻     
我在农村基层工作,经常采写一些乡间短新闻。自去年四月以来,我先后在《四川民兵》、《四川农民报》、《四川工人报》等报刊,及县人民广播站发表了七十多篇稿件。还分别被《南充日报》、《四川农民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通讯员。下面谈一点采写短新闻的体会。短新闻要凝聚一点,短小精悍。我开始写稿时,总想写出“大部头”,有分量的长稿。于是使劲拼凑材料,拉长篇幅,因而写出的稿子主题不突出,事例不典型,费力不小,不能采用。后来,我仔细琢磨《新闻与写作》上一些作者谈写作体会  相似文献   

12.
記者的积蓄     
现实生活永远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可报道的主题和材料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虽然如此,但是当记者的也还是常常感到主题贫乏,苦于写不出东西来。这就给记者工作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吸取主题和材料,以供长年累月源源不断地写稿的需要? 根据我自己的体会,要靠随时随地注意积蓄材料,注意把从现实生活中观察、了解、思考、感受到的问题,以及人们对问题的各种看法和观点,一一地记在小本子上;不断地加以研究、思考,随时了解这方面的材料,添加新材料。等到时机一到,就可以把平日所积蓄的搬出来,加以补充采访,写成稿件。今年5月间我写了一篇题为《多关心群众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的报道就是这样搞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新闻写作要不要提炼主题?一般讲的新闻写作,主要包括消息和通讯。通讯写作必须提炼主题,这是没有争议的。消息写作是否也要提炼主题呢?我们认为,有少数消息,如简单地报道一种自然现象或一个社会动态,仅仅给读者提供一个新的信息,就无所谓提炼主题的问题。但就大多数消息来说,仍然需要通过提炼主题来说明某一问题,或宣传某一种思想,观点的,不可能都作“纯客观”的报道。新闻主题是从对客观事实、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过去有些人习惯于“主题先行”的办法,“坐在家里想点子,跑到下面找例子,关起门来写稿子”;或把事实当作“面团”任意搓捏,用来说明自己想要说明的问题,或  相似文献   

14.
我搞新闻报道虽只有五六年的时间,但每年在市以上新闻媒体发稿多篇,且写稿热情与日俱增。在这些年的写稿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要当好一名优秀通讯员,只凭一时的激情不行,写稿要有三股劲,即热劲、钻劲和干劲。热劲。在于热心学、热心写,持之以恒。要努力学习新闻业务和科学文化知识,深刻理解“工夫在诗外”的深刻内涵。几年来,我始终坚持认真写心得和采访笔记,多方并分门别类收集典范文章和优秀新闻标题、导语,用大量积累来“武装自己”。钻劲。在写稿中勤动脑子,仔细推敲,“切”中新闻素材的“脉”,选择一个最佳的角度去表现主题。写稿时,看…  相似文献   

15.
采访五忌     
张华 《青年记者》2003,(2):38-38
一忌主题先行,只取所需。一般说来,新闻采访大致要有一个主导思想,每次采访要抓什么问题,重点了解哪些方面的情况,需要做一定的准备。但主导思想和主题先行不是一回事。主题先行是指在采访之前,记者脑子里已经有了某种固定的框框,甚至已经有了稿件的主题,采访只不过是带着这种主题去收集材料,寻找例证。按照主题先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如何提高新闻稿件的“采用率”?一些通讯员常提出这个问题.我当过业余报道员、专职新闻干事、记者、编辑,同样有过上述的苦恼和经历.怎样解决稿件“采用率”低的问题呢?我认为,除认真分析“采用率”低的原因以外,还应该找出克服的办法. 一、主题一般化所写的稿件没有捐导意义,缺少针对性.抓的主题平平淡淡,在全局引不起什么震动,只是一般化的报道。所以,这类稿件编辑难以选用. 一篇稿件的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选好主题是很重要的。在写稿时如何选好主题呢?一方面,要通过看报纸,听广播,学文件,摘调查研究,对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心中有底,另一方面,动笔时要考虑稿子的主题能不能给人们以启发?见报后效果怎  相似文献   

17.
当了几年驻站记者,对“下基层”一词感受颇深。下基层有很大的相对性。从省会到地市,从地市到各县,都可谓“下去了”。即使到了最基层的厂矿、乡村一级采访,也还有个深入问题。如果只是听听介绍,点上看看,拿上材料回去写稿,而对于普通群众心里究竟在想什么,他们对我们要反映的事情究竟怎么看,自己心里没底,写稿时就难免要犯嘀咕:不知群众买不买这个账?其实,这样的“下基层”很难说是真正下去了。今年春节前,报社布置抓一些节日稿件,我有  相似文献   

18.
任何文章都讲究详略、疏密。所谓详略,即详写与略写;疏密是指一定篇幅中所包含内容的多少。那么,在新闻和文章写作中到底哪些该详,哪些该略。何处该疏,何处该密呢?一、最能说明问题,能直接表现文章主题的材料宜详写,反之则略写。文章的轻重疏密,要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来定,凡同主题关系密切,最能反映主题、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要展开详写细写,密度要大;反之则略写,密度要小。通讯名篇  相似文献   

19.
多想几招     
所谓“多想几招”,就是在写稿时不要搞“自古华山一条道”,而要从角度的选择到主题的挖掘,从思想的提炼到情节的安排,从语言的运用到题目的确定,都要想一想,除了这样写,还能不能那样写。这就好比打仗,常常研究几个方案;盖房子、搞建筑,往往要设计、制定多份图纸和方案。写稿了,多想几招,等于在头脑里多  相似文献   

20.
许多同志认为,通讯员上稿难,想上重要稿件更难。我以为,“难”固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并非是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善于总结,勇于探索新闻的规律性,牢牢掌握写稿的主动权,重要稿件是完全可以抓出来的。1983年以来,我先后在《工人日报》、《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西安晚报》等新闻单位发表头版头条稿件20余篇。我想结合自己的写稿实践,谈谈通讯员抓重要稿件的几个要素。要善于钻研和分析问题,增强新闻敏感性抓重要稿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钻研和分析问题上多下功夫,不断增强自己对新闻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